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发布时间:2016-07-30 07:01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学 >> 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30( 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12) : 2875-2880

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曾 旭 姚 建
**

*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
摘 要 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以能值产出率、 能值密度、 能值货币比率、 环境负载 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 9 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 2005—2009 年成都市生态经济系 环境负荷率由 统发展态势进行了定量描述。结果表明: 近几年系统能值产出率持续降低, 17. 49 上升到 37. 77, 可持续发展指数从 0. 26 下降到 0. 06; 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 但由此造成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 阻碍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全面提升可持续发 强, 展能力的关键, 应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入手, 提高资源能值利用效率, 大力推行清洁生 , , 。 产 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大高科技的应用力度和范围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 F06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 2011) 12-2875-06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n ecoeconomic system of Chengdu City based on emergy analy** sis. ZENG Xu,YAO Jian ,SUN Hui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ed,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12) : 2875-2880. 30(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emergy analysis,an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ncluding emergy yield ratio,emergy density,emergy / currency ( US dollar) ratio,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e,and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 was established,and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of Chengdu,Sichuan Province of Southwest China from 2005 to 2009 was conducted. In the study period,the emergy yield ratio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was in declining,the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e increased from 17. 49 to 37. 77,and the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ex decreased from 0. 26 to 0. 06. With the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 was increasing,which hamper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economic system. It was crucial for Chengdu to optimize its industries structure, improve its emergy use efficiency, promote its clean production, establish an industrial chain of circular economy,and enhance the expan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technologies in depth and scope. Key words: emergy analysis; ecoeconomic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engdu City. 城市是人们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它具有人 口高度聚集性、 生态边缘性和经济中心性共存, 以及 环境污染严重和系统脆弱等特点 。在城市化的发展 过程也是各种能量流动转换的过程。 因此, 要宏观 分析、 科学评价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就必须解决系统 各种能量流、 物质流、 货币流的统一评价问题。 通过能值转换率可将生态经济系统内流动和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871124) 资助。 mail: yaoj95@ 163. com **通讯作者 E0709收稿日期: 2011- 04 接受日期: 2011- 09

存的各种不同类别的能量和物质转换为同一标准的 1996; 蓝胜芳 能值来进行比较和衡量分析 ( Odum, 2002)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 等, 国外学者已将能 值理论广泛应用于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资源评 1998 ) 、 济 投 入 和 发 展 模 式 评 价 经 价 ( Campbell, ( Brown & Buranakarn, 2003; Vassallo et al. , 2007) 以 1998) 等方面, 及环境政策评价 ( Ulgiati & Brown, 而 我国研究人员多是对各种生态系统或生态经济系统 2009; 汤 萃 文 等, 进行 能 值 分 析 ( Zhang et al. , 2011) , 中 尤 以 省 ( 刘 浩 等, 2008; 姚 作 芳 等, 其 2009) 、 2008; Zhang et al. , 2011) 市域 ( Lei & Wang,

2876

生态学杂志

第 30 卷

第 12 期

的研究更为详细和透彻。 成都作为“天府之国 ” 四 , , 川省的省会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其 生态经济发展动态的量化分析对该市和其他西部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 对成都市 2005—2009 年 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 能量流、 货币流和废物流进 行了定量分析, 以寻求适合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 持续发展的对策和途径。 1 1.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自然资源特征和社会经济概况 102°54'E—104°53' 成都市( 30°05'N—31°26'N,

mity) , sej·J -1 或 sej·g -1 。 应用能值分析可以使自 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得到体现 ( 严茂超, 2001) 。 1. 3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24 -1 本研究采用 9. 26×10 sej·a 的全球能值基准 ( 值, 基础数据来自《成都市统计年鉴 》 成都市统计

