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1 12:03

  本文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早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就推出了小额贷款制度,借助其网点分布范围广的特点,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就发展迅猛,不过部分银行也陷入了业务难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介绍了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背景及模式,再结合其行业风险,谈谈行业的发展策略,为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的策略研究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策略

  引言: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推出的小额贷款政策,由于其推出时间比较短,导致出现了经验不足的弊端,行业不但承受着信用、操作以及市场上的质疑,还在本身经营的层面上出现问题,为此应该全面加强应对贷款风险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体系,才能为小额贷款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背景与模式

  (一)背景介绍

  我国邮政储蓄的发展始于1919年,当时银行是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建立起来,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如今以稳妥经营为主,安全作为重要原则的储蓄银行,行业地位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而且还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年中,一直处于停办状态,直到1986年,与国家银行达成协议之后的邮政储蓄机构才又回到了人民的视野中。

  2007年设立小额贷款制度之后,截止到2012年初,存放在储蓄银行的资产已经超过了8000亿元,近几年,通过小额贷款制度,打造了“普惠金融”的品牌战略,主要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1]。

  (二)模式介绍

  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后,就肩负了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支持任务,并结合自身的情况,研究出来小额贷款的可行办法,具体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农户保证贷款模式、商户联保贷款模式以及商户保证贷款模式,由于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具有额度小、结构多样、风险分散等特点,更能够保证这几种模式循序渐进的进行与发展[2]。

  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风险

  (一)风险的概述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银行的小额贷款所面临的风险无非两种,第一个是贷款的风险影响盈利,对于一笔贷款而言,其收益是贷款之前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好的,不能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变化,如果市场状况不良,导致现有的收益达不到市场调节下的收益,就会出现利率亏损的风险;第二个是贷款具有损失风险,损失风险的发生条件共有两个,其一是当还款期限到来时,无法收到还款金额所造成的风险,另一种是无法偿还贷款金额的本金和利息导致的损失[3]。

  (二)风险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

  现阶段的行业现状主要呈现出几个方面:首先是业务增长放缓的现状,经过对于上海市分行的数据研究可以得出该银行由于竞争压力比较大,同时还有很多贷款到还款期却没有追回等现象,从而引起小额贷款趋势明显下滑,这也直接导致这两年该行长期处于低俗发展的边缘。第二个现状是逾期贷款金额居高不下,从上海市储蓄银行的数据可以看出逾期贷款过高,已经超出了行业标准。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管理层对业务不太熟悉,导致了部分信贷员水平低下,其中不少信贷员由于自身约束意识薄弱而出现的违规问题,不过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相关监督管理机构没有对问题现象进行严厉的监督与打击,在调查环节没有根据账簿和现金流等问题对客户进行准确评估,过分强调了形式与过场,审贷过程没有实际内容,直到问题出现才发现,不过已经为时晚矣[4]。

  三、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发展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首先究其宏观因素,一个是靠政府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环节,现阶段,小额信贷走商业路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要求,不过国家对于小额贷款的态度体现在扶贫上,很多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经济发展,会逐步与现实脱节并形成新问题,另一个还应该考虑到小额贷款的风险特殊性,其小组联保制度就会出现一人出现风险,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偿还能力的人也会借机选择不还。还有当某地遭受到自然灾害时,偿还问题就变得具有普通性了,会出现法不责众现象而引起巨大的损失。

  其次,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小额贷款的发放目的就是要盈利,最起码也应该保本,在这种个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良性的循环。为此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利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收回成本,提高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应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与很多成熟的商业银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储蓄银行的管理水平比较低端,随着业务的发展,相应人员的水平也应该加强,否则面临问题时无法把控,会酿出更大的行业灾难。

  (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从宏观角度讲,应该首先把原有的观念打破,让小额贷款制度回到商业的轨道上来,摆脱其扶贫的局限性;其次,小额贷款在农业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小的帮助,也算是具有国民性质的贷款了,因此要在各项问题上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以维持其稳定的业务规则;最后,小额贷款要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比较健全的信用体系,这样就能够确保商户和农户加强自身的信用,对受众要进行适当的信用培训,使他们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守信习惯,并在将来构建一个信用市场。

