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矿区工业生态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23:51
【摘要】:阐述了矿区工业生态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并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矿区的矿业开采、经济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以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文】:

流程,徐州矿区,工业生产,工业生态


矸石发电、粉煤灰等废弃物的深加工利用等系统.徐州矿区工业生产流程动态物流系统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①物流的过程是动态平衡的,始于煤炭,宗旨是为人类所利用,源源不断.②系统间资源多次交叉利用,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4·2 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模式的建立  以矿区工业生产动态物流系统图为基础,考虑矿区工业生产系统、矿区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的模式,并分析其因果关系.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模式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①物流和能源流、价值和信息流是双向的.②生产系统对环境为负效应

模式图,工业生态,经济体系,模式


建立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的模式,并分析其因果关系.矿区工业生态经济体系模式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①物流和能源流、价值和信息流是双向的.②生产系统对环境为负效应,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是正效应,管理系统为正效应.③利用资源与生态影响相辅相成,但又互相制约.4·3 矿区工业生态经济评价体系(1)评价体系结构 评价指标选择主要考虑矿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发展状况和指标的代表性.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科技等截面)和综合指标(反映各种矿区发展的协调度).指标体系采用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群的多层级系统,呈宝塔式结构.其变量层和要素层共分15个方面200个指标.(2)评价方法和结论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多层次指标的权重归一化处理,确定评判因素集和权重系数,建立评判因素隶属度.按照矿区工业生态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个主体目标的要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平;论饭店企业生态管理[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2 余谋昌;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3 尤飞,董锁成;安庆市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4 蔡登谷;;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1期

5 赵雪雁,师守祥,杜立钊,张继英,李巍;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一)[J];草业科学;2003年02期

6 成金华,吴巧生;中国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秀萍,杨德刚,韩剑萍;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8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9 肖国圣;;新世纪统筹我国海洋产业现代化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战略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6期

10 章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志礼;;新发展观催生生态社会——关于重庆建设生态直辖市的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佳宏;蒋关军;;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刘鸣镝;企业森林资源资产会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5 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钟金传;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黄明华;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生长型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姚卫星;环博斯腾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冯久田;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轮;重庆市“百万吨”柑橘产业化生产基地布局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2 单小桐;论生态社会主义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罗琼;重庆农村景观生态旅游开发优化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梁爽;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D];河北大学;2003年

5 袁志;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问题、途径与政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梁继业;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生态经济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7 毕军平;风景名胜地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云儿;对企业构建逆向物流的探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崔雪松;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赵林飞;产业生态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承训;承谕;;生态生产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兼析若干流行的生态理论观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2 马敏;;浅议绿色GDP与生态环境[J];统计与咨询;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莘敏;;生态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增长模式[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孙振清;赵秀生;刘滨;何建坤;;(火用)与循环经济[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赵立祥;陈丽娟;任海英;李鹏;;循环经济与相关概念的关系[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卫建林;;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生态经济[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5 王蕴;;循环型经济社会——通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坦;;循环经济基本阐释[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杨宏伟;;构建绿色管理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单宝;;解读循环经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王鲁宁;;略论循环经济的生态学价值及哲学基础[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彭觥;;论循环经济与矿山地质学[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马洪波;生态经济开拓发展新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世界观察研究所 莱斯特·布朗;未来的生态经济是什么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记者 王宏宇;探索适合中国的生态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石建平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循环经济不等同于生态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主持人 匡建二;透视生态经济[N];江西日报;2000年

6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 苏振锋;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N];福建日报;2010年

7 张隽;生态经济 经济生态及总部经济生态[N];中国电力报;2007年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吴季松;新经济学理论系统及其实践体系[N];科技日报;2009年

9 刘思华;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李周;生态经济学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的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戴秀丽;生态价值观的演化及其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徐小玲;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变化及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景龙;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空间经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张志勇;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生态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7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嫣;科技哲学视野下的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程宝良;西部生态建设的经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徐英华;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对中国影响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舒天斌;经济增长代价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佳阳;赫尔曼·戴利稳态经济思想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刘琪;技术创新生态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宏英;循环经济的实质及其具体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琛;产业生态化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生态产业的哲学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45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745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