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张家界市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5 22:14

  本文关键词:张家界市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湖南省张家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主要手段。以张家界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为例,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评估了退耕还林区森林恢复后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得出了退耕还林后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为42 790.73×104元,增加了11.9倍。说明只有恢复张家界地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好张家界地区的森林资源,才能实现张家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 广东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
【关键词】退耕还林 效益评估 张家界市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JY02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JJY5019)。~~
【分类号】:S718.56
【正文快照】: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圈的可持续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1,2]。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特殊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森林生态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志远,李晶;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2 方创琳,杨洁;区域发展规划风险生成与经营理论及应用[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3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1年11期

4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宁涛;李俊涛;;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贾良清,欧阳志云,张之源;生态功能区划及其在生态安徽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程国栋;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石惠春,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张勃;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6 王建;祁元;陈正华;马明国;李净;黄春林;;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7 黄湘;李卫红;;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8 张泽洪;;基于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9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李卫锋,蒋依依;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郑景明,罗菊春,曾德慧;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琪;王萱;;围填海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负面影响分析及其货币化评估技术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陈尚;;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杜群;;生态保护及其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法理解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庞正轰;;广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智;蒋明康;徐海根;;试论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以Bt基因在Bt抗虫棉中的经济价值为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王蕴;孙良;刘新华;王冲;;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能力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饶胜;万军;张惠远;;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总体构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许庆福;乔庆伟;王增如;;土地利用规划的风险与控制[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乔荣锋;高进云;;山地丘陵地区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戴波;;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综述[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2 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3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4 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廖卫东;生态领域产权市场的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曹建华;林业投资项目环境影响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张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娥;中国森林资源综合核算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徐文科;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多目标决策[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3 韩贵锋;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4 苏艳霞;贸易、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李鸿凯;向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恢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于书霞;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土地利用政策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卫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8 杜立云;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南北冲突及协调[D];暨南大学;2002年

9 刘月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杜丽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睿,朱启疆;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季节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2 刘彦随;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以陕西秦岭山地为例[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3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4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5 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6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7 谭传凤,李祥妹;试论区域经济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8 方创琳;国外区域发展规划的全新审视及对中国的借鉴[J];地理研究;1999年01期

9 唐子来,吴志强;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评述[J];规划师;1998年03期

10 崔国发,成克武,申国珍,路端正,李俊清,喻士文,赵树田;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植被现状及分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明;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种草的探讨[J];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12期

2 刘茂才;对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2000年10期

3 秦玉才,杨旭东,童章舜;试论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两大关系[J];林业经济;2001年12期

4 王玲;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种草的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1年01期

5 陈继红,邓玉林;寓科技于产业 再造山川秀美——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J];林业科技管理;2001年01期

6 金喜善;抓好退耕还林工程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J];陕西林业;2001年04期

7 孙殿华;退耕还林种苗业迎来商机无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8 邓玉华;;实施退耕还林 发展生态经济[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9 安淑萍;郭树华;;河北省坝上地区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的背景及问题解析[J];林业经济;2001年11期

10 支玲;邵爱英;;退耕还林的实践与思考——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姚店镇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应钦;黄玖钢;;关于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调查[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经济类[C];2003年

2 洪岩;;皖东南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分析与探讨[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3 许建琦;;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初探[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褚利明;刘克勇;张国明;丁国光;;退耕还林政策研究[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5 辜华荣;杨跃平;周劢;唐伟东;;江西退耕还林工程实证分析[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6 村林;;科学退耕还林建设秀美山川[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李文华;;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退耕还林问题[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谷树忠;;退耕还林工程到了关键期[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郭晓鸣;;退耕还林项目的调查与探析[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雷增高;;搞好退耕还林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战略[A];中国退耕还林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怀化市委书记 欧阳斌 怀化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陈志强;再创怀化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新优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记者 张帆;四川退耕还林试点进展顺利[N];人民日报;2000年

3 刘晓颖;云南清水海清澈见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本报记者 贾达明 李晓丽;把宜昌建成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赵豪清 徐良其 胡禾民;常山退耕还林近万亩[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6 李建群;青岛市大环境绿化步伐加快[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7 通讯员 张智 记者 段彬;柞水生态经济形成气候[N];陕西日报;2001年

8 余荣杰;迪庆政协关注异地开发扶贫[N];云南政协报;2001年

9 周克勤;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N];重庆日报;2002年

10 赵承;西部开发力求新变化[N];国际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王爱民;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樊巍;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李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旭东;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邵治亮;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种草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吕粉桃;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柯水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绍伟;河北省坝上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2 韩凯峰;中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供给模式探析——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3 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梅莹;安徽省退耕还林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涛;陕北退耕还林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于尊祥;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CFMIS)的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5年

7 陈钰;古蔺县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杨朝俊;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区土地利用(林地)遥感监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子雄;退耕还林不同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柴浩放;西部退耕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张家界市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424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