  从微观上讲,首先要在利率上面下工夫,合理的利率是能够帮助小额贷款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进动力,国际上也对低利率做出了否定,不过结合中国国情,还是应该在利率上进行让步,但是也不能够定的过低;其次是一定要走商业化的道路,这点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扶贫只会造成利率下降,成本提高,对行业和贷款方而言都不利;最后要加大相应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内部运作现象的发生。

  结论:

  小额贷款作为邮政储蓄银行的长期工作项目,应做好相应的发展规划,明晰具体发展目标。最终要的是体现出绩效考核,让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紧张起来,以此来提高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我国小额贷款的良性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彭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包鹏.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陈宏伟.松原市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张严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医疗需求对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三大航空公司员工薪酬与拉克尔系数浅析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策略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战略,以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为导向,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基于此,必须“错位 ”、“立地”,特色化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实践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政企校深度合作为主要培养途径,优化培养过程,同时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系统化构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构建;应用型人才

  在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伴随着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的结束[1],独立学院正面临继续举办独立学院接受验收,抑或转为民办高校、终止办学、合并或并入其他学校的“生死抉择”。独立学院要想顺利转型,更好地发挥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明确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化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科学定位,培养体系又该如何系统构建,则急需探明。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根基,对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他元素的运行起到指导和导向作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既不同于公办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两者之间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培养选择。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特征为: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理论与实际技术应用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与公办本科高校学术型人才相比,其理论知识可能稍逊,但胜在实践能力更强,技术应用水平更高;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相比,理论知识更加宽厚,综合素养和发展潜力更胜一筹。独立学院这种培养目标和层次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目前,我国人才结构呈“哑铃型”,原因是传统本科高校的培养模式以理论研究型教育为主,而本科应用型人才相对紧缺,出现结构性失衡。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独立学院承担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重任。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独立学院实际条件所决定的。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在学术底蕴、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硬件条件等多方面相比公办本科高校比较薄弱,无法进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与发展了几十年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去竞争也不具有优势。因此,作为新型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独,民”优势[2],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市场紧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现实选择。

  独立学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导向。早在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14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因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独立学院自身的共识。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一定的人才培养制度,借助各种软硬件条件,以一定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

  21“错位”、“立地”,特色化学科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中要与公办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将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调整专业方向相结合。在培养的前两年,主要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后两年在明确专业的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求细”,“求精”,精致、精细化培养,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独特性、优质性和创新性。 “立地”是指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与地方经济水平和区域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

  22构建“理论、实践、综合素养”三结合,强化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基和出发点,而课程体系则是培养目标转化成具体实施过程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要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理论与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则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科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实践应用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构建适用于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

  本科应用型人才理论知识体系要求理论基础宽厚与强化专业方向相结合。在理论课程体系上,通过全校性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全系性的学科基础课程为学生打造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专业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面向市场,结合产业结构,以模块化打造专业方向课程,实现“基础宽厚,专业方向深化,突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除了宽厚的理论基础外,更要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立从课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由开放实验、校外实习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增加、串联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一,除了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外,还需构建综合素养培训体系。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除了第一课堂内所开设的综合素养类课程外,充分发挥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大力开展与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博雅”人才培养,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个人形象与修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意识与沟通协作能力、专业职业素养、国际化视野等多方面进行模块化专门培养。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基于Probit模型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构建相关推荐

  [摘要]大学生考研不但关系到大学生的人生轨迹,还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本的质量以及经济的发展。文章根据2015年3月对重庆大学生考研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利用Probit模型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经过研究,得到了影响大学生考研与否的影响因素并分清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最后,总结了主要结论,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Probit模型;考研动机

  一、引言

  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1994年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为114万,2004年为945万,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72万。虽然在2008年和2014年报考人数虽有少量下滑,但毋庸置疑的是,从总体上看,在过去的30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因此,研究清楚影响本科生毕业后考研的因素,并分清各个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不但有利于教育部门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有着重要意义。故本文以2015年3月对重庆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对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第三部分中,对数据的来源作了简要说明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性描述;第四部分阐述了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建立的模型;第五部分对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六部分中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中,总结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

