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山东省生态经济水平与区域竞争力的协调度及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9:31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生态经济水平与区域竞争力的协调度及评价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竞争力 生态经济 协调度 山东省


【摘要】:首先构建了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生态经济水平进行测度,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计算得到山东省区域竞争力得分,根据生态经济和区域竞争力发展水平对两者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结果表明,2000-2006年间山东省区域竞争力与生态经济协调度逐步上升,尤其是2000-2002年间协调度快速上升,2003-2006年间平稳上升,2006-2009年间不升反降,有下滑趋势,应引起警惕。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 生态经济 协调度 山东省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生态环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09BJGJ17)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生态环境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2010LC26) 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山东省生态经济水平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度及评价体系研究”(KT1042)
【分类号】:F127;F205;F224
【正文快照】: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思考,20世纪发达国家发生了几次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更是让我们重新思考采用何种发展方式对人类最为有利,于是生态经济的理念开始孕育传播。生态经济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新营;韩良;佟连军;;吉林省生态经济区竞争力评价[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2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峰,伍国勇;生态农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3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6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8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9 饶世权;;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森林法》价值观的转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陈基纯;陈忠暖;;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巧利;寇纲;赵洪举;;基于熵权TOPSIS与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工业三废排放及其处置效果评估[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饶世权;;从保护生态到经营生态:我国资源法价值观的转向——以《森林法》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昆谊;杨红云;;玉溪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构想与对策[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国平;;走生态经济之路 实现欠发达山区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艳秀;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6 边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姜永生;面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居住水平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5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超;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王挺;我国出版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8 陈丽满;我国农地利用生态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默;长株潭地区林业生态圈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笔谈: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2 郑度;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进,李欣广,李疆;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兼谈刘思华教授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重要贡献[J];改革与战略;1999年01期

2 刘俊;积极发展大企业 提高区域竞争力──关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点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1999年06期

3 张金华,俞金红;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J];江苏统计;2002年03期

4 陈引亮;矿区工业生态经济研究[J];煤炭学报;2003年04期

5 翁伯琦,张斌;发展闽北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考与若干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年03期

6 陶芳侯;;因地制宜 发展生态经济[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07期

7 徐秀军;解读绿色扶贫[J];生态经济;2005年02期

8 苏黎;制约区域零售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以广东为例[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02期

9 郑俊敏;;生态经济与环境会计[J];生态环境;2005年06期

10 喻厚伟;;基于制度环境的江西省竞争力考察研究[J];经济纵横;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博;苏玉玲;郑海春;吴长征;;推进循环经济 构建生态化经济体系[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2 李农;;依托地缘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尹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姜大仁;;把贵州建成信息化现代化生态经济旅游圣地——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模式探讨[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莘敏;;生态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增长模式[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黄兰香;;携手同行 和谐发展 合力建设环洞庭湖生态核心功能区[A];洞庭湖发展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7 许建;;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冯维波;;对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增奇;陈飞星;李占玲;陈奕;;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4)——瓯江河口综合考察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方东;申立庆;张汛;;菜芜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探索[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远;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开幕[N];上饶日报;2009年

2 杨震 吉红霞;河南省泌阳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N];消费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陈锦音;发展生态经济体 定位经济新标杆[N];闽西日报;2011年

4 民进江西省委会;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N];光华时报;2005年

5 何腾江 黄冰晶;打造南中国生态经济峰会品牌[N];中山日报;2008年

6 李晓琴;如东生态经济蒸蒸日上[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首席记者 李建平;“引入强者增强区域竞争力”[N];昆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程鸿飞 通讯员 赵昌军 苗保田 郝慧芳;聊城: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文化[N];农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赵书彬;那曲林业走出生态经济双赢之路[N];西藏日报;2009年

10 ;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签约项目表[N];上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刘方;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泽宁;基于生态经济的区域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刘芳;中国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王明舜;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奉钦亮;广西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张海峰;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王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香;基于区域竞争力的塔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方锦涛;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区域竞争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王连月;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4 冯达;中国人造板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波;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竞争力的构建[D];新疆大学;2004年

6 张欣;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02年

7 陈中林;知识联盟与区域竞争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郑志若;中部六省动态发展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段治国;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盛卫宁;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提升策略探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9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819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b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