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05 17:30

  本文关键词: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喀斯特 土石山区 水土保持 生态经济型植被 恢复模式


【摘要】:以贵州省喀斯特土石山区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喀斯特生态实验站的部分试验数据,从全局性、紧迫性、高效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其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采用3种典型模式,即: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与林果模式,以期促进该区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喀斯特 土石山区 水土保持 生态经济型植被 恢复模式
【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资助项目(编号:KZCX2-XB2-08) 湖南省重点课题(编号:62020608001)
【分类号】:S157.2
【正文快照】: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实施,是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种养加结合,产供销配套,正确配置各项措施,使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治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2 杨宁;邹冬生;李建国;;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模式建设[J];草业科学;2010年10期

3 杨宁;邹冬生;李建国;;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6期

4 杨宁;邹冬生;李建国;陈盛彬;陈志阳;;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主要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4期

5 刘国华,傅伯杰,陈利顶,郭旭东;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J];生态学报;2000年01期

6 彭少麟,陆宏芳;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J];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7 李明辉,彭少麟,申卫军,林永标;景观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J];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8 武广建 ,田彩艳 ,孙广军;奈曼旗铁匠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开发模式[J];现代农业;2004年05期

9 许再富,刘宏茂;热带雨林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消失与修复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1996年04期

10 姚孝友;;关于生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庄;铁柏清;刘作云;;浏阳河(长沙段)COD与DO的分布特征[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1期

2 梁莉;;雪峰山(怀化段)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3 王昕亚;王建力;胡蓉;袁红;严焕德;;西南岩溶地区生态退化及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4 席一;尤振;;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5 詹美旭;葛幼松;;莫愁湖滨水景观变迁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肖杰易;申明亮;易思荣;邓才富;蒲盛才;肖忠;谢世友;袁道先;李勇;;重庆市南川区石漠化山地现状调查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7 胡向红;俞筱押;;试论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恢复中的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覃莉;;贵州喀斯特水资源集蓄利用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9 段晓梅;杨云;李晶;;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10 张巧显;柯兵;刘昕;刘国华;吴钢;;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长文;李财金;赖涛;;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长文;王富永;李财金;赖涛;;综合生态防护工程技术在改善城市地景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钱金平;彭林;;生态脆弱区滑雪场生态恢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郭振仁;刘明清;;我国南方沿海水体污染与生境退化的经济损失[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李育材;;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与实践[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6 王昭艳;左长清;曹文洪;秦伟;张利超;张京凤;;南方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的生态途径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安全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安全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2004年

8 张春华;孙永玉;刘方炎;崔永忠;李昆;;金沙江干热河谷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特征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9 蔡晓布;;西藏中部生态退化及其土壤环境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一武;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价值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锋;黄土丘陵沟壑植被恢复区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时空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胡小龙;内蒙古多伦县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兰花;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帅锋;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程杰;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分布与气候响应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蔡洪彬;建筑设计的生态效益观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俊珍;风化型土质金矿尾矿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曾毅;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燕;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特征及原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韶明;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姜培曦;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晓南;珠江源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全在;围封禁牧对草地生物量和家畜饲养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武丽花;植被修复对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俊艳;西南山地小城镇外围植被近自然改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盖振宇;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2 周明三;;古浪县天然草原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草业科学;2006年03期

3 马克群;刘建秀;胡化广;郭海林;袁学军;;狗牙根属部分优良选系染色体倍性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06年04期

4 孙宗玖;阿不来提;李培英;;新疆狗牙根农艺性状及利用价值初探[J];草业科学;2006年05期

5 代会平;向佐湘;郭君;杜浩;曾凡湘;;紫穗狼尾草和狗牙根茎叶水文生态效应比较[J];草业科学;2009年02期

6 谷艳蓉;张海伶;胡艳红;;果园自然生草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年12期

7 李科云,盛文亮;中国南方红黄壤地区草业开发的潜力与途径[J];草业科学;1994年03期

8 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赵艳云;;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J];草业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王X;;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J];草业学报;2006年03期

10 钟华平;樊江文;胡中民;杜占池;梁飚;;白三叶种间竞争与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关系[J];草业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超;;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简述[J];水利天地;2010年06期

2 陈维杰;;沟道水资源的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模式研究[J];水利天地;2010年11期

3 程惠艳;马宁;马荣田;;谈谈晋中市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年04期

4 马秋英;水土保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体会[J];中国水土保持;1987年05期

5 ;分区四:北方土石山区[J];中国水利;2009年07期

6 李贞;;长治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探讨[J];山西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7 李乔东;赵庆;;浅谈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作用[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8 王春莲;;交城县的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年01期

9 丛俊良;;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11期

10 ;建设“两个宝库” 综合治理国土[J];中国水土保持;198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采取“一化促两快”的发展战略[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王洪涛;;论岩溶区的水土保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杜文嫣;;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综述[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黄猛;;河池地区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及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吕涛;;水土保持行政处罚工作刍议[A];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论文选编[C];2003年

6 袁晓武;;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王永久;;山丘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及工程技术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卿太明;孔祥东;周斌;;四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现状与建议[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永峰;姜颖;;用于水土保持的生态系统工程技术[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进荣;董琪;;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生态修复浅见[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勇 孟昭丽;西气东输工程地貌恢复良好[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王彬邋陈强;陇塬新韵入画来[N];定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N];经济日报;2005年

4 江西上犹县水土保持局局长 黄玉萍;浅谈水土保持长效机制[N];人民长江报;2007年

5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薛建枫;搞好水土保持 改善珠江流域生态环境[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高立洪;中美官员专家研讨水保[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记者 吕娜;扎实推进水保生态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5年

8 王恩瑞 武俊鹏;全面扎实推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N];山西日报;2004年

9 副省长 马开明;搞好水土保持 建设秀美山川[N];四川日报;2001年

10 王文龙;水利战线的标兵[N];朝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国;山西省生态用水态势及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惠民;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张学权;华西雨屏区林(竹)+草植被恢复生态功能及冠层适宜郁闭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孟广涛;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王兵;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8 齐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9 王纪杰;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新兵;华北土石山区典型人工林优势树种及群落耗水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士斌;基于遥感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正杲;延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夏春凤;水利枢纽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魏涛;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研究与建设[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广军;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于亚男;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水土保持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张静;砒砂岩地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兰建萍;基于ArcGlobe的水土保持三维查询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郭云周;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坡耕地水土保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春潮;基于GIS和RS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9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799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4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