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7:27

  本文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 耦合评价模型 农牧模式 吴起县


【摘要】: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揭示生态与经济互动关系及其系统耦合要素演变过程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农牧模式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是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生态经济耦合评价模型,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利用黄土丘陵沟壑区各监测站数据和吴起县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坡度等数据,模拟分析了吴起县种植业作物产量与泥沙流失量随人均梯田面积的变化特征,评价了吴起县草畜业生态经济耦合现状并模拟分析了预计可达到的生态经济耦合指数。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不仅能小幅度增加作物产量,而且能大幅度减少泥沙流失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耦合指数可以定量表征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其状态,吴起县目前农牧模式生态经济耦合过程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草畜业模拟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仅为992.20元/t,大规模开展舍饲草畜业不可行,未来需在加强草场管理和合理载畜的前提下,逐步取消禁牧(放养羊)政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 耦合评价模型 农牧模式 吴起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108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D09B10)
【分类号】:X196
【正文快照】: 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也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ecotone)。农牧交错带不仅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而且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1]。积极开展农牧交错带生态、地理、农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赵昕奕;;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2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3 赵军;李霞;;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9年01期

4 赵松乔;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地区的经济地理调查[J];地理学报;1953年01期

5 龚道溢,韩晖;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6 宋乃平;张凤荣;;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与机理[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7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8 焦彩霞;黄家柱;;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9 格日乐,孙保平,汪季,李昊;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的定量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10 陈全功;张剑;杨丽娜;;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计算和模拟[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嫱;王绍斌;王嘉;琚慧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郑纯辉;赵杰;;内蒙古奈曼旗畜牧业系统能值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 罗建美;渠开跃;霍永伟;;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4 孙燕;张秀丽;韩桂荣;濮梅娟;;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5 李天金;赵桂兰;史岫;;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6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杨晓晖,张克斌,慈龙骏;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近20年来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李飞;林慧龙;常生华;;农牧交错带种植模式与种养模式的能值评价[J];草地学报;2007年04期

9 欧阳玲;;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小云;胡新萍;齐顾波;龙治普;;农牧交错带草场禁牧政策下草场制度创新分析[J];草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综合治理沙尘暴和沙漠化土地[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苏大学;;我国草地资源快速消失与保护对策[A];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全功;张剑;杨丽娜;;中国农牧交错带的GIS表述[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雅静;申向东;李晓丽;;耕作地表土壤粒径分布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关系的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5 韩建国;王X;;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A];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吴慧;;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李林;李凤霞;朱西德;常国刚;郭安红;;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杨丽娜;杨永胜;陈全功;;基于气候要素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预测及变化趋势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胡豪然;;近50年来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及干燥事件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兵辉;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及其时序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许端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的定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司振江;盐碱化草原农业改良技术及水盐运动规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长安;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5 崔吉峰;能源传输模式多维临界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6 侯威;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杨萍;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万仕全;中国降水与温度极值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越;盐池县植被恢复过程的景观动态与生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张玉波;生态保护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社区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根图雅;基于RS技术支持下的农牧交错带景观尺度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万仙;近20年科尔沁土地沙漠化的人文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阳洁;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农地资源产业系统耦合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俊红;榆中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刘娟娟;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路莉;秦巴山区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王涛;基于农户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决策机制及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马令法;河北坝上地区紫花苜蓿和羊草耗水规律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刘苗;施肥措施对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宋先坤;康保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学工,林辉平,付在毅,布仁仓;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丁国栋,蔡京艳,王贤,董智,范建友,陈平平;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过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史念海;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6期

5 程连生,赵红英;北京城市边缘带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6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7 李广,黄高宝;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分析研究——对甘肃省定西地区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的分析[J];草业科学;2002年08期

8 邵新庆,王X,吕进英;华北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J];草业科学;2005年11期

9 闫丽娟;张恩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的线性规划——以定西县为例[J];草业科学;2007年08期

10 龚春梅;宁蓬勃;王根轩;魏小平;贾亚宁;;沿绿洲-荒漠过渡带水分梯度分布的芦苇抗氧化保护机理[J];草业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丽娜;基于GIS的中国农牧交错带的预测变化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显双;赵明;陈凤臻;王坤;;基于GIS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与成因分析——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2 徐轩;张英俊;;农牧交错带草-畜-田耦合的IRM模拟分析[J];草地学报;2010年03期

3 蒙吉军;张彦儒;周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中国沙漠;2010年04期

4 魏琦;王道龙;唐华俊;杨强;;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实践[J];中国农业信息;2010年06期

5 魏琦;王道龙;唐华俊;杨强;;内蒙古林西县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04期

6 封建民;李晓华;;近15年来共和盆地土地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5期

7 李国柱;董德兴;;渭河上游黄土丘陵地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环境经济效益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0年05期

8 徐建英;柳文华;常静;马礼;;基于农户响应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改善策略[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9 李天金;赵桂兰;史岫;;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牧交错带区域生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10 赵鹏祥;徐国策;王鸿哲;刘广全;;基于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立地类型划分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彦;成如;范希铨;刘鑫;;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地防风蚀技术探析[A];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现代畜牧业装备创新与产业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李泽根;;退耕还林对吴旗水文站水沙量影响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胡玉春;;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统万地区为例[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4 张宏健;龙见;;我国木材工业及其用材林的生态经济效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5 徐建英;;基于农户响应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改善策略探讨——以河北省沽源县红旗滩小流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邹春霞;申向东;李彰俊;;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气候侵蚀力特征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智才;高琼;邵振艳;刘峻杉;田玉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贾卓;李艳春;宋乃平;;禁牧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畜牧业的影响——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学勇;;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其面临的挑战——以科尔沁沙地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俊;周成虎;杨攀新;;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模式探讨——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宋忠祖;乐都治理水土流失两项目取得生态经济效益[N];西海农民报;2011年

2 记者 赵春光;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抽查全市森林防火值班情况[N];延安日报;2011年

3 记者 赵宏声;甘州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效益凸显[N];张掖日报;2011年

4 黄智敏;北方牧区的“白灾”与“黑灾”[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陈新民 熊俊 记者 李江敏;造林注重生态经济双效益[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武盾 通讯员 李长波;宁强“长治”工程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N];陕西日报;2010年

7 胡蓉;大坪镇生态经济效益双赢[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特约记者 李海江 通讯员 初一;茫汗苏木治沙造林换来生态经济效益双赢[N];通辽日报;2010年

9 特约通讯员 杨云锋;平陆退耕还林生态经济效益双增[N];运城日报;2010年

10 樊义成;致富路上凯歌旋 农民日子比蜜甜[N];延安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碧云;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成向荣;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壤-人工植被-大气系统水量转化规律及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年

3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赵举;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风蚀荒漠化治理的保持耕作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丙君;陕北地区秦汉长城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程文龙;宁夏盐池北部风沙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张海报;陕北地区秦昭王长城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杨卓;东北典型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扬;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明;陕北农牧交错地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林刚;洛川县苹果产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建安;湖南“油—稻—稻”三熟制生态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姜洪涛;基于~(137)Cs技术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侵蚀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格根图雅;基于RS技术支持下的农牧交错带景观尺度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1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641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