2006—2010) 、 都 统 计 信 息 网 ( 2006—2010 ) 。 局, 成 选取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进口能值、 出口能 值和 废 弃 物 能 值 5 个 主 要 部 分, 照 蓝 胜 芳 等 参 ( 2002) 、 Odum( 1988) 等研究中的能值转换率和能 值指标计算方法, 编制出 2005—2009 年成都市生态 经济系统能值评估表 ( 表 1) ,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能值指标汇总表 ( 表 2) 。 同时, 为了评价城市生态 将成都市 2009 年能值指标和 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 国内部分地区在同一全球能值基准下进行了比较 ( 表 3) 。 2 2. 1 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2 E)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辖区总面积 12390 km , 属亚 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 17. 5℃ , 年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降雨量 873 ~ 1265 均日照时数 1042 ~ 1412 h, mm。 成都市作为国务院规划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 , 中心、 商贸中心、 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 处在 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地带末端, 同时也是沿海经济带 各种资源的重要输出地, 对全国 4 大经济带之一的 成渝经济带的发展起到核心支撑作用。2005 年以 来成都市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 机械 ( 含汽车 ) 、 医 药、 食品( 含烟草) 、 冶金建材、 石油化工为主的 6 大 产业基地, 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制造业和 特色产业 3 大工业经济区域。良好的宏观形势推进 了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实现新跨越, 服务业 增创新优势,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明显增 长。至 2009 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502. 6 亿 元,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 4 位, 第一、 第二、 第三产 44. 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 5. 9% 、 5% 、 49. 6% 。 1. 2 能值理论 能值理论是在能量系统分析基础上创立的, 以 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能量等级原理为理论依据 , 以能值为评价单位, 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 的真实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任何资源、 产品 或劳务形成所需直接或间接应用的太阳能之量就是 其所 具 有 的 太 阳 能 值 ( solar emergy) ( 蓝 胜 芳 等, 2002) , 单位 为 太 阳 能 焦 耳 ( solar emjoules; 缩 写 为 sej) 。 能值转化率即形成每单位某种类别的能量 ( 单 位 J) 或物质 ( 单位 g) 所含的能值之量。 在能值分 析中, 实际应用的是太阳能值转化率 ( solar transfor-

能值流量及来源指标 2005—2009 年成都市生态经 由表 2 可以看出, 济系统总能值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可更新资源

能值量常年保持稳定状态下, 总能值的增加主要由 不可更新资源投入增量和进口能值增量构成 。其中
20 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投入增大了 113. 69 × 10 sej, 进 20 出口能值也在 口能值增长 195. 11 ×10 sej。 同时,

以平均每年 39. 17% 的增幅增加, 说明成都市经济 发展势头良好,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和影响力逐渐 提升。然而, 将研究期间国内生产总值、 总能值用量 和废弃物能值的增长情况对比发现, 三者增长速率 2009 年分别为 2005 年水平的 2. 28、 基本保持恒定, 2. 05、 2. 29 倍, 和 说明系统在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的 同时, 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 。 2. 2 能值自给率 能值自给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给自足能力的 大小, 可反映其对外交流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 蓝 2002) 。 成都市能值自给率呈显著下降趋 胜芳等, 势 ( 图 1 ) , 2005 年 的 77. 84% 降 至 2009 年 的 从 56. 76% 。这一方面表明在资源利用方面, 区域对外 界输入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大, 能值自给水平相较湖 2004 年) 、 南( 95. 20% , 西安 ( 93. 35% ,2005 年) 等 本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低; 另一方面也说明, 成都 市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 形成, 开创了内陆地区经济战略高地。



旭等: 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2877

表 1 2005—2009 年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评估 Table 1 Emergy evaluation of Chengdu ecological economy system from 2005 to 2009
项目 2005 2006 kg, 原始数据( J, $ ) 2007 2008 2009 太阳能值转换率 ( sej·J -1 , sej·kg -1 , sej· $ -1 ) 1 15444 8888 623 8888 29000 1. 59×10 5 1. 00×10 12 3. 98×10 4 5. 30×10 4 4. 80×10 4 1. 98×10 12 3. 90×10 12 4. 62×10 12 1. 62×10 12 3. 80×10 11 1. 98×10 12 8. 40×10 11 6. 25×10 4 2. 50×10 12 2. 50×10 12 2. 50×10 12 1. 46×10 12 8. 67×10 12 6. 66×10 5 6. 66×10 5 6. 66×10 5 2005 太阳能值( ×10 20 sej) 2006 2007 2008 2009

