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四、经济

发布时间:2016-10-10 00:18

  本文关键词:建省后清政府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龙逆天

龙逆天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2010-3-11 积分97656

查看详细资料

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四、经济

狗仔卡

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四、经济

1楼

发表于 2010-4-2 22:52

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论文四、经济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

四、经济

2004年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高超群.中国经济史研究,2

近代浙北地区接轨上海与发展经济探析.陈剑峰.历史教学问题,1

南中国海与近代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戴一峰.史林,2

1842—1984年湖北省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赵德馨.中国经济史研究,4

19世纪改制运动中的难题:1879年招商汕头分局公私混淆案研究.李毅.华南师范大学学报,5

工具理性与理念诉求:从土地单税论到“土地社有”思想——对20世纪中国平均地权方法论的一种诠释.赵泉民.江苏社会科学,5

国营与民营之争: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探索.赵兴胜.文史哲,1

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与中西文化.冀满红、燕红忠.史学月刊,7

福州船政局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李福英.贵州社会科学,6

建省后清政府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贾秀慧.新疆社会科学,4

晚清“新政”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近代经济的萌芽.周伟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

新疆三区革命后期的经济建设.魏长洪、周红.新疆大学学报,1

清末民初甘肃省债权习惯评析.李丕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5

辛亥革命前后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经济环境分析.朱月琴、郑忠.民国档案,1

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严清华、邹进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

民国时期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陈勇勤.湖南社会科学,6

民国时期建设资本筹集的思想.聂志红.福建论坛,1

民国时期江苏蚕行纷争与省议会被毁案.朱英.历史研究,6

劳资冲突与“四一二”前后江浙地区的党商关系.冯筱才.史林,1

20年代末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对民族资本的影响.徐淑雅.重庆大学学报,3

20世纪30年代我国会计界的主要学派及其争论.刘常青.河南师范大学学报,5

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石莹、赵吴鲁.社会科学战线,5

略论南京政府抗战前的国有经济政策(1927—1937).张忠民、朱婷.社会科学,8

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开发中的经济思潮评述.刘瑛.宁夏社会科学,6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王荣华.宁夏大学学报,5

抗战时期中国西部开发的理论.唐润明.历史档案,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评析.张燕萍.江海学刊,6

抗日经济战探析.张克难、曹雷.军事历史研究,2

战区经济委员会经济抗战述略.任荣.民国档案,3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卢国纪.卢作孚研究,3

资源委员会与抗战初期东部地区企业内迁.薛毅.武汉大学学报,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与革命根据地的私营工商业.杨青.中共党史研究,5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方针.范小方.中共党史研究.2

试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1945—1949年邯郸城市经济工作探索.李广、郭秀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5

简论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与特点.张守广.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

论晚清重商思潮与公司立法的互动.蒋燕玲.社会科学研究,1

简论晚清新式企业内部管理的若干改革主张.严亚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5

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张九洲.河南大学学报,6

晚清公司的两权关系与政府行为.高新伟.人文杂志,6

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李玉.江苏社会科学,5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章(1926年).项锦熙整理.卢作孚研究,2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1932年).卢作孚.卢作孚研究,2

本公司是如何筹备起来的(1934年).卢作孚.卢作孚研究,2

民生实业公司章程(1937年).原载《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周年纪念刊》.卢作孚研究,2

抗战时期民生公司的经营战略.龙汉武.卢作孚研究,3

民生实业公司如何在战时服务(194310).卢作孚.卢作孚研究,3

抗战时期民生公司牺牲人员名单.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卢作孚研究,3

抗战初期民生公司撤退运输物资和旅客及支前运兵资料一组.万迪鹤等.卢作孚研究,3

民生公司战时船舶、重要设施及物资损失表.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卢作孚研究,3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形成的途径.朱荫贵.近代史研究,5

抗战时期后方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张守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

论抗战时期后方的企业家群体张守广.中国经济史研究,3

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莫子刚.近代史研究,1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民营化与股票发行探析.[韩]金志焕.近代史研究,2

