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11:03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

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伟平  

【摘要】: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推进着人类文明进程加速。与此同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制约着全人类的未来发展。榆林市域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市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然而,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亦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频频出现。有鉴于此,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区域科学、产业经济等相关学科理论,据实分析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历程,重新审视社会经济行为,探寻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内涵,而且对于区域未来实施科学发展观,引进新技术,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发现能值理论及方法能够全面科学地分析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归纳总结了能值理论在生态经济系统研究过程中的优越性,阐述了能值理论应用的步骤、方法和注意的问题。进而以榆林市为例,在分析榆林市现阶段自然与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市区域的发展特点,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将其生态经济系统细化为社会亚系统、经济亚系统、环境亚系统,并针对不同系统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其中社会亚系统选取人口承载量、人均能值用量与能值使用强度三个指标体系;经济亚系统选取能值投入率、能值货币比率、电力能值比等指标体系;环境亚系统选取环境负荷率、废弃物占总能值的比、净能值产出率三个指标体系。系统分析研究表明: (1)榆林市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不可更新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利用为主,2008年能值自给率达96.45%; (2)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数量,其现实人口数量为最大环境承载量的3.52倍; (3)电能开发程度还很低,并且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 (4)环境负荷率逐年加大,2008年其数值达27.15;废弃物的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5)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远大于10的状态,表明该市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不发达状态。 上述数据反映出该市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延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极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据此,本文首次将能值分析方法理论与情景预测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能值利用预测模型,经过对模型的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进而根据不同情景预测其未来四年发展变化趋势,以期为榆林市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及建议。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现象,根据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构建了适于榆林市持续性发展的模式,进而提出如下发展对策或建议:(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替代产业;(2)引进新技术促进技术转型;(3)以预防为主的环境建设政策;(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立“科教兴市”的主体战略地位;(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6)健全法律法规,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7;F2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1.3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步骤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意义15-17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17-25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7-22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17-18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8
  • 2.1.3 可持续发展原则18-19
  • 2.1.4 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19-22
  • 2.2 能值分析基本理论及内涵22-25
  • 2.2.1 能值的定义22
  • 2.2.2 能值转换率22
  • 2.2.3 能值分析与能量分析的本质区别22-23
  • 2.2.4 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相关分析23-25
  • 第3章 榆林市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25-40
  • 3.1 研究区概况25-28
  • 3.1.1 区域范围25-26
  • 3.1.2 自然环境条件26
  • 3.1.3 资源条件26-27
  • 3.1.4 区位条件27
  • 3.1.5 社会经济发展27-28
  • 3.2 能值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与赋值28-30
  • 3.3 榆林市与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比较30-31
  • 3.4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分析31-39
  • 3.4.1 能值来源分析31-32
  • 3.4.2 社会亚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分析32-35
  • 3.4.3 经济亚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分析35-37
  • 3.4.4 环境亚系统能值指标变化趋势分析37-39
  • 3.5 可持续发展指数分析39-40
  • 第4章 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利用的情景预测40-48
  • 4.1 情景预测模型40-41
  • 4.2 情景预测模型检验41
  • 4.3 情景设计41-42
  • 4.4 预测结果与分析42-44
  • 4.5 策略变量影响分析44-48
  • 第5章 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48-53
  • 5.1 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48-49
  • 5.2 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49-53
  • 第6章 结语53-55
  • 6.1 基本结论53
  • 6.2 创新点53-54
  • 6.3 论文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表58-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萍,郭艳清,高梅香,周海瑛;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泰来县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2 张雪萍;郭艳清;张毅;;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泰来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3 甘卓亭;叶佳;马亚兰;周旗;;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4 刘淼;胡远满;常禹;布仁仓;;四川省汶川县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8年11期

    5 郭杰;武玉英;;北京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5期

    6 杨晓娟;楚新正;;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7 姚成胜;朱鹤健;;福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评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素娟;赵先贵;马彩虹;任桂镇;耿海波;;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J];土壤通报;2009年05期

    9 夏永久;;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金丹;卞正富;;基于能值分析的徐州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卓翔;高阳;赵志强;李双成;;基于能值分析的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以深圳市三个农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杜鹏;徐中民;;甘肃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焦文婷;陈兴鹏;张子龙;逯承鹏;郭晓佳;;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甘肃正宁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严茂超;H T Odum;;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曹顺爱;吴次芳;冯科;;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晋建勇;孟宪民;刘静;;腐植酸农用资材的环境、经济效应能值评价模型及应用前景[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刘继展;李萍萍;;江苏农业能值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安录;;论生态经济交错区的土地持续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竞;[N];科技日报;2004年

    2 通讯员 席博平 记者 樊彦彬 李赞;[N];陕西日报;2009年

    3 隋凤富;[N];黑龙江日报;2000年

    4 刘国新 陈殿合;[N];河北日报;2009年

    5 记者 宋斌 蔡敏 高杰 杭春燕;[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夏明方;[N];光明日报;2004年

    7 杨清心 周斌;[N];经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裴兴斌;[N];宝鸡日报;2009年

    9 ;[N];科技日报;2004年

    10 霍世林;[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2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杨慧;基于能值分析的植物生物质能评价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杜英;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朱显成;资源效率革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7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闰平;基于能值的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吕翠美;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能值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徐海;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规划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安徽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程程;黑龙江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情景预测[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王伟平;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奇;基于能值分析的乡镇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河南大学;2010年

    5 冀建成;基于三元相图法的重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婷芸;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莎;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率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瑾;产业生态视角下能值分析方法的运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荣;湖北省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松;织金县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途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95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