可更新资源 太阳能 雨水化学能 雨水势能 风能 河水势能 地球循环能 不可更新资源 电力 原盐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钢铁 纸类 氮肥 农药 塑料 水泥 平板玻璃 表土净损失 进口 进口商品 外商投资 国际旅游收入 出口 出口商品 劳务及其他 废弃物 固态废弃物 废水 废气 4. 72×10 15 1. 12×10
15

2. 50×10 19 5. 80×10 16 9. 22×10 15 1. 49×10 16 2. 03×10 16 1. 35×10 16 1. 24×10 16 4. 24×10 8 2. 13×10 16 6. 80×10 15 3. 97×10 15 2. 10×10 9 1. 16×10 8 5. 37×10 1. 41×10
8

2. 48×10 19 5. 65×10 16 8. 73×10 15 1. 38×10 16 2. 37×10 16 1. 35×10 16 2. 07×10 16 4. 03×10 8 1. 80×10 16 7. 20×10 15 4. 01×10 15 2. 53×10 9 1. 30×10 8 5. 00×10 1. 64×10
8

2. 48×10 19 5. 50×10 16 8. 64×10 15 1. 72×10 16 2. 34×10 16 1. 35×10 16 3. 16×10 16 5. 69×10 8 1. 90×10 16 7. 78×10 15 4. 09×10 15 3. 07×10 9 1. 99×10 8 5. 07×10 1. 85×10
8

2. 49×10 19 4. 95×10 16 7. 75×10 15 2. 36×10 16 2. 41×10 16 1. 35×10 16 3. 49×10 16 6. 05×10 8 1. 78×10 16 8. 93×10 15 4. 45×10 15 2. 87×10 9 1. 87×10 8 4. 34×10 1. 26×10
8

2. 48×10 19 5. 35×10 16 8. 34×10 15 2. 21×10 16 2. 48×10 16 1. 35×10 16 4. 37×10 16 6. 17×10 8 1. 41×10 16 9. 12×10 15 4. 95×10 15 2. 66×10 9 1. 72×10 8 4. 68×10 1. 61×10
8

0. 25 8. 96 0. 82 0. 09 1. 80 3. 92 19. 72 4. 24 8. 49 3. 60 1. 91 41. 58 4. 53 24. 81 0. 19 0. 54 3. 62 0. 37 46. 45 14. 74 3. 70 39. 11 11. 10 31. 46 7. 45 1. 53

0. 25 8. 73 0. 78 0. 08 2. 11 3. 92 32. 91 4. 03 7. 16 3. 82 1. 92 50. 09 5. 07 23. 10 0. 19 0. 62 4. 11 0. 37 70. 25 18. 99 4. 95 60. 44 20. 98 39. 32 7. 50 2. 90

0. 25 8. 49 0. 77 0. 11 2. 08 3. 92 50. 19 5. 69 7. 57 4. 12 1. 96 60. 78 7. 78 23. 42 0. 16 0. 70 4. 20 0. 38

0. 25 7. 64 0. 69 0. 15 2. 14 3. 92 55. 51 6. 05 7. 09 4. 73 2. 13 56. 79 7. 28 20. 03 0. 18 0. 48 9. 51 0. 39

0. 25 8. 26 0. 74 0. 14 2. 20 3. 92 69. 55 6. 17 5. 60 4. 84 2. 38 52. 67 6. 71 21. 63 0. 21 0. 61 9. 91 0. 39 18. 40 70. 00 6. 00

