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1:13

  本文关键词: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国家于2009年11月批复了《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4月国务院又通过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其中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增长极明确提出,这些都是黄河三角洲加快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研究。 本论文科学问题的提出缘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退化湿地现状不容乐观,经过近些年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成果可见,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赤字依旧甚大,特别是在蓝黄经济的背景下,必须认识到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新结构危机”并不是传统产业失衡,而是生态环境资源必将会成为制约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严重供给“瓶颈”,因此需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的基础上考虑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之路,论文基于此对多年黄河三角洲修复研究进度的再分析,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研究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给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成果: 1.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以此为基础对各产业战略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未来各产业和谐发展的思考。 2.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服务价值的研究显示,社会经济价值(主要是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主要是调节和支持功能)所占比例相当,因此要在湿地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取得平衡,不能简单追求其物质的直接价值。 3.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本文制定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归一化后各指标排序的结果表明:在表征压力的指标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水处理率、人类活动强度、湿地自然灾害等人为因子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表征状态的指标中,湿地的水质、土壤污染和湿地退化率指标占有了较高的权重;在响应指标中,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和环保在生产投资比例权重较高,也表示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中,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和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 4.在对东营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和研究中,通过对2005-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生态赤字(盈余)的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5年到2010年,生态赤字与生态压力指数达到最高水平,逐年增加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压力指数表明,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东营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5.通过对2000-2010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表明:万元GDP生态足迹自2005年开始呈略微下降趋势,在此研究时间段,资源利用效率略有提高,对生态资源的依赖程度也是稳中略降,但生产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提高资源转化效率;经济系统发展指数的上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提高,未来只有通过提高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增加土地类型利用的多样化,提升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 6.在对生态足迹模型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中,选取了GDP、人口比例等9个因子为解释变量,生态足迹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主成分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出2000-2010年东营市的生态足迹大小与其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并根据模型提出相应举措。 7.在湿地法制建设方面,通过多方案例和实地调查,在引入非政府监督机制、实行“一区一法”、解决滩涂权属、推进立法的生态化等方面做了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 蓝色经济 PSR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模型 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171.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22
  • 1.1 选题背景12
  •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综述12-19
  • 1.3 选题意义、目的及问题的提出19-20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0-22
  • 2 黄河三角洲资源经济分析22-30
  • 2.1 黄河三角洲地域概况22
  • 2.2 资源分析22-26
  • 2.3 经济发展状况26-27
  • 2.4 社会文化发展状况27-28
  • 2.5 解读国家高效生态区发展战略28-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3 基于蓝色经济背景的产业发展研究30-48
  • 3.1 蓝色经济战略背景分析30-31
  • 3.2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31-34
  • 3.3 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34-37
  • 3.4 现代服务业发展37-40
  • 3.5 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40-42
  • 3.6 湿地生态保护与蓝色经济和谐发展的一点思考42-46
  • 3.7 本章小结46-48
  • 4 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的再分析48-104
  • 4.1 湿地生态环境及其退化机理分析48-62
  • 4.2 黄河三角洲湿地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研究62-71
  • 4.3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71-87
  • 4.4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实践研究87-102
  • 4.5 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后的研究展望102-103
  • 4.6 本章小结103-104
  •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可持续性发展研究104-140
  • 5.1 生态足迹模型计算104-111
  • 5.2 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111-128
  • 5.3 生态足迹模型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128-138
  • 5.4 本章小结138-140
  • 6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研究140-152
  • 6.1 生态策略140-142
  • 6.2 经济策略142-146
  • 6.3 法制策略146-151
  • 6.4 本章小结151-152
  • 7 结论、展望和创新内容152-156
  • 7.1 结论152-153
  • 7.2 展望153-154
  • 7.3 论文的创新之处154-156
  • 参考文献156-165
  • 个人简历165
  • 在研期间主要学术成果165-166
  • 致谢1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2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3 汪小钦,王钦敏,刘高焕,励惠国;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土地利用演化的遥感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4期

4 肖笃宁,韩慕康,李晓文,刘岳峰;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5 田家怡,高霞;黄河三角洲淡水浮游动物名录[J];海洋湖沼通报;2001年04期

6 王洪涛,张玉芳,刘东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效益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年03期

7 邢尚军,张建锋,宋玉民,郗金标,王海伦,程体全,王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J];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8 王海梅;李政海;韩国栋;韩经纬;高吉喜;许田;;黄河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9 李飞;宋玉祥;刘文新;侯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10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1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