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甘肃农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逾期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9:57
【摘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发展规模经营,以实现收入增长。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甘肃农信适时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但由于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以及农户信用风险的特殊性,信贷业务逾期率居高不下,导致部分网点信贷资产严重缩水,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正常发放。甘肃农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包括评级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三个阶段,以农户评级授信结果为依据来评价其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是否准确,对业务风险管理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本论文依据风险管理研究框架,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识别甘肃农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中的关键风险点,对之进行量化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论文选取甘肃农信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272132条农户小额信贷样本数据(其中种植业信贷样本数据151419条,养殖业信贷样本数据120713条),以信用贷款是否逾期为目标变量,以目前授信评级体系中的18个指标为风险特征变量,借助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选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对种植业、养殖业用途的两个信贷子类业务分别进行风险点识别。其次,结合现实数据,对识别出的风险点从逾期概率及损失规模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进而进行风险分类。最后,根据量化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种植业信贷业务有17个导致逾期的关键风险点,养殖业信贷业务有12个导致逾期的关键风险点,两个子类信贷业务的风险类型、风险表现及风险结构截然不同,差异非常显著。这意味着,当前农户小额信贷“一揽子”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弊端,无论授信评级还是贷后监管,进行风险分类管理更为合理;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将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32.43
【图文】:

路径图,路径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用贷款


收入者提供的无担保和抵押的信用贷款。1993 年-1994 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初步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引入中国,并实施了“行动研究计划”的小额信用贷款项目,以扶贫的方式将小额信用贷款引进中国。1999 年-2001 年,部分省市的农村信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自主借贷,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2002 年是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史上非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开始全面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全球流行的消除贫困的有效工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人口被金融约束,没有资本,无法发展的问题,符合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为愿意走出贫困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径,提升整个社会和家庭的福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外部效应,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作用机制如图 2-1、图 2-2 所示。

路径图,路径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贷需求


图 2-2 农民增加收入达到脱贫的路径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扶贫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激发农民的信贷需求,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根据《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 服务于特定群体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最初目的是为愿意走出贫困的农户,提供小额信贷资金,解决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帮助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生产,提高收入,增加消费,自身摆脱贫困的同时带动整个行政村脱贫。甘肃农信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其推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明显的扶贫特征,农村市场,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很大的脱贫致富作用。2. 仅凭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只为农民提供贷款,是信贷机构基于对贷款客户的充分信任,因为农民参与生产经营的都是小型项目,范围比较狭窄,信贷需求量相对比较少,盈利能力有限,一般没有抵押物。

散点图,风险评估,种植业,散点图


图 4-3 种植业风险评估散点图本论文对以上的风险点按照逾期率的高低和逾期后的损失进行分类,即损失期望,损失期望=逾期率*平均损失金额。将损失期望大于 10000 元的指标定义为高风险点,损失期望 7500 元~ 10000 元的定为高风险点,损失期望小于 7500 元的定为低风险点,并进行分析:从图 4-3 可知,x7(i>0) 、x5(i>0)、x16(2) 、x14(2)风险最低,x1(i>0) 、x17(0)、x18(i≠2) 、x6(i≠2) 、x15(i≠2) 、x2(0)、x9(i>2)风险居中,x19(1)的风险最高,以上风险点是本论文需要重点控制的风险。低风险点 4 个1. 当指标 5--信用状况-信用记录,取到风险点:x5(i>0)--最近 3 年在金融机构有欠贷、欠息记录时,逾期的概率是 15.44%,平均损失为 45222.45 元。2. 当指标 7--偿债能力-家庭财产,取到风险点:x7(i>0)--30 万元(含)以下,逾期的概率是 17.20%,平均损失为 43545.96 元。3. 当指标 8--偿债能力-家庭人均年收入,取到风险点:x8(i>0)--5000 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丽鹃;;农户小额信贷违约原因调查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年18期

2 丁巍;胡文涛;王子姣;;基于博弈视角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分析[J];西部皮革;2018年16期

3 吕德宏;朱莹;;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层次差异性研究[J];管理评论;2017年01期

4 李欣;;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江西农业;2016年17期

5 成晶;;农村信用社拓展农户小额信贷的障碍及其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10期

6 张友伟;;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02期

7 刘文清;;基于证据推理的农户小额信贷信用评价[J];智富时代;2017年06期

8 赵瑞娟;;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的运营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4年11期

9 司俊;;安徽省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09期

10 吴雪;;农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峰;;内蒙古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前期调查与思考[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明基;魏长江;;西部地区小额信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田凤培;;创新信贷扶贫模式 提高产业化扶贫效果[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金媛媛;;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靳斯慰;贵州省精准扶贫成效显现[N];金融时报;2017年

2 陈宝树 李云雀 杨夕斌 米晓文;如何降低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N];金融时报;2011年

3 记者浩民;央行将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牛蕴 张素梅 董文涛 朱亚辉;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缓慢探析[N];金融时报;2011年

5 尹长虹 赵邯平 任桂花;我省农户小额信贷工程稳步推进[N];山西日报;2002年

6 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刘婉琼;农户小额信贷全面展开[N];甘肃日报;2010年

7 记者 孙镇;农户小额信贷助力曹石村发展[N];天水日报;2010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李琼;农户小额信贷增幅大[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殷建强;农户小额信贷推广面临困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刘景鹏;宁夏建议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保险[N];中国保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志平;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严青;当前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甘肃农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逾期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陈浩;莱芜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3 陈娟;新疆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周红玲;W农商行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5 刘泽众;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获得性及使用效果的实证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卫晓英;农行蓬莱市支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规模下降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7 高枫;苏州农行A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8 张婉;兰州农商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项目评级授信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向奕璇;长沙农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10 张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3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753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