1. 20×10 7
8

1. 17×10 7
8

1. 01×10 7
8

1. 11×10 7
8

1. 32×10 7
8

4. 98×10 9 4. 32×10 8 5. 92×10
14

5. 40×10 9 4. 89×10 8 5. 84×10
14

1. 01×10 10 5. 00×10 8 6. 03×10
14

4. 44×10 9 1. 13×10 9 6. 30×10
14

7. 33×10 9 1. 18×10 9 6. 16×10
14

98. 60 106. 92 200. 78

87. 91 145. 13

1. 86×10 9 5. 89×10
8

2. 81×10 9 7. 60×10
8

3. 81×10 9 1. 14×10
9

6. 34×10 9 2. 25×10
9

7. 36×10 9 2. 80×10
9

95. 25 158. 50 28. 50 12. 75 56. 18 4. 25

1. 48×10 8 2. 68×10 9 1. 28×10
8

1. 98×10 8 4. 14×10 9 2. 42×10
8

5. 10×10 8 5. 71×10 9 2. 79×10
8

1. 70×10 8 9. 07×10 9 3. 12×10
8

2. 40×10 8 1. 05×10 10 3. 31×10
8

83. 37 132. 42 153. 30 24. 19 49. 14 7. 69 2. 87 27. 05 65. 75 6. 94 3. 03 28. 70 82. 18 7. 36 3. 16

5. 90×10 15 1. 13×10
15

7. 38×10 15 1. 15×10
15

9. 87×10 15 1. 04×10
15

1. 23×10 16 1. 11×10
15

2. 30×10 14

4. 35×10 14

4. 31×10 14

4. 55×10 14

4. 74×10 14

2. 3

人均能值用量

12 -2 12 的 2. 36×10 sej · m 增长至 2009 年的 4. 85 × 10 12 -2 sej·m -2 , 2008 年 ) 、 高于合肥 ( 3. 12 ×10 sej·m , 12 -2 2004 年 ) 等内陆地区, 湖南( 1. 05×10 sej·m , 但 12 -2 2003 年 ) 等沿海发达 与澳门( 805. 00×10 sej·m ,

人均能值用量的高低可用以从宏观生态经济学 角度衡量该地区人民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 。 成都市近 5 年来人 均 能 值 用 量 处 于 上 升 状 态 ( 图 2) , 2009 年为 5. 25 × 10 15 sej · 人 -1 。 但受庞大的人 使得该指标与国内相对发达的地区如 口数量制约, 15 -1 北京 的 47. 60 × 10 sej · 人 ( 2006 年 ) 、 海 的 上 23. 19×10 sej·人 ( 2002 年) 仍有较大差距。 2. 4 能值密度 能值密度可反应被评价对象的经济发展强度和 发展等级。高度开发的地区经济活动频繁, 其能值 密度必然高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从图 2 可 以看出, 成都市能值密度实现成倍增长, 2005 年 从
15 -1

地区相比依然较低。说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显著, 不可更新资源投入的不断加大和进口能值利 用量的增加是能值密度上升的关键因素 。为保证产 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成都市应控制不可更新 资源的开发力度, 加强可更新资源和外界输入能值 的有效利用。 2. 5 能值货币比率 能值货币比值可看作是衡量货币实际购买力

和 劳动力实际能力的标准 , 其值高低代表每单位经

2878

生态学杂志

第 30 卷

第 12 期

表 2 2005—2009 年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 Table 2 Emergy evaluation indices of Chengdu ecological economy system from 2005 to 2009
指标及计算方法 可更新资源能值( ×10 20 sej) 不可更新资源能值( ×10 20 sej) 进口能值( ×10 20 sej) 总能值用量( ×10 20 sej) 出口能值( ×10 20 sej) 废弃物能值( ×10 20 sej) 人口( ×10 7 人) GDP( ×10 10 $ ) 能值自给率( % ) 可更新资源能值比率( % ) 不可更新能值比率( % ) 人均能值用量( ×10 15 sej·人 -1 ) 能值密度( ×10 12 sej·m -2 ) 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人口( 万人) 考虑可更新资源与进口资源的人口承载量( 万人) 电力能值比( % ) 能值货币比率( ×10 12 sej· $ 能值产出率 废弃物与总能值比 环境负荷率 可持续发展指数
-1