  二、文献综述

  在对本科生考研问题的研究中,国内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李静、左栋[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考研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认为影响大学生是否考研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依次是提高自己身价、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经济条件的允许。李月荣等[3]把考研的原因分为为了进入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向往理想的学府、缓解就业压力、挑战自我和跟风随大流五大类,并对考生在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郭敏娟[4]对湖南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验证了本科生考研最重要的原因是想继续深造提高自身学历。王染、姚楠[5]从考研的必要性出发,揭示了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考研的大环境比较公平、考研的过程有助于提升自我和学历考试在中国由来已久是大学生考研的重要原因。翁少娟[6]以对16名大学生的访谈得到的资料为基础,从动机自我调节论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研究。其研究发现,考研动机的构建过程是动态的,影响考研的因素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带来迥异的结果。

  总结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其大都从定性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考研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大学生毕业后为什么要考研这一问题,并得到了许多重要结论和建议。然而,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考研因素的定量研究并不多,专门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对大学生考研原因进行研究的就更少了,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贡献之一。本文的另一个贡献是,在明确了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后,对各因素进行了边际分析,揭示了什么是影响大学生考研与否的最重要因素。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15年3月对重庆地区大学生考研原因的调查问卷。在借鉴文献综述部分涉及的可能会影响大学生考研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对影响因素的观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学生的成绩、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父母对考研是否支持、家庭居住地、本科毕业院校、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了积极引导以及是否要考研共9个方面的内容。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其发放涵盖了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在内的十所院校。除去无效问卷,本文的最终样本数量为249个。不同特征的大学生考研与否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49名大学生中,考研人数要略高于不考研人数,其中有141名要考研,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5663%。大学生的考研意愿与目前的学习成绩呈波动关系,无明显相关性。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大学生比对就业形势乐观的大学生的考研意愿强烈。此外,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考研的概率就越大。同时,大学生的考研意愿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而父母支持考研的大学生比父母不支持的大学生的考研率要高将近50个百分点。在城市居住的大学生中,有6286%的同学都已决定考研,而家庭居住在农村的大学生只有不足一半的人要考研。最后如果大学生本科在名校就读的话,那么其考研意愿要远远低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且,倘若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则其学生的考研比例要高于未引导过的院校。

  四、模型的建立

  Probit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回归模型(广义线性模型),是现代统计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它源自于生物实验,但随着Probit模型自身的不断发展,Probit模型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种领域。尤其是在生物统计和金融统计等方面,Probit模型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7]。鉴于本文研究的实际背景,本文中采用的Probit模型为:

  P(Yi=1)=Ф(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

  其中Ф(x)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根据调查问卷和对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本文的Probit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名称、变量含义及赋值如表2所示。

  五、实证结果分析

  对上述模型,通过极大似然函数法,利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其结果如表3所示。

  对于该模型,因为对各个系数已经有了拟合结果,则某变量对大学生考研决策的边际效应,即某变量的变化导致大学生考研可能性的上升或下降的水平也可求出。其表达式为:Φ(・)Xj=βjΦ(・), 其中Xj为第j个变量, βj为其系数,Φ(・)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所以利用Stata可求得各个变量的边际效应如表4所示。

  通过上述拟合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第一,从上面的拟合结果可以看到,本科时期的学习成绩变量、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变量以及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变量均是不显著的。首先,本科时期的学习成绩变量不显著意味着本科时的学习成绩对考研决策的影响不大。这不但可以印证我们身边一些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同学要考研的现象,也印证了跨专业考研这一现象。其次,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变量不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其研究生的报考也非常火爆的现实情况。以管理类的研究生为例,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属于管理类的财务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46%和943%。而2015年在报考北京院校研究生的考生中,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位居前十的专业管理类就占3个,分别位列第1、2、5名。本文的研究也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本科生并不把本科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作为报考研究生与否的重要考量因素。最后,本科院校是否对考研进行过积极引导变量不显著说明本科院校是否对大学生考研进行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考研与否的影响不大,考虑到大部分面临考研与否抉择的大学生都早已成年,并且也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基本具备了规划人生道路的能力,所以上述结论也是符合逻辑的。

