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2002年

发布时间:2016-08-03 09:10

  本文关键词: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2002年

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

洪涛  

【摘要】:论文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角度讨论韦伯与马克思的异同。文章认为,马克思与韦伯的差别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主张唯心论,还是主张唯物论;主张经济决定政治,还是反对经济决定论;主张科学应该有价值立场,还是反对科学有价值立场等方面。事实上,韦伯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并将之运用于社会科学与史学研究。从社会科学方法论角度看,韦伯的"价值中立"并不是说无价值立场,而是认为科学无法对价值作出判断。韦伯反对经济决定论,但他的"经济"概念与马克思的不同。马克思试图以"社会"来取代"政治",认为经济力量是社会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关键,在经济的主导力量下,"政治"必将消亡;韦伯认为政治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与活动条件,在现代社会,政治是抗拒技术合理性统治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分类号】:D091
【正文快照】:

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是对现代社会科学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两人都是德国人,生活的时代相隔近半个世纪。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探究者,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直至今日依然是该领域中无法绕过的里程碑。在“二战”后东、西方阵营的对峙中,他们被迫分别扮演了两个敌对阵营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斌;一部系统研究政治文明的力作——读《政治文明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刘猛;;“政治”的基本含义[J];学习月刊;2012年06期

3 高之光;;政治权力简论(上)[J];研究生法学;1994年01期

4 张永强;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1995年12期

5 王成志;政治稳定与政治控制[J];探索;1995年05期

6 李元书,刘昌雄;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J];学术交流;1995年06期

7 赵明;对新时期讲政治的理解[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8 龙涌;市场经济与政治文化观念[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孟迎辉;论政治文明的质、量、度[J];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10 龙太江;政治妥协的根源、价值与类型[J];探索与争鸣;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堂家;;承认的政治(提纲)——从利科《承认的过程》谈起[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董建萍;;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与社会主义变革[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治国;赵以云;;论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友爱的类型、性质及其当代定位[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洪涛;;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5 余治平;;董仲舒政治哲学之新议[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学博士 桑玉成;[N];解放日报;2010年

2 王海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赵丽江;[N];光明日报;2003年

4 陈云生;[N];学习时报;2004年

5 苏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6 李海青;[N];学习时报;2008年

7 周志刚;[N];发展导报;2003年

8 华东理工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 黄菲;[N];山西科技报;2004年

9 任剑涛;[N];东方早报;2013年

10 周平;[N];云南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2 卢鹏;从法律拟制到政治拟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雨轩;中国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光;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申燕凯;政治实践的结构功能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4 习蕾;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妥协[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文岚;当前我国博客的政治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陈友庚;刘少奇政治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任福军;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评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罗玉宏;政治法理论试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海涛;政治文化视域下的网络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王世荣;论公正概念的内涵和公正的领域层次[D];武汉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韦伯与马克思——论“文化—政治”与“经济—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2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