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以珲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6 19:46
  国土规划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国土空间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区域国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是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的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一个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用以指导承载对象活动的范围、强度和规模,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与城市边界及生态保护边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人口集聚布局;有利于加强“过程严管”,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保护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文研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灰色马尔科夫(GM)、回归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珲春市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国土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为定量描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容量的区域耦合性,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基础上,集成能值理论,构建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出2001-2014年珲春市的生态承载力;对珲春市2001-2014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并依据其动态变化规律,对2016-2020年珲春市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了合理预测,揭示未来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以珲春市为例


012年行政区内降水量、地下和地表水资源量与2011、多年平均比较图

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以珲春市为例


各行业用水占总供水量比重

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以珲春市为例


输入输出误差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疆干旱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动态特征与预测[J]. 张振龙,孙慧,苏洋.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2)
[2]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强可持续的研究范式[J]. 张帅,史清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J]. 张兴.  中国土地. 2017(01)
[4]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口市生态可持续性评价[J]. 刘超,许月卿,孙丕苓,刘佳.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6)
[5]基于神经网络的企业突破性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赵杰.  科技管理研究. 2016(22)
[6]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分析[J]. 杜悦悦,彭建,高阳,赵会娟.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0)
[7]自然资源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演进及其评论[J]. 靳相木,柳乾坤.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1)
[8]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J]. 杨灿,朱玉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7)
[9]基于生态足迹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承载力评价与预测[J]. 向秀容,潘韬,吴绍洪,刘卫东,马丽,王晓峰,尹云鹤,李静.  地理研究. 2016(05)
[10]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J]. 史丹,王俊杰.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5)

博士论文
[1]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 钟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 刘金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韩召迎.南京农业大学 2012
[4]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 张旋.南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县域小型非金属矿产供需分析与划区研究[D]. 苏麒.吉林大学 2017
[2]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 钟世名.吉林大学 2013
[3]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容量研究[D]. 徐筱.华中农业大学 2013
[4]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宁市2001-2011年生态足迹研究[D]. 马进.青海师范大学 2013
[5]开发区土地储备规划研究[D]. 李海燕.吉林大学 2012
[6]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效果评价研究[D]. 梁丹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7]基于灰色—多元回归模型下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D]. 王科星.云南财经大学 2012
[8]河北省耕地系统能值分析[D]. 杜博洋.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8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08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