  第二,从整体样本看,家庭收入情况变量和家庭居住地变量均不显著。这两个变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考研是一项机会成本大且风险高的投资,所以家庭生活条件差的大学生一般不愿意考研而更倾向于毕业后就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但基于本文的数据,我们得不到上述结论。所以对家庭收入情况变量和家庭居住地变量均不显著的可能解释是: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奖学金力度较大,减少了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压力,使得家庭生活条件因素在影响大学生考研与否的决策中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三,从对样本的拟合情况来看,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父母是否支持考研、本科院校是否为“211”或“985”院校变量都是显著的。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对本科生考研选择的影响是正向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本科生毕业后考研的概率越大。这可以这样解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对高学历的认同度越高,所以也希望子女像自己一样通过读研以获得高学历。此外,父母对考研的支持与否对大学生考不考研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倘若父母对子女考研持支持态度,那么其子女决定考研的概率要比父母不支持考研的大学生高4865%。从本文的结论可以看出,父母对考研的支持与否是影响大学生考不考研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多于90年代出生,那时正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年代,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小孩,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对其重要的人生决策的影响也大。最后,非名校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概率要比“211”“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高将近10%。其原因是:由于普通高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学习氛围与名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和名校毕业生相竞争,故其就更渴望通过考研得到到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六、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上述Probit模型变量的稳健性,故利用Logit模型对本文数据再一次拟合以进行稳健性检验。拟合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看到,利用Logit模型拟合出的结果,其变量的显著性与本文利用的Probit模型完全相同,即用本文的模型来描述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是合理稳健的。

  七、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生考研原因的问卷调查和Probit模型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由父母是否支持子女考研和家庭户主的受教育情况变量的显著可以看出,父母对大学生的考研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本科时期的学分绩点变量不显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本科教学与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第三,本科院校是否为“211”或“985”院校变量显著说明大学生考研的主要个人动机是对更高和更好教育资源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静,左栋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生考研原因的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3):31-51

  [2]李月荣高校教育之考研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5).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关于开展电工技能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构建

基于Probit模型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实证研究相关推荐

  [摘要]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课。文章以北京服装学院为背景,介绍了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开设电工技能实训课程的情况。文章针对三个不同的专业类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培养方案;电类;非电类;电工技能实训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趋势,电工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因而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教学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现在的高等教育仍存在着某些基础教学环节薄弱,特别是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弱化,使得毕业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开设以电工技术为理论的实践课程――电工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培养方案

  北京服装学院是艺工类专业结合的院校,我们既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电类专业,也有高分子材料、轻化工程、服装工程、工业设计等非电类工科专业,还有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会计学、广告学等文科艺术类专业。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相应《电工技能实训》课程培养方案。

  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路基本理论知识及完成电路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该实训课程使他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对于非电类工科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他们在掌握电工电子学理论知识及完成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的训练及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基本焊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对于文科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中学物理电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了解、电工工具的使用、电线的连接、通信线材的认识及开关与插座等多功能组合插座的使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换接家庭用电器、保险元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相关实训内容的安排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编写了《电工技能实训》(电类专业)实训指导书、《电工技能实训》(非电类工科专业)实训指导书和《电工技能实训》(文科艺术类专业)实训指导书。

  (1)对于电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日光灯的安装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日光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练习安装日光灯电路和排除简单的故障。

  实训项目二电灯的异地控制

  目的及要求:熟悉实训工具的使用;掌握简单照明路线的基本接线;进行异地与三地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实训项目三家用吊灯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了解家用吊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吊灯数码分段开关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吊灯的连接电路及采用分控器的控制电路。

  实训项目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目的及要求:进一步熟悉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的结构及其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学习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连接;学习利用万用表检查控制电路的方法;初步培养分析和排除实际电路故障的能力。

  实训项目五电路配线与安装

  目的及要求:掌握常用照明灯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掌握室内照明线路的配线方法;熟悉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操作。

  实训项目六家用电器安装专题(以波轮式双桶洗衣机为例)

  目的及要求: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结构;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熟悉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电路;学会检测洗涤电动机、脱水电动机及定时器的方法;掌握波轮式双桶洗衣机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2)非电类工科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包括电气装置检修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工具和常用仪表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和绝缘恢复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能正确恢复接线头绝缘层。

  实训项目四电路图的识读、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目的及要求:认识功能较简单的电路图;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结构;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识别;掌握使用万用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方法。

  实训项目五基本焊接训练及产品的焊接和调试

  目的及要求:了解焊接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用途,并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形式,引脚的处理与成型。

  (3)文科艺术类专业,在其实训指导书中安排了如下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一安全用电的训练