清末延长铀矿建立述略.屈春海.历史档案,2

晚清苏北工业发展述论(1882—1911年).阎建宁.河北大学学报,2

论民国年间(1914—1949)赣南钨业之发展.肖自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民国时期钨矿走私现象探析.肖自力.近代史研究,4

汉阳铁厂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兼论中国钢铁工业化早期的若干特征.方一兵、潜伟.中国科技史杂志,4

汉冶萍公司的钢铁销售与我国近代钢铁市场(1908—1927).代鲁.近代史研究,6

1927—1937年间中国火柴工业发展研究.林刚.西北师大学报,6

1933年南通大生纱厂大裁员始末.姜平.中国经济史研究,3

抗战中重庆兵器工业基地的形成及意义.戚厚杰、奚霞.抗日战争研究,2

抗战时期重庆工业的外引内联述论.张国镛、张成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

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煤矿.余明侠.江海学刊,4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张守常.安徽史学,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改革探析.杨洪、吴燕.西北大学学报,5

武汉会战与战时中国工业的建立.徐凯希.江汉论坛,7

南京爱国工厂宣言书暨简章.本刊选辑.民国档案,1

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彭南生.史学月刊,11

近代中国“半工业化”农村中的经济社会变迁.彭南生.兰州大学学报,1

近代中国手工业的转轨——以广西植物油制造业为例(1860—1949年).李闰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近代棉纺织业投资策略的中日比较.梁华.西北师大学报,5

近代中国农村的永佃权述析——以苏南为例.莫宏伟.学术论坛,7

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彭南生.学术月刊,12

试论近代苏北英国式形态的圈地运动.羽离子.山西师大学报,1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刘克祥.中国经济史研究,1

近代天津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作物种植的影响(1860—1937年)——以天津郊县为考察范围.成淑君.河北大学学报,2

国际竞争与近代中国传统丝织业的转型——以浙江省为中心的考察.王翔.浙江社会科学,3

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袁熹.中国经济史研究,4

高阳模式:中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模式之一.冯小红.中国济史研究,4

近代河北植棉迅速发展原因探析.刘洁、李立涛.河北大学学报,4

黄河三角洲近代棉业改良及其影响.李靖莉.齐鲁学刊.6

传统、变革与国情——对鸦片战争后至抗战前中国手工业的一个分析.林刚.中国经济史研究,4

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王庆成.近代史研究,6

晚清晋商与湖北茶业的发展.周娟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7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赵珍.史学集刊,,1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游海华.史学月刊,6

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问题初探.郑维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

三河:一个欧式农牧文化在中国的复制与变化(1917—1964).王建革.中国经济史研究,2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谢丽.中国农史,1

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郑起东.中国经济史研究,2

民国乡村秩序的整合:规范化过程——以1945年后的浙江省嘉兴地区乡村佃业纠纷为中心.丰箫.中国农史,4

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及其影响.陈晓翔.青海师范大学学报,5

民国时期广西粮食消费问题初探.广西社会科学.6

民国乡村合作社研究.李玉敏.北方论丛,6

陕甘宁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代耕问题初探.李翔.抗日战争研究,2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侯宣杰、陈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西部农垦事业的发展.陆和健.民国档案,3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土地呈报和减租工作.徐旭阳.广西社会科学,4

抗战时期冀钞的发行及其历史作用.张常勇、王向英.山西师大学报,4

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与地权变动——对山东根据地莒南县的个案分析.王友明.近代史研究,6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田水利建设.刘一民.求索,9

20世纪上半叶西南多民族杂居区域的农业改良:以新桂系与广西农业改良为释例.闭敏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

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土地以外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史志宏.中国经济史研究,3

