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

发布时间:2016-08-26 21:25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

姚晓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美国经常账户失衡现象的日益加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美国与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之间的经济失衡显然是此次失衡的重中之重,两国之间的失衡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虽然自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经常帐户逆差和中国的经常帐户顺差规模有所收窄,经济失衡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经济失衡的整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美经济失衡依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关于全球经济失衡产生的原因,,学者们从储蓄——投资失衡、国际分工、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发展差异等角度进行了不同探讨。本文从失衡各方金融发展差异角度分析入手,首先从宏观上探讨了金融发展影响储蓄投资失衡,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机制;接着从新型国际分工入手,探讨了基于金融发展差异的新型国际分工导致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最后对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导论。首先对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引出本次失衡与前几次失衡之间存在的差异:即作为失衡双方的中国和美国在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吸引着学者从金融发展角度探寻本次失衡产生的原因。接着,本文对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紧接着通过文献综述方式对目前学术界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并对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现状来看,全球经常账户逆差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而中国等东亚新兴市场国家、日本、石油输出国组织则是主要顺差来源地,尤其是中美失衡成为此次经济失衡的典型代表。我们注意到,失衡双方之间在存在巨额贸易失衡的同时还存在着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现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保持贸易顺差的同时还源源不断向美国输出资本,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中美之间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接下来本文对全球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突飞猛进的同时,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差异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对本次失衡的典型代表——中美之间在金融资产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开放度等几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在几个方面都与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构成了中美之间经济失衡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金融发展差异与储蓄投资失衡。本章首先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得出储蓄投资失衡与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私人部门储蓄过低,形成储蓄投资缺口,将会导致净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从而形成贸易逆差;反之则形成贸易顺差。接着本章从金融发展角度对中美储蓄投资失衡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工具品种单一、金融效率低下等因素是导致中国高储蓄率和储蓄投资转化不畅的重要原因,而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造成美国长期保持低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当一国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无法消化国内的剩余储蓄时,资金会流向金融发达市场国家并转化为投资,形成一国对外资产,这种跨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本章以中美为例,对储蓄投资失衡导致对外经济失衡的具体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储蓄投资失衡对中美经济运行的影响。 第四章,金融发展、新型国际分工与全球经济失衡。本章首先对国际分工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工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历经了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产业间分工、工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分工、基于价值链的产品内分工以及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新型国际分工,之后对新型国际分工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接着分析了目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征,指出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通过对外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通过证券组合投资的形式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美国,通过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率的美国国债等债券,弥补了美国国内的储蓄不足;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这部分资金投向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了资金的回流,在这一资本流动过程中,美国虽然不断累积对外债务,但是通过对外投资获得的高收益弥补了对外负债的低利息支出,而且通过大量吸收证券投资强化了其金融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大量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强化了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两类国家间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新型国际分工模式;其后本章对金融发展影响国际分工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发展进而影响国际生产分工格局。最后,本章通过建立模型,利用3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国际分工与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失衡之间是显著相关的。 第五章,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虽然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持续,但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提醒着我们,美国这种靠长期对外负债弥补国内储蓄不足,维持经济增长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巨大的灾难,所以在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之前进行主动的调整或许是全球经济一个现实的选择,而中国作为主要失衡方,无论从自身经济安全还是全球经济稳定的角度,都负有主动调整的责任。接着本章从金融发展角度对中国的政策选择进行了探讨。一是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拉动国内需求增长;二是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三是调整对华直接投资引进政策;四是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五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国内金融效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13;F831;F1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保国;中外储蓄转化为投资效率比较及我国的政策取向[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2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3 陈晖;;中美两国储蓄率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7期

4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5 王自锋;张伯伟;王君;;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全球经济失衡[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6 黄世忠;;美元贬值的“蝴蝶效应”与对策建议[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9期

7 杨勇华;;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8 许承明;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的原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5期

9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10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放;;论政府投资的法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许光伟;;企业价值构成问题再研究——理论解析与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方小教;西部开发模式与东部发展经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郭爱民;从英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看中国入世后农村土地问题的走向[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6 叶琪;农业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与农民长期增收机制[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5期

7 方双龙;;我国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8 陈莹,张安录;武汉市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9 刘泽隆;王淑芳;范红霞;;科技进步对我国陆地黄瓜种植贡献率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10 刘文;;江西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景阳;;河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朱建华;逯元堂;;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投资预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徐洪才;;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及其改革[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于津平;;国际贸易新格局与全球贸易治理[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运全;;金融创新与制度环境:模型框架与实证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7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叶阿忠;王佳炜;陈敏讷;吴相波;;影响中美贸易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谢丽琨;张力菠;;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的国际原油价格与我国原油进口量互动关系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勇生;保险监管的国际比较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江庭谊;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丹;武汉市人口结构与住宅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卫;浙江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白璐;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与指标调整[J];财经科学;1999年03期

2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3 闫坤;张鹏;;持续性储蓄率差异与中美间资本流动的调控[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4 刘毅,申洪;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度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5 孙立坚,牛晓梦,李安心;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6 陈军,王亚杰;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7 胡荣才,王芳;沪市A股上市公司盈利性变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8 杨勇华;;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9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10 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封福育;转型时期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唐宋元;债权型货币错配与中国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阳;;全球经济失衡考验中国经济[J];资本市场;2006年11期

2 朱树山;卢大彪;;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07年10期

3 李雅丽;;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J];中国物价;2007年08期

4 刘杨;宋瑞敏;;基于经济收入恒等式的经济失衡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05期

5 刘明章;张明辉;张戈;;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6 杨长江;程锋;;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趋势与中国经济转型[J];南方经济;2008年12期

7 蒋冠;马桑;;金融危机与经济失衡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8 赵利利;;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39期

9 丁文蕾;;当前货币战的本质在于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18期

10 杨兆;贸易“传递”理论述评——兼论研究贸易“传递”的现实意义[J];国际贸易问题;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生;;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衡量及根源[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Vitaly Shvydko;;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刘威;陈继勇;;全球经济失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Harry Clarke;;巨星的上升与陨落:经济失衡与全球环境限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唐未兵;王韧;;国际经济失衡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G20所设指标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6 陈向明;;全球经济失衡与区域再平衡: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转移是否重要?(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余振;;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及其可持续性——基于东亚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炳才;;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宇;;人民币升值助长全球经济失衡[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鲁军 杨文武;[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张昊;[N];金融时报;2006年

3 宋焱;[N];金融时报;2007年

4 成锋;[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记者 张煜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N];上海金融报;2008年

7 特派记者 吴晓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文心;[N];中国包装报;2006年

9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梅新育;[N];东方早报;2007年

10 宋焱;[N];金融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蕾;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姚晓磊;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14年

3 胡晓;美国经济失衡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嘉;欧元区宏观经济失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王玉华;世界经济失衡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坤;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与东亚经济转型[D];吉林大学;2013年

9 苏应蓉;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高倩倩;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失衡[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兴宇;世界经济失衡中的日本因素[D];浙江大学;2010年

3 倪殿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失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向敏;国别比较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王顶;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飞宇;CAFTA建设对缓解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翠翠;美国经济失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晓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4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