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有关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效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19 23:21

摘要: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组织,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大量的营业业人员,必然存在大量的资金流动和消耗。因此,本文基于相关资料扼要分析了我国股份制商业资金运营效率的相关问题,以期帮助有关银行提升资金运营效率,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效率;金融机构;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

截至2013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是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伊始其发展势头就非常迅猛。也就是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效率不但直接影响着银行体系本身的健康运作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正朝向市场化推进,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设法提高资金运行效率以提升自身运营管理能力,进而提提高竞争力。

一、资本金管理

由于银行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加之购置办公楼、办公设备与其他营业所需的非盈利资产提供资金,对存款人提供保护,以增加银行信誉,这就需要其具备大规模的资本金。银行的资本金规模越大,说明其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大,能够满足银行运行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在我看来,银行的资本金同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持有充足的资本金,银行才会具备一定的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公众的信心,所以说银行资本金使其实力的象征。

在我国,国有独资银行资本金是不足的,不良资产率很高,但是银行的经营却看不出太大风险。之所以这样,主要在于国家对银行提供了隐性担保,居民存款建立在国家信誉基础上,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与其资本金的多少关系不大,不用太过重视资本金的管理问题。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其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的现代企业组织框架结构,按照国际银行业惯例办事,高效决策,灵活经营,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所有的经营风险都要自己承担,并没有国家信誉予以保障。面对这样一种状况,股份制银行必须加强资本金管理,才能降低资金运营风险。

二、高效融资,优化资产质量

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的是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其具备一个高效的融资体系,以应对负债经营、基本金不足等风险。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高效的负债业务体系,能够多渠道、高效率地筹措运营资金,实现优化负债结构。第二,创新业务开拓体系,着重开发与发展新业务,具备选择最有利的金融资产组合和投资机会的眼光和能力,进而不断增强资金运营效率。第三,以资产业务和投资业务为基础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坚持资金运营“三性”统一平衡原则,形成劣质资产产生的约束系统,进而优化资产结构。第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业务组合和集约经营模式,要想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就必须紧抓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做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比例指标体系的优化设置。为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的设置原则:遵守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确保“三性”均衡、统一;倘若需要变动或调整资产负债比例指标,一定要建立在准确的成本预测基础上。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历史上曾存在这样的现象,即面片追求“量”的现象。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决策者往往是通过制定存款增长率来测算效益目标,以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多追求那些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以求“资金量”的增高。第五,资产质量优化。从目前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主体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信贷资产。作为一种信贷业务必然存在一定风险,这就需要提高并保证资产质量使风险降到最低。为此,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先进的信贷调查机制、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有效的稽核评审制度等,将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一个最低范围内。另外,还要对传统的授信业务流程进行革新、改造,以完善信贷稽核评审制度,提高贷款质量认定工作的可靠性。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构建风险预报机制,对资金运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作出有效的应对反应。

三、构建资金效益分析评价机制,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效率

1、构建资金效益分析评价机制,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效率。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获利与成功的关键资金运营效率是否高效。加之,受银行内部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制约,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缺乏有效评价资金效益的机制。为了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需要构建有效的、完善的、可行性高的资金效益分析评价机制。具体措施:第一,基于传统的总量结构性分析基础上,对资金来源吸收途径和资金运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即资产负债表分析;第二,提高银行管理者决策、判定的质量。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利率调整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在这一方面分析手段并不先进,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客观、全面地分析资金运营的真实情况,最终导致银行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存在偏差。

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集中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为有效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管理中的问题,需建立有效的资金效益分析与评价机制,着重分析资金经营管理的效益成果,并与同期进行对比,然后客观评价和判断内外部各种因素对资金运营管理的影响,尤其要分析导致资金运营效率变化的内在动因。通过对资金运营过程的一系列分析,得到影响资金运营效率的内外动因,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及时根据金融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经营方向,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2、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改善银行的资本营运,提高银行付效率,缩短收款周期,减少银行经营成本,有利于增强剩余资金回报。目前,中国是当今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究其原因,在于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效的监管制度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如,现代化支付系统、新六项规定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无不大大改善了我国银行资金管理的监管环境,对股份商业银行维持全国账户、精简账户结构和收款操作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金集中管理是一种对资金的往来、投资的开展以及各种各样内部业务活动进行集约化管理。通过这种运作调剂资总行与各分行之间的资金余缺,集中内部资金,克服内部资金分散运作弊端,使资金实现优化配置。当前,我国已经允许在华外贸银行在本地注册,加之中国金融服务结构体系已臻完善,需要政府推出更多的资金管理政策,以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监管制度的改进和发展,并针对自身所处内外环境提出合理的增值方案,进而改善资金运营效率,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小、资本金不足等劣势。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为了确保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效率高效、稳定,为其带来较高的效益,必须加强资本金管理、优化资产质量、构建健全的资金效益分析评价体系、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资金运营效率,使银行资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扩张。

参考文献:

[1]Global Markets Department,ICBC.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J].中国货币市场,2010(09).

[2]郭英,柳琨.商业银行收益的利率缺口分析——以股份制银行为例[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04).

[3]刘燕.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策略[J].黑龙江金融,2010(08).

[4]孙伶俐.巴塞尔资本协议“双轨制”下商业银行的行为与策略分析[J].海南金融, 2010(09).



本文编号:1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