《贵州农业简报》(二、三).刘延生辑.贵州档案,1、2

近代上海菜市研究.褚晓琦.史林,5

近代北京的庙会集市.习五一.北京档案史料,4

论近代四川的山货及山货经济.严奇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

晚清河套地商研究.陶继波.内蒙古社会科学,6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网络的形成考略——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李金铮、戴辛.河北大学学报,2

民国吴江县市镇的工商业结构——兼论“专业市镇”与“非专业市镇”的差别.游欢孙.中国农史,3

回族商业经济与历史上的西部开发——以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活动为例.马宗保.宁夏大学学报,5

论民国长沙米市的盛衰.钟声、张建平.求索,5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指定收购储销西藏羊毛办法史料一组.夏军选辑.民国档案,1

抗战时期日占区以粮食为中心的南北物资交流初探.周宗根.民国档案,3

试析战时贸易统制实施的阶段及其特点.郑会欣.民国档案,3

抗战前期上海本埠贸易初探.张赛群.民国档案,3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周亚、张俊峰.中国农史,3

新式交通与生活中的时间:以近代江南为例.丁贤勇.史林,4

20世纪初上海城市客运业与官商互动模式的嬗变.刘椿.深圳大学学报,5

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孙昌富、陈蕴茜.开放时代,1

近代龙州铁路筹建始末述略.王晓军.广西社会科学,8

关于福建船政局的几个问题.郑剑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论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贾国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内河航运建设.谭刚.抗日战争研究,2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国际交通线.侯风云.江苏社会科学,4

北平和平解放后接管电车公司史料选(1948.11—1949.9).王慕红选编.北京档案史料,4

近代中国企业的广告促销技巧研究.秦其文中国经济史研究,1

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20世纪20—30年代《申报》广告研究.许纪霖、王儒年.学术研究,4

论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广告传播的区域特色苏士梅.河南大学学报,5

不动产走向市场——论近代中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历史前提.赵津.中国经济史研究,4

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主导下的发展演变.邓庆坦、邓庆尧.天津大学学报,6

杭州旅游业和城市空间变迁(1911—1927).汪利平著,朱余剐、侯勤梅译.史林,5

试论近代广西城镇经纪业的发展.陈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近十年中国金融史研究综述.潘晓霞江海学刊,6

论1882—1883年中国金融风潮.李英铨.安徽史学,6

20世纪初天津的金融风潮及其应对机制.龚关.史学月刊,2

试述晚清户部银库制度与庚子之后的变革.任智勇.清史研究,2

民国时期祁门红茶贷款案与银企关系的建立——关于上海金融资本对周边产业经济之控制.刘淼.安徽史学,2

20世纪30—40年代中央与地方的金融关系——以广西为例.李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

货币之战:论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稳定政策.汪澄清.中共党史研究,6

四联总处与战时西南地区的金融业.王红曼.贵州社会科学,3

上海金融业与金圆券政策的推行.吴景平.史学月刊,1

试析中国近代企业的附属储蓄存款机构,孙利平.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

国民革命时期中央银行的纸币论析.叶少宝.青海社会科学,2

近代北京传统银钱组织的变迁.刘兰兮.北京社会科学,2

近代江西地方货币与乡村金融转型.杨勇.中国农史,4

清末川藏沿线地区金融货币与物价略述.何洁.西藏大学学报,3

民国货币市场发展状况、特征及其原因分析.蔡惠茹.党史研究与教学,5

1935年币制改革对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李家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

近代买办与晚清民族保险业.罗艳.河北大学学报,1

国民政府社会保险立法述论.吕伟俊、岳宗福.烟台大学学报,1

关于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的查证.何英、翟海涛.历史档案,3

近代保险的传入和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罗艳.清史研究,4

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杨勇.史学月刊,5

近代批信局特色探源:以福建为例.焦建华.福建论坛,5

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焦建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山西票号高效执行力的动力机制.孔祥毅、张亚兰.广东社会科学,2

