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14:36

  本文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丘陵区 人工灌木 生态经济效益


【摘要】: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四种灌木树种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沙棘红柳柠条紫穗槐,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紫穗槐沙棘红柳柠条。从总净收益来看,四种灌木生态经济效益总和大小顺序为沙棘紫穗槐红柳柠条。表明沙棘是该区优良的植被恢复灌木树种,适宜在定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定西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 人工灌木 生态经济效益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1)
【分类号】:S718
【正文快照】:   甘肃定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全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总量101.2亿m3,总径流量62.2亿m3,人均占有水量651m3,每公倾土地占有水量765m3,远低于甘肃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再加上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定西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毕武臣,高明刚;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措施[J];防护林科技;2001年01期

2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3 冉有华,马明国,陈贤章,周波;定西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2年02期

4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5 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郑度,成升魁;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2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3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4 何原荣;朱晓媚;吴安湘;周青山;;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5 涂波;廖和平;;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补偿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6 魏波;张建新;吴绍华;;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评估——以宜兴农用地系统固定CO_2释放O_2生态价值评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7 于谦龙;;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8 谢宗棠;王生林;;征地制度中耕地补偿体系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9 刘向华;;选择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标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10 刘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困境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壁成;方炫;;黄土高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经济功能区试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Ecosystems and Economy in Mountainous Regions—A Case Study in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4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范娜;;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黄田;;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志;资源型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涛;水蚀引起的红壤入渗性能变化对季节性干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程艳辉;红壤区坡面径流调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欣;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价格评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汤传勇;基于数字流域的左江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布和敖斯尔,刘纪远,王长耀;遥感技术在我国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J];科技导报;1997年08期

2 刘世荣,徐德应,王兵;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J];林业科学研究;1993年06期

3 王心源,郭华东,王长林,刘浩;额济纳旗绿洲生态环境的遥感动态监测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1期

4 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5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6 任志远;黄土高原重点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应用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蒋延玲,周广胜;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公益的评估[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一民,李代琼,刘国斌,姜峻,,黄瑾;黄土丘陵区提高草地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2期

2 吴钦孝,赵鸿雁,魏坤;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灌木林生态适应性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1995年01期

3 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立体型高产半人工草地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1期

4 程积民;宁夏南部主要灌木树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J];水土保持通报;1991年01期

5 张洪生;;柠条薪炭林的造林经营技术[J];可再生能源;1992年04期

6 赵鹏宇;徐学选;李波;刘普灵;郑世清;陈天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降雨产流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01期

7 程积民;宁南黄土丘陵区灌木林生产力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1期

8 连振龙;刘普灵;徐学选;贺萍;;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沙规律研究[J];自然杂志;2008年01期

9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王兵;王翼龙;齐智军;;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J];草地学报;2008年05期

10 石启智;浅谈陕北黄土丘陵区成林难成材的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亭;鲁强;王世国;周军;张春正;;黄土丘陵区土壤钼、锌含量及农作物对钼、锌的反应[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2 武毓常;武新艳;李毛元;张志海;刘崇耀;;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中西部黄土丘陵区的效应[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岳建英;卢崇恩;;灌木植物在山西退耕还林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徐学选;穆兴民;王炜;;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尺度生态建设的水文响应试验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张信宝;文安邦;贺秀斌;冯明义;邹翔;张一云;;川中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泥沙~(137)Cs含量变化的侵蚀信息解译[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6 李爱平;宁明世;张继刚;;蒙古扁桃林学特性及其利用研究[A];北方省区《灌木暨山杏选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建萍;曾珍英;;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马晖;张建华;周全良;于卫平;;宁夏石嘴山110国道防护林灌木树种选择分析[A];北方省区《灌木暨山杏选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首军;邓民兴;周米京;;志丹黄土丘陵区优良牧草引种试验研究[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新桥;胡兴华;许恩光;;高效复合保苗剂的开发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霍峰;上半年岛城新增20多万棵树[N];青岛日报;2006年

2 吴齐;怎样画柏柳灌[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记者 马云);我州发生五起灌木及草山火灾[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4 叶圣琳;貌不惊人最“老”灌木,竟有1.3万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孙宜;美丽的灌木——猥实[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郑北鹰;重新认识灌木林[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高鹏 吕晶;榆林九种植物“榜上有名”[N];榆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郭志民;乔、灌木栽植全部完成 渤海东大街添新绿[N];营口日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郭紫娟 苏建辉;南方乔木红火灌木略跌[N];中国花卉报;2011年

10 记者 陈永生 刘丽莉;北京到底该种什么树什么草[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护兵;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演变特征及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郭曼;黄土丘陵区土壤质量对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响应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许明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及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安韶山;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凯博;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植被生态特征及其生产力形成过程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6 魏永胜;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人工草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杜峰;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及主要植物种内、种间竞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董林水;晋西基岩山地与黄土丘陵区生态过渡带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裴世芳;放牧和围封对阿拉善荒漠草地土壤和植被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草灌阶段的土壤条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赵护兵;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演变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恒威;外源磷素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静;黄土高寒区三种灌木光合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梁同江;几种灌木根系分布对高速公路生态边坡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杨世伟;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罗万勤;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几种灌木树种抗旱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应文思;湖南6种园林灌木的耗水特性及不同配置绿地耗水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党青;干旱胁迫下六种灌木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4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954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