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

发布时间:2017-04-16 08:00

  本文关键词: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干旱区 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发展模式 新疆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综合指数 系统耦合 经济损益 总体水平
【基金】:国家重大基础预研项目(2005CCA05300)
【分类号】:F323.22;F224
【正文快照】: 在我国,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这里不仅是全国生态环境条件恶劣的区域,也是全国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聚集的区域,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突出[1]。因此,科学分析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对协调区域生态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促进干旱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元,王锁民,郭正刚;半干旱地区农业资源的复合经营模式及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2 樊自立,马英杰,艾力西尔·库尔班,沈玉玲;试论中国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沙漠;2004年01期

3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年03期

4 王亚俊,焦黎;中国绿洲分区及其基本类型[J];干旱区地理;2000年04期

5 邓建明,王根轩;中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措施[J];科技导报;2005年07期

6 周跃志;潘晓玲;吕光辉;;现代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与绿洲稳定性概念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7 周立华,樊胜岳,王涛;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耦合发展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8 林慧龙,肖金玉,侯扶江;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耦合模式及耦合宏观经济价值分析——以肃南山地-张掖北山地区荒漠-临泽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9 方创琳,鲍超,张传国;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10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榴艳;新疆绿洲发生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侠,刘普幸;额济纳旗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徐广才;康慕谊;赵从举;赵文武;秦艳红;;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军民;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任继周,侯扶江;草地资源管理的几项原则[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6 黄文娟;于海多;赵兰坡;;松嫩羊草草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关系[J];草地学报;2006年01期

7 陈富华,孟林,朱进忠,安沙舟;天山北坡中段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研究[J];草食家畜;2000年S1期

8 孟林,朱进忠,安沙舟,陈富华;天山北坡中段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现状、问题与优化对策[J];草食家畜;2000年S1期

9 李凤霞,张德罡;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J];草原与草坪;2005年01期

10 雷桂林;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模式与效益[J];草业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俊花;黄伟;张立峰;张凤路;;冀西北高寒区萝卜地膜覆盖的增温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任继周;;试论草业的知识经济切入点[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许鹏;;人工草地的环境效应[A];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宏;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玉香;东北农牧交错带玉米生产与利用及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生产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学录;河西走廊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与系统耦合[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4 曾昭海;紫花苜蓿高效根瘤菌筛选及田间鉴定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7 高志海;基于RS和GIS的绿洲植被与荒漠化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韦如意;绿洲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张凤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10 赵彩霞;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防治风蚀沙化的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富华;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优化模式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海梅;牧民定居后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3 马国霞;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城镇发展模式研究——以张掖绿洲城镇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虎陈霞;绿洲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东升;河西走廊绿洲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靳瑰丽;基于3S技术的草地资源利用优化格局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红侠;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芳;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9 朱丽;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带农、牧子系统能量与能值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侯琳;黄龙山林区封育油松群落结构特征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鹏,康尔泗;甘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比分析[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2 张武文,史生胜;额济纳绿洲地下水动态与植被退化关系的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马明国,董立新,王雪梅;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4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5 任继周;葛文华;张自和;;草地畜牧业的出路在于建立草业系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6 刘兴元,梁天刚;秦王川农区草业发展探讨[J];草业科学;2003年02期

7 郭正刚,张自和,高淑兰;河西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供求关系及其调控措施[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8 安玉锋,李峻成,王钦,雷桂林;高山草原放牧系统控制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年03期

9 张英俊;农田草地系统耦合生产分析[J];草业学报;2003年06期

10 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萍;杨振强;;中南区白垩纪至早第三纪岩相古地理概要[J];地质论评;1980年01期

2 陈仲全;何友松;;我国干旱区的干燥度与气候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张天曾;中国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J];资源科学;1981年01期

4 谢超凡;关于干旱区水文地质研究国外情况介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年04期

5 候学煜;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J];西北植物学报;1981年02期

6 曲耀光;干旱区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与环境变化及其控制途径[J];中国沙漠;1982年02期

7 灵提多;太阳黑子活动与宁夏山区旱灾[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8 刘国伟;;中国上空水汽输送的研究正进行中[J];水文;1982年S1期

9 唐明达;;干旱环境与新疆旅游资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刘笃慧;;宁南山区干旱问题的农业气候规律[J];宁夏农林科技;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新疆内陆河流域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朱小川;;TM图像在柴达木盆地干旱荒漠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张安录;;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持续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曹洛华;;蔡家营铅锌银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葛晓光;;论蔬菜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及方法[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9 周怀钧;张国良;杨建民;;山地杏树建园技术体系研究[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10 章曙明;由希尧;黄玉英;;新疆河流年最大洪水系列概论[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华;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殷尚清;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项目启动[N];甘肃日报;2000年

3 吕向辉;国外治沙的经验与教训[N];河北日报;2000年

4 ;俄罗斯大果沙棘在陕北榆林引种成功[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5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梦熊;西北干旱区大型内流盆地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下)[N];科技日报;2000年

6 董锁成 陶宝祥 郑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7 ;我国西北干旱区陆一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介绍[N];科学时报;2000年

8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N];科学时报;2000年

9 铁铮;我国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获新突破[N];科学时报;2000年

10 吴波;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措施[N];人民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民;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丰华丽;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3 魏占民;干旱区作物—水分关系与田间灌溉水有效性的SWAP模型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4 师庆东;基于FVC指数对1982~2000年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张丽;基于生态的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韦如意;绿洲稳定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吕雁琴;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许英勤;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茹燕;和田河中游地区景观格局遥感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2 王树森;包头市哈林格尔乡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3 刘月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4 江涛;长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孔祥杰;西部生态经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王静;两种菊科植物幼苗旱生结构、功能发育过程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7 陈忠;重庆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谋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晓钰;和田人口增长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3年

10 陆其峰;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研究——以新疆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本文关键词: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0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