山西票号的身股制度与人才管理.张桂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

大革命时期中央银行初创资本金考.张晓辉、叶少宝.史学集刊,2

论国民政府对中国通商、四明和中国实业三银行的改组.陈礼茂.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略论上海银行公会与20世纪20年代华商银行业务制度建设.张天政.中国经济史研究,2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述评.郑成林.史学月刊,2

1927—1936年上海银行公会与国民政府关系述论.郑成林.江苏社会科学,3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银行业之联合准备制.吴晶晶.史林,3

上海银行公会与国民政府对日伪的货币金融战.张天政.抗日战争研究,4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郑成林.江西社会科学,1O

金城银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本贷款述评.朱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3

川帮银行的首脑:聚兴诚银行简论.张守广民国档案,1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初步发展(1921—1937年).何旭艳.中国经济史研究,1

信托业在中国的兴起——兼论“信交风潮”中的信托公司.何旭艳.近代史研究,4

从中国征信所两次公司登记看其属性之辨.孙建国、彭善民.史林,2

中国征信所报告书(1932年).项锦熙整理.卢作孚研究,2

中国第一家官办征信机构联合征信所的兴衰.庄志龄.民国档案,3

银行学会考论(1932—1950).王艳菊.史学月刊,8

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朱荫贵.社会科学,2

“圣库制度”考辨.欧阳跃峰.近代史研究,2

试析晚清捐纳的失控.陈先松.社会科学辑刊,2

晚清田赋负担水平若干问题的考察.周志初、李琦.江苏大学学报,6

“关税特别会议”中有关附加税及税率问题之讨论.孙若怡.民国档案,4

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简论.潘国旗.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

统一公债案述评.董昕.江汉论坛,4

北洋政府时期的九六公债述评.张启祥.史学月刊,6

1921年北洋政府整理公债述评.何旭艳.湖南大学学报,2

北洋初期的盐务改革与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刘洪升.历史教学,9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截留中央盐税浅析.张殿清.河北大学学报,1

论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政府食盐官运政策.董振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供给述评吴国萍、刘爱军.广西师范大学学报,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税.黄正林、文月琴.抗日战争研究,2

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的研究》.范金民.历史研究,1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袁欣.内蒙古社会科学,1

1868—1936年中国茶叶贸易衰弱的数量分析.袁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贸易冲突与早期中英关系的条约化趋势.曹英、刘苏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

中德贸易商品结构分析:1906—1934.周建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宋佩玉.安徽史学.3

试论近代浙江的棉花出口.陈梅龙.史林,4

近代中国西部内陆边疆通商口岸论析.戴鞍钢.复旦学报,4

论近代中外首次商标问题谈判.王黎明.江海学刊,5

论近代湖南的几种外销型手工业.刘云波.湘潭大学学报,5

试论近代买办、买办制度及其对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吸收与运用.赵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6

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质性——以铁路外债观为考察点.马陵合.史学理论研究,2

晚清镇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传统工商业的演变.马红霞、魏惠卿.江苏大学学报,1

浅析晚清海外采购的渠道.贾伟川.广西社会科学,3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挽救措施.王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4

晚清时期涉外减免税制探析.吕铁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

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马陵合.求索,6

晚清时期的涉外商标侵权纠纷.蔡晓荣、王国平.学术研究,9

谁掌握着贸易主导权:清末山东对日贸易中的日商与旅日华商.庄维民、张静.东岳论丛,6

旗昌洋行与19世纪美国对广州贸易.何思兵.学术研究,6

1933年中美延期偿还庚款问题之交涉仇华飞.民国档案,3

试论战前西方对中国投资意向转变之原因.郑会欣.史林,1

论国民政府战时关金政策的演变——兼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财政金融的争斗.龚辉.军事历史研究,2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对外贸易工作的政策准备.李海新.河北大学学报,2

论晚清商品博览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乔兆红.人文杂志,5

晚清中国参加日本大阪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史料.王海青选编历史档案,4

清末民国年间湖南走进世博会述略.李长林.湖南师范大学学报,4


  本文关键词:建省后清政府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5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