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资本补偿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

发布时间:2023-12-13 17:3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当前,在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仍然面临着生态资本内涵不清,服务价值核算困难、生态补偿粗放等基础性难题。对于干旱内陆河流域来说,水源涵养服务是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一种可再生的“生态资本”,只要我们谨慎使用,积极保护,生态系统就会持续的向外界供给。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因素导致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萎缩、土地沙化加剧,荒漠植被衰败,生态退化导致了石羊河生态资本供给量下降,“绿水青山”难以实现向“金山银山”转换。本研究以甘肃省石羊河为案例区,将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水源涵养服务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本”,运用生态经济方法对生态资本补偿问题展开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资本概念,从经济学视角对生态资本补偿逻辑做了分析,试图解决生态资本补偿中的如下问题:第一,石羊河的生态资本供给量究竟有多少?其服务价值又是多少?第二,模拟土地利用情景与生态资本供给量变化的关系?明确生态资本补偿的目标。第三,分析土地利用转换过程中补偿价格、转换比例与生态资本补偿标准存在的联系?第四,农户作为生态资本供...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可能的创新点
    1.4 现有研究的基本概况
        1.4.1 文献数量
        1.4.2 期刊分布
        1.4.3 高产作者
        1.4.4 被引情况
        1.4.5 热点分布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资本概念
        2.1.2 生态资本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2.1.3 生态资本补偿内涵与框架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核心理论
        2.3.1 生态系统理论
        2.3.2 生态资本理论
        2.3.3 生态安全理论
        2.3.4 公共物品理论
        2.3.5 博弈理论
        2.3.6 契约理论
    2.4 本章小结与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资本补偿的研究逻辑
    3.1 生态资本补偿的必要性
        3.1.1 生态资本补偿的自然过程
        3.1.2 生态资本补偿的人文过程
    3.2 生态资本补偿的主客体界定
        3.2.1 生态资本的“购买者”(补偿主体)
        3.2.2 生态资本的“供给者”(补偿客体)
    3.3 生态资本供给量确定以及价值评估
        3.3.1 确定生态资本的供给量
        3.3.2 生态资本供给价值的评估
    3.4 生态资本补偿的情景模拟
        3.4.1 生态安全条件下生态资本补偿目标的厘定
        3.4.2 土地适宜性判别与补偿目标选择
    3.5 不同情景下生态资本补偿的标准计算
        3.5.1 生态资本补偿标准计算
        3.5.2 生态资本补偿总额计算
    3.6 生态资本补偿中农户受偿意愿分析
第四章 研究区概况与调研过程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区域选择说明及功能定位
        4.1.2 自然地理概况及项目政策执行情况
        4.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2 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执行概况
        4.2.1 现有生态补偿项目执行情况
        4.2.2 生态补偿项目执行面临的问题
    4.3 调研过程及数据来源
        4.3.1 调研过程
        4.3.2 数据处理及调查对象分析
第五章 现有生态补偿政策面临的利益冲突
    5.1 生态补偿主体界定和利益冲突分析
        5.1.1 相关利益主体界定
        5.1.2 生态资本补偿的涵盖内容
    5.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博弈分析
        5.2.1 委托双方的成本支出与期望收益分析
        5.2.2 土地利用转换中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构建
        5.2.3 模型求解及分析
    5.3 政府与农户的行为博弈分析
        5.3.1 政府与农户的动态博弈构成分析
        5.3.2 政府与农户的动态博弈模型构建与解释
        5.3.3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资本供给量确定与价值评估
    6.1 生态资本供给量确定的遥感模型
        6.1.1 InVEST模型原理与算法
        6.1.2 影子工程法
    6.2 模型参数获取与处理分析
        6.2.1 模型参数获取与来源
        6.2.2 主要模型参数处理与分析
    6.3 生态资本供给量确定与价值评估
        6.3.1 生态资本供给量
        6.3.2 生态资本供给量价值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态资本补偿的情景模拟
    7.1 土地利用与生态资本供给的关系
        7.1.1 土地利用与生态资本供给的关联逻辑
        7.1.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1.3 土地利用的情景判别
    7.2 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7.2.1 土地利用特征
        7.2.2 土地利用的转换矩阵分析
    7.3 土地利用转换情景模拟
        7.3.1 土地利用情景设置
        7.3.2 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资本供给量
        7.3.3 适宜土地利用情景判别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不同情景下生态资本补偿的标准计算
    8.1 确定生态资本补偿标准的思路
    8.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2.1 最小数据方法
        8.2.2 生态资本供给量确定
        8.2.3 数据来源与处理
    8.3 研究结论
        8.3.1 概率模型模拟
        8.3.2 农户机会成本与生态资本补偿标准
        8.3.3 不同补偿价格下的实施成本与交易成本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生态资本补偿中农户受偿意愿分析
    9.1 农户受偿意愿额的估计
        9.1.1 耕地转换与农户受偿意愿估计值
        9.1.2 草地转换与农户受偿意愿额估计
        9.1.3 农户受偿意愿额与生态补偿成本测算
    9.2 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9.2.1 分位数回归方法在农户受偿意愿额影响因素的应用
        9.2.2 变量选取和测量
        9.2.3 结果与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研究不足与政策建议
        10.2.1 研究不足
        10.2.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石羊河流域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2:石羊河流域社区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石羊河流域考察提要及访谈录音整理报告
    附录4:资料清单
    附录5:实地考察和调研照片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7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87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