表达式 R N IMP U = R+N+IMP EXP W P ESR = ( R+N) / U R /U N /U U /P EPA = U / 面积 ( R / U) ×P 8( R / U) ×P 电力 / U U / GDP W/U ELR = ( U- / R R) ESI = EYR / ELR

2005 15. 84 212. 10 64. 89 292. 83 50. 21 40. 44 1. 08 2. 90 77. 84 5. 41 72. 43 2. 71 2. 36 58. 53 468. 24 6. 73 1. 01 4. 51 0. 14 17. 49 0. 258

2006 15. 86 240. 25 94. 19 350. 30 81. 43 49. 72 1. 10 3. 53 73. 11 4. 53 68. 58 3. 17 2. 83 49. 96 399. 66 9. 39 0. 99 3. 72 0. 14 21. 09 0. 176

2007 15. 61 367. 74 136. 5 519. 85 107. 56 59. 7 1. 12 4. 32 73. 74 3. 00 70. 74 4. 62 4. 20 33. 78 270. 24 9. 65 1. 20 3. 81 0. 11 32. 30 0. 118

2008 14. 79 258. 09 218. 93 491. 81 159. 47 75. 73 1. 12 5. 57 55. 48 3. 01 52. 48 4. 37 3. 97 33. 83 270. 64 11. 29 0. 88 2. 25 0. 15 32. 25 0. 070

2009 15. 51 325. 79 260. 00 601. 30 182. 00 92. 7 1. 14 6. 62 56. 76 2. 58 54. 18 5. 28 4. 85 29. 40 235. 17 11. 57 0. 91 2. 31 0. 15 37. 77 0. 061



EYR = ( R+N+IMP) / IMP

济活动所换取的能值量的高低。由于发达国家和地 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 其能值货币比 率远远小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5—2009 年成 都市能值货币比率保持基本稳定, 平均值为 1. 00 ×
12 10 12 sej· $ -1 ( 图 1) , 远低于四川 ( 15. 55 ×10 sej· $ -1 , 2003 年 ) 和 全 国 ( 19. 12 × 10 12 sej · $ -1 , 2000

能值产出率为系统产出能值与经济反馈能值之 比, 用于衡量系统环境资源能值与经济反馈能值的 利用效 率 的 高 低。 成 都 市 2009 年 能 值 产 出 率 为 2. 31, 2005 年的近 1 /2, 是 这是近年来成都市招商 , 引资规模不断巩固和扩大 使得进口资源和劳务能 值的增长速度快于环境资源能值的增长速度近 3 倍 的结果。 2. 7 电力能值比 电能的广泛使用有利于以最大限度和最优方式 利用各类品质的能量。其使用量占总能值投入的比

年) 水平, 表明成都市在三次产业跨越式进步的基 GDP 增长速率高, 础上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 2. 6 能值产出率

表 3 2009 年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主要能值指标与其他地区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emergr index of Chengdu in 2009 with other regions
国家和 地区 成都 西安 合肥 上海 北京 澳门 四川 贵州 湖南 广东 辽宁 中国 年份 2009 2005 2008 2002 2006 2003 2003 2008 2004 2003 2005 2000 能值自给 率( % ) 56. 76 93. 35 73. 27 61. 00 10. 81 1. 76 99. 10 88. 60 95. 20 55. 00 89. 50 98. 00 人均能值用量 能值密度 能值货币比率 电力能值比 ( %) ( ×10 15 sej·人 -1 ) ( ×10 12 sej·m -2 ) ( ×10 12 sej· $ -1 ) 5. 28 11. 39 4. 52 23. 19 47. 60 49. 00 12. 00 12. 90 3. 32 9. 81 13. 04 7. 00 4. 85 8. 46 3. 12 3. 95 45. 90 805. 00 0. 21 0. 15 1. 05 4. 34 3. 69 0. 75 0. 91 5. 45 0. 90 4. 57 7. 45 2. 78 15. 55 24. 70 3. 33 4. 71 — 19. 12 11. 57 8. 59 - 12. 00 - — 5. 49 5. 87 12. 6 10. 55 8. 88 4. 3 环境负 载率 37. 77 1. 37 24. 67 17. 34 731 813 3. 27 3. 41 5. 34 34. 79 7. 18 10. 54 参考文献 本研究 2009 师谦友等, 2011 李恒, 2006 隋春花和蓝胜芳, Liu 等, 2010 Lei & Wang, 2008 2006 杨德伟等, 2010 易定宏等, 2008 周建等, 2006 隋春花等, 2008 刘浩等, 2001 李双成等,



