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4-02 11:14

  本文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 双向生态缓冲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
【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华北石质山地河北平山退耕还林还草区植被恢复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405)
【分类号】:S181
【正文快照】: 面对当今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人类不得不去反思目前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方式与时空格局,从生态学理论和生产实践2个层面,去探索总结已有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价值,以及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学理论川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大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京湘,于汝元,胡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2 张劲松,孟平,宋兆民,辛学兵;复合农林业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0年03期

3 翟明普;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的原则[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01期

4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年01期

5 娄安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简介[J];生物学通报;1995年05期

6 张久海,安树青,李国旗,陈兴龙,谈建康,张纪林;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述评[J];中国草地;1999年04期

7 贺金生,方精云,马克平,黄建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为什么野外观测和受控实验结果不一致?[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建民;刘洪剑;虞木奎;刘志龙;王臣;;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量比较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2 蒋跃林,严平,宛志沪,昂朝东;林麦间作的光照状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3 秦小林;张庆国;杨书运;;复杂性科学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4 胡好远;;种群内禀增长率精确值的简便求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5 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程冬保;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在白蚁防治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7 王加真;关于边坡植被恢复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8 王晓辉;贾良清;潘成荣;;安徽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9 张毅川;刘志红;;新检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乔丽芳;齐安国;王珊珊;;现代城市理想住区环境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2 王如松;刘晶茹;;复合生态与生态文明[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3 高旺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研究方法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陶聪;吴承照;石鼎;;生态环境预警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动态的评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5 刘晓丽;;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张镝;;关于城市林业的若干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7 铁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毛国柱;郭怀成;郁亚娟;刘永;黄凯;王真;;武汉汉阳地区水体修复技术综合集成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丁玉洁;;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特点及面临的挑战[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由希华;潘光;石敬华;李恒庆;;浮游植物种间竞争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文东新;林火生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明;可拓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剑泉;稻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程炯;闽东南区域特色农业的生态学研究——以漳州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首军;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系统水量平衡要素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晓X;三峡库区两种森林中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仝磊;西双版纳地区鼠类食物贮藏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海龙;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矿区生态健康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董良钜;围栏内黄麂采食选择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隋吉星;山东省沿岸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郝建华;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米晓飞;HJ-1卫星NPP反演及其空间展布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瑞东;城市河道滨岸带改建与重构技术及应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兰;果树与农作物间作系统节肢动物群落动态及主要害虫监测[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京湘,于汝元,胡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2 李绍密;陈青;裴大凤;杨顺成;张代恒;赵运杰;李德平;;经济林间作牧草的效益研究[J];草业科学;1992年01期

3 姚文明;;用生态农业的观点试论 林区草地的开发与利用[J];草业科学;1993年02期

4 毛凯,蒲朝龙,任伯文,刘玉西;桤柏混交幼林间种草木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草业科学;1995年01期

5 王晓江;试论牧用林业在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草业科学;1996年05期

6 刘淑玲,吴德东,孙晓晖,李晓慧,王艳玲;草牧场防护林对幼羊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1997年02期

7 戴玉玮,闫伟波,石才,李晶,苑增武,董希文,姜永范,毛玉琪,李树云,纪晶;草牧场防护林立体开发模式经济效益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7年03期

8 张其水,俞新妥;连栽杉木林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9 王青;黄土高原可持续农业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黄土高原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1997年02期

10 马世骏;生态规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略论现代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学报;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安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简介[J];生物学通报;1995年05期

2 张均营,吴炳奇,刘亚民, 张劲松, 李网琢;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水分调节功能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1995年01期

3 刘亚民,张均营,吴炳奇;黄淮海平原饶阳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年01期

4 常建国;太行山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灌草植物的选择[J];山西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5 吴钢,魏晶,张萍,赵景柱;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价[J];生态学报;2002年02期

6 李秀彬;农林复合系统中的科学[J];地理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7 娄安如;黄淮海平原桐粮间作生物量生长规律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1995年01期

8 张均营,吴炳奇,刘亚民,杨志翰,蔡双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河北省饶阳试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9 蔡秋,卢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与喀斯特山区农业持续发展——以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8年01期

10 刘刚才,高美荣,朱波,刘淑珍,林三益;紫色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洪抗旱作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林;吴钢;蔡庆华;李俊清;邓红兵;;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示范区生态工程技术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郑世武;拾兵;;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需水量探讨[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3 高凌;;化工火灾中消防废水和化学溢流引发的水生生态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戴方喜;许文年;陈芳清;;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豆威;王文琪;徐永强;王进军;;不同生态系统中紫茎泽兰的时间配置及数量特征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江涛;;西部大开发中改善沙漠生态系统的对策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宋辉;刘忠辉;;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和发展[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凌泽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任海;张倩媚;刘世忠;李跃林;申卫军;束文圣;谢振华;许明英;;用于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的研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 杨再 陈佳铭 吴德峰 杨自立;聚焦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癌变”[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2 记者 周泉涌;探索海洋食物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新模式[N];中国渔业报;2006年

3 记者 王宇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持西北领先[N];甘肃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锦;出色应对资源空间挑战[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张子良;须打造人才与产业的“生态系统”[N];组织人事报;2006年

6 岳德亮;杭州湾生态系统连续4年“不健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7 张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微软携手合作伙伴共建和谐IT生态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伊佳;创建融合通信生态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方正;打造可信的生态系统[N];网络世界;2006年

10 董军;微软“第二生态系”雏形始现[N];中国经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梦;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焦树英;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发明;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周梅;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黄兴国;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6 朱仲元;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承聪;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仲辉;亚热带杉木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碳通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风;地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仿真模型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张华英;基于3S技术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3年

3 赵斯;东北黑土区农林复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田立博;宁安市江南乡山地农林复合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赵俊杰;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周积果;河流恢复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朱新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刘琼;生态道德教育简论[D];武汉大学;2005年

9 付博;3S技术支持下的扎龙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尚利强;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282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