  目的及要求:掌握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学会防止低压触电的安全措施;掌握触电者的救护方法和电气设备的灭火方法;掌握漏电保护器的选型、安装与检测。

  实训项目二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目的及要求:掌握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电工工具的安全知识;掌握使用常用电工仪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基本方法。

  实训项目三导线的连接及通信线材的认识

  目的及要求:掌握导线绝缘层剖削、连接和绝缘层恢复的方法;能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剖削导线绝缘层;能正确连接常用导线。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关于提升高校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基于Probit模型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实证研究

关于开展电工技能实训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推荐

  摘要:结合多年从事高校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体会,对目前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矿业;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对策分析;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八章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1],从而满足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从事矿业开发和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特别是煤矿属于高危行业,生产环境特别恶劣,要保证安全生产,一流的人才队伍是根本保障。继续教育是提升矿山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以矿业为特色专业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要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强有力应用平台,推动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目前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可度不高。每年全国高校继续教育有大量的毕业生,特别是经历了又一黄金发展期的煤炭行业,已拥有了比较充沛的人才基础,然而继续教育的文凭在社会的价值观念中,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毕业生相比,认可度仍然不高。此外,当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常有高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和学员不重视的认识问题,导致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师资配备不足。这就反映出当前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还与社会的需求有脱节的地方。

  (2)终身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很多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运行尚未完全独立。外部管理属于各自为政,在高校内部实际上是兼有教学和管理双重职能的部门,继续教育工作既非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主要职能,也未纳入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致使其处于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之外。得不到各方的足够重视和支持也就在情理之中。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1]的“功能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科学化、内容个性化、手段信息化、质量标准化” [2]的终身继续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3)教学方法单一、内容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对象认识不足,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互动少,授课方式单调,课题效果不尽理想;授课内容上,有部分教师一份讲义、一本教材讲几十年,讲的都是老技术、老方法,不深入现场,不结合实际,纯将理论,对矿山行业的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认识不到位。致使学习内容无法学以致用,无法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效能,甚至缩减学时,走过场。

  (4)教学监管和评估有待提高。目前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一般属于粗放型的管理形式,特别是继续教育教学,在根本上缺乏规范、标准的监管和评估体系,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一般未配备专门的教学监督部门或委托相应的评估机构,学员的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实施评价,并及时的反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谈不上促进。课程开设除了国家规定的科目考核外,其他课程的考核即使有有效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也为真正到落实的环节。

  二、提高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明确定位,制定并落实开放式运作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地方,围绕区域经济,面向各行各业,提供开放教育学习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高校继续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制定与落实符合高校继续教育运作要求的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塑造新时期的矿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资历和学历的互认,即把职业资格、学习经历与学历相互衔接,通过学分互认达到相互贯通。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变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和资格分别自成体系,互不相关的运行模式,完成继续教育“立交桥” 的搭建工作,建成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3],从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加大投入,促进教学“软件”和“硬件”的升级。为进一步突出当代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实施要求、适应社会发展中学员的学习要求、提升高校矿业相关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当代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选择科学有效、优秀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广大学员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特别重视微课和慕课的建设,将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教学工具,有机的与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融合,制定远程教学、在线学习等教育服务,尽可能满足广大学员的不同层次需要,让当代高校继续教育更具包容性、协作性、积极性和时效性。

  (3)加大对师资队伍的构建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进一步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前提,也是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基本保证。高校的继续教育,特别是矿业相关专业的培训中介机构要解决师资不足和人员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加大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抓好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广大教师落实全面性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人才引入、竞争上岗、定期培训等多样化形式真正地吸引并留住人才,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同时,还要树立终身教学理念,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为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建立健全教学监督和评估体系。在教学的评估目标、评价指标方面,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评估主体,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形成完善而又规范性的标准。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要成立质量评估小组,评估人员应当对现阶段国内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性和系统性的监督和评估,要充分考虑是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保证品牌特色。

  三、结语

  综述所述,为更有效、更合理地提升教学质量,高校继续教育应当重新了解与分析目前教学过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问题成因,逐步寻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同时还应当从教学运作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评估、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寻找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08).

  [2]何桥,陈晶晶.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J].成人教育学刊,20l1(11):l8-22.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浅谈怎样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下一篇:关于开展电工技能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提升高校矿业相关成人继续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59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