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北川县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26 06:23

  本文关键词:北川县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江中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的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川县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林业局领导的科技示范点之一。本研究是北川县退耕还林还草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研究内容的一部分,以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林-药、林-草-牧和林-茶-桑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监测和典型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的计量研究和综合评价。 研究表明,不同退耕还林经营模式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产业优势,对于促进地方生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林-药模式以经营辛夷、厚朴、杜仲、黄柏、黄连和天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产值达到196.78万元;土地收益率10930元/hm~2,成本收益率2.8,劳动收益率40.7元/工日·hm~2,模式区人均年收入可达到6182元;5~9月间林药地与对照裸地产流产沙量分别是156.99m~3/hm~2,105.1t/hm~2和329.61m~3/hm~2,266.73t/hm~2,模式保水保土能力分别是0.524和0.606。 2.林-草-牧模式以林下种草发展白山羊和獭兔养殖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总产值达到182.58万元,土地收益率达到了40089元/hm~2,成本收益率3.4,劳动收益率70.7元/工日·hm~2,模式区人均年收入3370元;5~9月间林草地与对照裸地产流产沙量分别是7.68m~3/hm~2,4.87t/hm~2和15.5m~3/hm~2,10.43t/hm~2,模式保水保土能力分别达到0.505和0.533。 3.林-茶-桑以栽桑、茶发展蚕茧业和茶叶为主。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的总产值29.38万元,土地收益率41557元/hm~2,成本收益率15.2,劳动收益率62.4元/工日·hm~2,模式区人均年收入2043元;5~9月间林茶桑地与对照裸地产流产沙量分别是38.66m~3/hm~2,10.36t/hm~2和116.4m~3/hm~2,30.54t/hm~2,模式保水保土能力分别达到0.668和0.661。 4.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各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排序后表明:综合经济效益是林-药(0.211)>林-茶-桑(0.206)>林-草-牧(0.177);保水保土能力是林-茶-桑(0.667)>林-药(0.3)>林-草-牧(0.222);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是林-茶-桑(0.873)>林-药(0.511)>林-草-牧(0.399)。 北川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北川县 退耕还林 生态经济效益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3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12
  • 1.1 研究的必要性、项目背景和总体目标10-12
  • 1.1.1 研究的必要性10-11
  • 1.1.2 项目背景11
  • 1.1.3 总体目标11-12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2
  • 2 文献综述12-21
  • 2.1 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评价12-14
  • 2.1.1 以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计量评价12-13
  • 2.1.2 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的效益量化评价13-14
  • 2.2 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14-21
  • 2.2.1 生态效益评价14-16
  • 2.2.2 经济效益评价16-21
  • 3 研究区概况21-22
  • 3.1 自然条件21
  • 3.2 社会经济条件21
  • 3.3 森林资源状况21
  • 3.4 土地利用状况21-22
  • 4 研究方法22-28
  • 4.1 技术路线22
  • 4.2 调查方法22-25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5-26
  • 4.3.1 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25
  • 4.3.2 评价指标的筛选25
  • 4.3.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25-26
  • 4.4 评价方法26-28
  • 5 结果与分析28-47
  • 5.1 研究模式选择及评价权重确定28-33
  • 5.1.1 研究模式的选择28-31
  • 5.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31-33
  • 5.2 不同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33-45
  • 5.2.1 林-药模式33-38
  • 5.2.2 林-草-牧模式38-41
  • 5.2.3 林-茶-桑模式41-45
  • 5.3 不同模式综合效益比较分析45-47
  • 6 结论与讨论47-49
  • 7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49-53
  • 7.1 存在问题49-51
  • 7.2 发展建议51-53
  • 主要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附录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农政策实施以来河北省农民6年收入近300亿[J];河北农业;2010年03期

2 王建平;曹海军;;晋西黄土高原黄牛改良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1年05期

3 魏帮云;;浅谈南川区林下养殖土鸡优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年04期

4 张凤荣;;理性看待农牧交错区耕地减少趋势[J];中国土地;2011年09期

5 史志强;马三宝;史绥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建的有效支持——生态日光温室经济的产业化开发[J];北京农业;2011年12期

6 王俊贤;;浅议通渭县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13期

7 李祥英;;民和县养羊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6期

8 杨飞;汪少波;;畜牧产业的发展与环境——兼论我市畜牧产业的低碳经济[J];情报杂志;2011年S1期

9 张义文;张赛;;承德水资源保护补偿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10 杜子涛;颜树强;杨小明;王德军;任海峰;;基于TM影像的内蒙古奈曼旗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党承林;;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云南省的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赵兴华;;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卢宗凡;;关于提高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质量的几个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宏宇;;“退耕还林”工程应确定的一种“优化社会模式”[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5 张勇;乌兰图雅;阿拉腾图雅;;科尔沁沙地退耕还林还草之生态效应研究——以库伦旗额勒顺镇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林震;;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经验和问题[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7 周普生;陈崇贵;;西北地区退耕应优先还草[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朴善阳;;浅析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9 张莉;梁文俊;高广磊;;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10 阎玉霞;王卫;;冀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效益与农户意愿的关联分析——以张家口市万全县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马应珊;青海退耕还林还草四十六万亩[N];人民日报;2002年

2 陶有伟;大通8年退耕还林还草22万亩[N];青海日报;2008年

3 记者 阎红玉;吉林年内退耕还林还草360万亩[N];农民日报;2003年

4 蒋希武 王立国;莫力达瓦旗5年退耕还林还草105万亩[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宋连辉;扎旗投入4000万元 退耕还林还草1.5万亩[N];通辽日报;2010年

6 戴宏 通讯员:苏芝英;我区5年退耕还林还草2987万亩[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7 张云龙;退耕还林还草内蒙古一马当先[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屈胜文 吴献;退耕还林还草呼唤新的机制[N];农民日报;2002年

9 蒋希武 杨艳丽;莫旗五年退耕还林还草百万亩[N];农民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孙玉;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建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芬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卉;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绩效评价与制度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诚;中国退耕还林政策系统性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旭东;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郭雨华;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郭建英;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柯水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杜英;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北川县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2 马海芸;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益综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3 秦建明;退耕还林还草经济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殷继艳;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勇;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6 南秋菊;沽源县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蕾;西部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价与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芳;区域经济发展中退耕还林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鲍锋;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文强;嘉绒藏区退耕农户安置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北川县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485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