旭等: 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2879

图 2 成都市环境负荷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 Fig. 2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e and ESI of Chengdu from 2005 to 2009

3

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

根据 Brown 和 Ulgiati( 1998) 提出的量化标准: 可持续发展指数小于 1 为发达国家或地区, 介于 1
图 1 成都市主要能值指标发展趋势 Fig. 1 Main emergy indices of Chengdu from 2005 to 2009

和 10 之间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 指数从 2005 年的 0. 258 降至 2009 年的 0. 061 ( 图 2) , 该变化趋势表明在现行的发展模式下, 成都市 但 正处于相对发达并以较高速度持续发展的状态 , 不断攀升的环境负载率已对经济系统的活力和发展 潜力有所限制。在今后的城市产业发展中应以高端 化和高科技化为导向, 在提高流入系统内能值的利 适当加强可更新 用效率以增加能值产出率的同时, 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力度, 继续降低系统对不可更新 资源的依赖度, 从而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例可以反映区域工业化、 电气化水平。 成都电力能 值 比 从 2005 年 的 6. 73% 增 加 到 2009 年 的 11. 57% , 于 辽 宁 ( 8. 88% ,2005 年 ) 和 贵 州 高 ( 5. 87% , 2008 年 ) 平均水平, 与工业产业较发达的 2003 年 ) 、 2002 年 ) 广东( 10. 55% , 上海 ( 12. 00% , 等地基本相当。 2. 8 环境负荷率 环境负荷率是购置的和本地的不可更新资源的 能值之和与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之比值, 用来表征 具 一定的经济活动水平下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 , 有一定的环境预警作用。 从能值分析角度, 外界大 量的能值输入以及过度开发本地不可更新资源 , 是 引起环境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成都市环境负荷率 在 2005—2009 年间由 17. 49 以每年 22. 68% 的平均 增长率迅速增加至 37. 77,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环 境系统压力较大( 表 3) , 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相违背。 2. 9 人口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表征了系统在当前环境经济条件下 所能供 养 的 人 口。 成 都 市 人 口 数 量 连 年 增 大, 至 2009 年为 1140 万人, 是目前可更新资源所能承载 人口数 ( 29. 40 万人 ) 的 38. 78 倍, 是同时考虑可更 新资源与进口资源所能承载人口数 ( 235. 17 万人 ) 的 4. 85 倍, 已大大超过了系统承载能力, 人口压力 巨大。

根据能值分析结果, 5 年成都市经济实力正 近 在迅速壮大, 人民生活水平、 工业电气化水平、 国际 经济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然而过高的人口负荷, 环 境负载率的连年走高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不断减 小, 揭示了资源使用效率偏低以及经济活动造成的 环境功能逐渐退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今后的发 展中, 成都市应主要从以下 3 个方面提高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 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成 都市已进入由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 段, 应注重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把高新技术产 业、 新兴战略产业、 现代第三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等 绿色产业放在突出位置, 大力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 势的 IT、 生物、 制药、 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 通过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提高资源 能值利用效率, 从而减少本土资源消耗和降低区域

