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发布时间:2017-08-11 11:19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经济学 综述 耦合 协调 方法测度


【摘要】: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与协调是应对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将其分为指数加成及计量分析法、变异系数和弹性系数法、模糊与灰色理论法、系统演化及系统动力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等类别,并指出当前研究有待完善之处。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 综述 耦合 协调 方法测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耦合协同视角下的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三螺旋发展模式构建”(12YJCZH251)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重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经济耦合机理及协同发展研究”(2012BJJ024)
【分类号】:F224;F124;F205
【正文快照】: 耦合(Coupling)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协调(Coordinate)指各要素或主体和谐一致,配合得当。耦合是协调的前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耦合协调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传统的财富追求观、悲观的零增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刘晶;敖浩翔;张明举;;重庆市北碚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度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3 王远;陈洁;周婧;王义琛;陆根法;;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4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6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7 毕其格;宝音;李百岁;;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5期

8 李华;申稳稳;俞书伟;;关于山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9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10 曾珍香;段丹华;张培;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以京津冀区域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国;何桢;;可持续发展观下港口物流内涵与绩效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瑞娜;唐德善;田宇;;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研究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侯雅楠;仝纪龙;袁九毅;陈振华;;区域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判别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4 郭成苇;栗凤娟;;运用灰色理论分析中外化肥使用绩效[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门可佩;朱鸿婷;;我国区域生态安全的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王淑云;刘丽英;张素梅;;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8 王晓芳;宗刚;;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9 王晓芳;宗刚;;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10 牛乐德;鲁娜;;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阿拉腾图娅;金阿丽;包玉海;包刚;;内蒙古旱灾系统风险诊断性评价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慧;王雅鹏;;我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耦合性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陈晓红;吴旭雷;;中小企业区域外部环境的评估与比较——基于11城市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庆媛;杨华均;冯应斌;董世琳;信桂新;孙小群;;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空间配置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邓华灿;陈松林;;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波;徐升华;;基于DEA聚类分析的信息资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玉婧;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晓东;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少军;建筑业可持续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义军;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就业的协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万婧璐;南昌市可持续发展状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广文;“双三角洲”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方锦文;佛山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马妍;朱晓东;;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3 吴延熊;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的理论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冯永生;北京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申金山,宋建民,关柯;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6 段学军,陈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与战略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7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8 程淑兰,柳易林,欧阳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安徽省岳西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9 李养兵,刁承泰;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10 贺晟晨;王远;高倩;石磊;陆根法;;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才华;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黑龙江省城市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照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詹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估与分析——兼对江西省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韩跃;面向协调的区域经济环境系统管理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张正华;泥河沟流域土地生态经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王英;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伟;吕君;;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简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志祥;;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

本文编号:655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655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