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大陆、台湾、日本(1985

发布时间:2016-08-03 04:01

  本文关键词: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大陆、台湾、日本(1985-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 2013年

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大陆、台湾、日本(1985-2000)

王冲  

【摘要】:劳资关系变迁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安排下社会经济变革的展现,是国家、资本集团、工会、劳工诸多行为者博弈的结果。虽然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在政治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在1985-2000年劳资关系均发生了变迁:相比于80年代之前稳定的劳资关系,开始趋于部分不稳定:劳资冲突大量增加。本文将运用最具差异性的系统设计(MDSD)比较案例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通过比较政治经济学分析,本文指出:在1949-1980年,在中国大陆、台湾与日本特定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设计下,劳资关系保持稳定,劳资冲突较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统治精英开启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打破了之前形成的制度互补性与制度平衡,最终导致劳资冲突增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F249.3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黄安余;;台湾劳资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分析[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吕守军;;日本劳资关系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法国调节学派制度理论的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1年11期

4 朱天飚;;比较政治经济学与比较历史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赵曙明;赵薇;;美、德、日劳资关系管理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连霞;;中国工会制度自发秩序的演进路径——以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为分析框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陈江;;基于ARMA模型的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机制实证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湘国;论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微观协调机制建设[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苹;;产权视野下我国职业体育运动员与俱乐部劳资关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陈存志;刘苹;;职业体育劳资关系及其关系资本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何筠;论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及其协调[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8 黄琼;;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J];才智;2008年09期

9 俞瑛;;试论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J];才智;2008年19期

10 梁茵;;民营企业工会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娜;;企业社会工作对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介入[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任勇;都淦;;基于和谐社会愿景中的国家自主性:以政府转型为中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尹庆双;杨英强;;论劳动关系和谐机制的构建[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任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转型:基于国家自主性的分析[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刘建录;;论工会职责与创建和谐劳动关系[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梁伟军;;转型期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85位农民工的调查[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杨晓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探索与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郑文智;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管理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金先;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钟平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龙井仁;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外贸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玉屏;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振宇;诸城市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忞;上海市真如镇劳动关系状况及工会的协调作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蕊;民营企业员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少蔚;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冯盘江;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丹;南昌市高科技企业《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守军;;日本调节理论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2 吕守军;;当代资本主义多样性的演化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年12期

3 许琼;肖密;;日本劳资关系的调整途径——“春斗”的发展与课题[J];日本研究;2010年03期

4 平力群;;浅析日本《劳务派遣法》的沿革及其影响[J];日本学刊;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绮惠;;政府在调节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定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2 陈万志;;重视劳资关系支付“和谐成本”[J];群言;2005年05期

3 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4 周道华;;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和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吴德辉;谢丽威;;对四川省劳资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的调查和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成云;阎红梅;;澳大利亚劳资关系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6年04期

7 ;依法协调劳资关系 努力构建和谐宝安[J];红旗文稿;2006年06期

8 阎启义;;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J];红旗文稿;2006年10期

9 胡涤非;;三方博弈下劳资关系发展的制度选择[J];社会科学家;2006年03期

10 郭爱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资关系思考[J];求实;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金华;;改革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发展轨迹总结与展望——从较低层次和谐到纠纷和冲突激化再到更高层次和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家祯;;关于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李萍;罗宁;;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理论脉络与最新进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9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铁民;黎元生;;中国构建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安徽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6年

3 王龙玉;[N];金华日报;2006年

4 符启林 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罗斌;[N];南方日报;2007年

6 任一龙;[N];人民政协报;2007年

7 落国和;[N];朔州日报;2007年

8 刘克梅;[N];工人日报;2007年

9 丁晓钦 整理;[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秋风;[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志栋;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红涛;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易臻真;当代中国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动态发展及其演变研究(1992至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孟钟捷;德国劳资关系演进中的里程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发生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光;冲突到稳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社会转型期新型劳资关系建构[D];山东大学;2008年

2 廖继兴;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的伦理透视[D];华侨大学;2009年

3 郭志栋;建国初期我党处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政策及启示[D];山西大学;2010年

4 程芳琳;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斌;二战以来英国劳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6 战成秀;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调节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8 郑学敏;国企改制前后劳资关系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刘书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杨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劳资关系变迁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大陆、台湾、日本(1985-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1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1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