2880

生态学杂志

第 30 卷

第 12 期

环境压力。 2) 大力 推 行 清 洁 生 产, 进 城 市 循 环 经 济 发 促 成都市废弃物能值也以 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至 平均每年 23. 07% 的增幅增加, 2009 年占到总能 值用量的 15. 42% 。如何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 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维 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循环经济即是从废弃物的输出端来研究经济活 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 而清洁生产就是以单个 《 企业为载体建立循环链。自 2006 年 成都市推行清 洁生产的实施方案 》 实行以来, 清洁生产模式已在 各行各业全面扩展。然而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 循环链的延伸和整合, 各企业之间的“断链 ” 现象普 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下造成大量可用能源 遍存在, 将资源废 流失。因此通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弃物资源紧密联合为产业链, 把孤立分散的企业优 势聚集为区域的整体优势是降低废弃物排放的有效 途径。 3) 加强高科技应用, 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 科 技的作用贯穿于可持续发展过程的始终 。新能源的 开发使用、 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改造, 以及低碳产 业的发展都与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以及的运用以 及高端人才的引进密切相关。通过含有大量创造性 能值的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 充分利用资源, 增加单 降低单位产品的能值消耗量。 但 位能值的产出率, 在高素质人才引进的同时应注意控制城市人口增 长, 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确保经济、 社会 和环境的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成都 市统计局. 2006—2010 成都市统计年鉴 ( 2006—2010 年) .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EB . 成都统计信息网. 2006—2010. 统计数据. [ / OL] http: / / www. cdstats. chengdu. gov. cn / list. asp? ClassID = 0207. 蓝胜芳,钦 佩,陆宏芳. 2002.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 恒,黄民生,姚 玲,等. 2011. 基于能值分析的合肥 30(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生态学杂志, 1) : 183 -188. 李双成,傅小锋,郑 度. 2001.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16( 的能值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4) : 297-304. 刘 浩,王 青,李秀娟,等. 2008. 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 19( 能值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3) : 627-633. 师谦友,曹双庆,王伟平,等. 2009. 西安市生态经济系统 25( 的能值分析与发展评估. 资源开发与市场, 8) : 685

-688. 隋春花,蓝胜芳. 2006. 广州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能值的分 19( 析比较.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4) : 1-3. 隋春花,陆宏芳,郑凤英,等. 2006. 基于能值分析的广东 省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17 ( 11 ) : 2147-2152. 汤萃文,苏研科,陈银萍,等. 2011. 天祝县生态经济系统 30( 的能值分析. 生态学杂志, 2) : 343-348. 严茂超. 2001. 生态经济学新论. 北京: 中国致公出版社.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等. 2006. 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 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5( 3) : 303-309. 姚作芳,刘兴土,李秀军,等. 2009. 基于能值分析的吉林 省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生态学杂 志,28 ( 10 ) : 2076 - 2081. 易定宏,文礼章,肖 强,等. 2010. 基于能值理论的贵州 省生态 经 济 系 统 分 析. 生 态 学 报,30 ( 20 ) : 5635 - 5645. 周 建,齐安国,袁德义. 2008. 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 16( 值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 : 488-494. Brown MT,Buranakarn V. 2003. Emergy indices and ratios for sustainable material cycles and recycle option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38: 1-22. Campbell DE. 1998. Emergy analysis of human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An example using the state of Ma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51: 531-69. Lei KP,Wang ZS. 2008. Emergy synthesis and simulation for Macao. Energy, 33: 613-625. Liu GY,Yang ZF,Chen B. 2011. Emergybased ecologica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Beijing urban ecosystem.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8-24. 5: Odum HT. 1988. Selforganization transformit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42: 1132-1139. Odum HT. 1996.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Ulgiati S,Brown MT. 1998. Monitoring 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 in natural and manmade ecosystems. Ecological Medelling, 108: 23-36. Vassallo P,Bastianoni S,Beiso I. 2007. Emergy analy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n inshore fish farming system. Ecological Indicators, 290-298. 7: Zhang LX,Chen B,Yang ZF. 2009. Comparison of typical mega cities in China using emergy synthesis.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 Numerical Simulation,14: 2827-2836. Zhang Y,Yang ZF,Liu GY. 2011. Emergy analysis of the urban metabolism of Beijing. Ecological Medelling,222: 2377-2384. 作者简介 曾 旭, 1987 年生, 女,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 mail: 30607829@ qq. com 境规划与评价研究。E责任编辑 刘丽娟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理论的成都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8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78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