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6-12-02 08:59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较与评价(杨兴凯等,2008)。风险和监管问题是第三方支付研究的最多领域,宏观上,第三方支付具有货币创造能力,对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形成了冲击(杨彪等,2012)。微观上,网络的技术不完善可能引发操作风险,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信用风险,沉淀资金容易导致资金滥用的风险(徐勇等,2010)。解决这些风险问题,需要在操作层面、信息披露层面和资金用途方面予以建立相应的法律,全方位构建监管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余额宝等各类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产品或服务模式相继出现。有关理财产品的研究集中于对产品的模式、影响及风险的分析,分析的理论性不强,有待于进展。互联网金融门户这种纯平台化的模式发挥了渠道价值,是互联网产品销售的创新(刘英等,2013)。目前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案例的分析,且文献数量较少。

(四)众筹、互联网货币和大数据的应用

众筹这种起源于美国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是比较新鲜的概念,其实质是将项目众包给投资者,实现高融资效率(孟韬等,2014)。苗文龙等(2014)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将众筹模型与传统银行进行对比,认为众筹可以反映社会需求,从而满足“优”的技术创新的融资。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引起了人们对货币的本质和虚拟货币的内含风险的反思。王素珍(2014)认为比特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缺乏,不具备完全的一般接受性,因此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而无法发挥货币当局的核心作用,数量的有限以及价值基础的缺乏是盛松成等(2014)对虚拟货币的货币本质进行质疑的原因。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并存是不可扭转的趋势,有必要对其审慎监管,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序竞争铺路(贾丽平,2013)。

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赋予了互联网金融活力,引起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和信用评价的转型,成就了阿里金融等融资平台,建立大数据战略是互联网金融时(康书生等,2014)。代制胜的关键参考文献:

三、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其重视互联网的作用,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受到更大重视,产品选择灵活性增大;客户征信体系的建设步伐增快,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管理和风险评价的能力增强(陈华等,2014)。对于宏观经济,,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增加社会福利,同时改变传统的货币需求量,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宫晓琳,201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以提高信用审核效率,降低融资门槛(李文启,2014)。通过纯服务性平台、电商企业的小额贷款平台和众筹等平台,小微企业实现了与平台的协同共赢(徐洁,2014)。这些平台能促进借贷双方的资金匹配,利用社交网络或消费网站的软数据,全方位评价借款者的信用,使闲散资金及时进入产业,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刘芸等,2014)。

总结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全民广泛参与的金融模式使开放、共享、自由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体系,金融的潜力有了更好的发挥路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对商业模式的探索,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推动更多的创新浪潮,法律监管措施的同步,是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局限在理论方面,且创造性的观点较少,数据收集困难是导致实证研究相对空白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的研究有待于在实证方面突破,此外,互联网金融与其他经济实体的相互作用是一大研究方向。期待未来有更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多维度揭露问题本质,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思路。

[1]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4,(7):24-29.[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1):37-48.[3]陈霄.民间借贷成本研究——

[4]邱冬阳,肖瑶.互联网金融本质的理性思考[J].新金融,2014,(3):19-22.

[5]李育林.第三方支付作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4):11-17.[6]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7]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2):50-53.[8]王素珍.从货币本质看比特币[J].中国金融,2014,(9):16-18.

[9]贺本岚,黄旭,韩斯玥.第三方资产管理平台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的对策[J].金融论坛,2014,(6):61-79.[10]李文启.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中州学刊,2014,(8):51-54.

[责任编辑吴明宇]

—113—


  本文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01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