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3国货币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1:0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严重冲击了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金融大环境发生转变,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声音愈益增强。世界银行提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格局,2016年10月1日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正式生效。全球市场对人民币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的初步认可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有效路径。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合作对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与投资发展,对全球经历金融危机后的金融国际治理,对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货币合作予以探讨。首先,基于最优货币区单一标准,探讨丝绸之路沿线24国(中国以及与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2国及土库曼斯坦,简称C24)的经济指标是否趋同。结果表明C24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政府财政状况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组成单一货币区的可能性至少在目前不存在。基于此,考虑筛选已经基本具备条件的国家形成次区域货币合作机制,待条件成熟后实现更大范围的货币合作。其次,运用HP滤波法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五个区域经济体(按地理位置划分)经济周期协同性,探讨形成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中国和东亚六国(韩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泰国)、中国和西亚五国(阿联酋、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卡塔尔)和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八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次区域国家存在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形成货币区的可能性。再次,运用SVAR模型对经济冲击对称性进行分析,检验次区域形成货币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国和东亚六国、中国和西亚五国两个次区域的经济冲击存在对称性,说明在次区域可以探索推进货币区构想。中国与中亚及欧洲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克兰三国的经济冲击对称性较弱,说明此三国在本次区域中不满足货币区的条件。最后,基于实证检验归结本文研究结论。其一,丝绸之路沿线24个经济体组成统一货币区的条件尚不具备;其二,中国与东亚六国,中国与西亚五国以及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五国均有组成次区域货币区的可能性。在3个次区域中,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已取得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决定其具备“锚货币”的基本条件。需要说明的是,早期货币区理论提出的经济趋同条件非常严格,本文在分析次区域是否满足货币区条件时使用了经济周期协同性、经济冲击对称性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所以,相关分析结论未必意味着次区域已经具备形成货币区的充要条件;其三,货币区作为一种最高级货币合作形式,其充分条件实际超出经济分析范围。由此看来,即使就三个次区域论,在中远期货币合作的理想目标可能仅限于推动形成共同汇率机制,目前可以选择某一次区域做积极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22;F1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分析
        1.2.2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分析
        1.2.3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贸易效果分析
        1.2.4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货币合作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基础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
        2.1.1 最优货币区的单一标准
        2.1.2 最优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
        2.1.3 最优货币区理论新进展
    2.2 欧元区货币合作实践及启示
第3章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币合作条件:中国与C23经济指标趋同分析
    3.1 中国与C23货币合作进展
    3.2 中国与C23单一经济指标趋同趋势
        3.2.1 经济发展水平趋同趋势:中国的引擎作用
        3.2.2 经济开放度趋同分析
        3.2.3 金融一体化趋同分析
        3.2.4 通货膨胀率趋同分析
        3.2.5 劳动力市场结构趋同分析
        3.2.6 政府财政状况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中国与C23构建次区域货币区实证检验Ⅰ:基于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1 模型选择与次区域(经济体)划分
        4.1.1 模型选择
        4.1.2 对C24总区域的次区域划分
    4.2 中国和东亚六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3 中国和西亚五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4 中国和南亚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5 中国中亚及欧洲八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6 中国和非洲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中国与C23构建次区域货币区可行性实证检验Ⅱ:基于对称性冲击分析
    5.1 经济冲击对称性检验
        5.1.1 模型选择
        5.1.2 中国与东亚六国经济冲击对称性检验
        5.1.3 中国与西亚五国经济冲击对称性检验
        5.1.4 中国与中亚、欧洲八国经济冲击对称性检验
    5.2 中国与各经济体汇率波动趋势分析
    5.3 中国与各区域经济体通货膨胀率趋势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威;;“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杨广青;杜海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基于“一带一路”沿线79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家;2015年11期

3 何珊;姜晓兵;;丝绸之路经济带货币合作可行性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5年30期

4 李稻葵;程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J];改革;2015年08期

5 童友俊;;东部沿海外商投资现状调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J];中国对外贸易;2015年07期

6 高煜;;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一体化:问题、障碍与对策[J];开发研究;2015年03期

7 汪晓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合作研究[J];经济问题;2015年05期

8 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9 秦放鸣;张飘洋;孙庆刚;;基于经济周期同步性的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可行性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10 张劲波;张伟进;张江洋;;中国与中亚诸国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分析——基于最优货币区成本收益模型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5年01期



本文编号:2627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27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