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6-08-25 01:21

  本文关键词: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发布日期: 2015-10-20 发布:  

  2015年2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5年22期

  摘 要:在道路交通,包括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和残疾人、老年人、孕妇、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期望就是所走道路属于最优化的路径。然而,由于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城市道路的设计允许的电流进行拓宽机动车道,但非机动车经常要避让行人,运行不畅,行人也增加了安全系数。因此,道路设计应基于合理的布局,和谐共处,公平使用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理念运用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能充分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所以城市道路建设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该文将对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人性化设计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50-02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密切相关,城市道路不仅体现一个城市风格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满足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需求的理想城市道路,但也有方便的观赏功能。鉴于此,在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除了考虑道路建设的基本要求,也要考虑人性化的要求,加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1 城市道路之人行道设计
  1.1 人行道的平整度
  道路设计人员都喜欢在人行道上设计图案,使其更加美观,但是行人却不关心道路图案和颜色,他们更关心道路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因此,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和建设者应该考虑道路点平整度,在路面上铺装防滑砌砖。
  1.2 人行道和单位门口上车坡道间的关系
  在传统道路设计中,上车坡道比两侧人行道低15~18 cm,看起来是行人在上,车辆在下,这样比较安全。但是这样便于老弱病残行走,且单位车辆较少,上车坡道得不到有效利用。为了使人行道设计更人性化,可以将人行道和车坡道连接起来,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区分。另外,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1],为了提高道理的景观性和可观赏性,可以将自行车道设计成彩色,人行道采用灰白色彩砖,这样效果非常明显。
  1.3 高差问题
  车行道和人行道的高差一般在0.8~1.5 m范围内。这样设计考虑到了人行道的电杆和树木、车辆的出入等。因此,将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成两个纵坡[2],保留二者的高差,利用挡墙将车行道和人行道隔离,在挡墙外侧悬挂一定装饰,满足景观功能需求,节约土方量,对两侧树木起着保护作用。
  2 城市道路之无障碍设计
  在城市道路中,无障碍设计最能体现道理人性化设计特征。无障碍设计包括盲道布置、公共法建筑无障碍出口以及坡道形式和缘石等,都体现出道路设计者对残疾人的关爱,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许多城市虽然建设了无障碍设施,但是存在设置不合理、管理不当、施工质量差等问题。在部分交叉口,人性横道和缘石坡道相互错位,出现随意停车或盲道砖破损等现象。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不协调,影响残疾人出行。为了让无障碍设施充分满足残疾人出行和使用需求,需要提高无障碍设计的合理性,严格施工质量关,实现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有效衔接。
  3 城市道路之道路特色设计
  首先,反映城市特色。城市特色危机是一种全球化文化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化,其中包含城市形象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规划街道布局时,需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突出城市特色,注重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在塑造城市形象时,应该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尊重城市地形条件,提高设计的经济性,突出城市特色。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国际花园的特色。
  其次,反映功能特色。城市道路的设计需要反映生活型、游览性和交通性等功能,比如,深圳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繁华交通主干道深南路的延伸段,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开发,逐渐形成以华侨城旅游为主,深圳中心区位重点的交通干线[3]。
  最后,反映城市环境景观特色。在设计城市道路时,需要保证其与周边环境相一致。上海世纪大道是我国第一条景观大道,总长5 km,宽100 m,主道和辅道间设置了绿化带,双向六快二慢的主机动车道,两侧设置6 m宽的机动辅道。世纪大道景观设计采取非对称性断面形式,在扬高路路口设置了艺术画廊、雕塑广场。
  4 城市道路设计之横断面设计
  4.1 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
  第一,一幅路是设置一个车行道,所有车辆都在这一道路上混合行驶,车行道设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只划分中央车道线、不划线以及划分快慢车道线和中央车道线等三种组织交通方式,一幅路是应用自行车和机动车流量较少或者其中一个流量大但二者高峰期相互错开的道路,还适用于具备“潮汐式”特征的道路。一幅路工程造价低,便于组织,所以流量小的次干道和支路经常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第二,两幅路是通过中央分隔带,如栏杆或分隔墩,将一幅路车行道一分为二,车辆能够对向行驶,可以采用不划线和划分快慢车道线两种组织交通行驶,适用于主干道、快速路、自行车流量少但机动车流量大的次干道。
  第三,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将一幅路车行道一分为三,中间道路双向行驶机动车,道路两侧单向行驶自行车。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量非常大的主干道和次干道。随着自行车流量的减少,其失去了本机互不干扰的优势。另外,用分隔带隔离出自行车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因此,拓展机动车道是道路横断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四,四幅路是建立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机动车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其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大的主干道,与三幅路原因相同,四幅路最终将会被一幅路和二幅路取代。   由上述讨论可知,一幅路和两幅路是未来道路横断面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两幅路需要吸收三、四幅路的优点,解决机非干扰问题。分析大城市非机动车发展特点,借鉴国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主干道和上道路横断面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个别次干道和支路可采用一幅路布置形式,对于两幅路的自行车道,可以引进人行道和路侧带,并做好绿化工作,有条件的道路可以禁止自行车行驶。吸收三幅路和四幅路的优点,在自行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设置绿化带隔离,或者利用中央绿化带,设置安全岛,保证行人过马路的安全。
  4.2 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对道路进行分类
  站在城市道路功能的角度上,将道路分为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交通性道路和商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的特征是以相关性、目的性出行为主,道路上行人较多,通常以上下班交通为主,还有一定规模的娱乐、购物等生活出行。生活性交通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因此,优先考虑公交,有条件的道路应该设置公交专用道。主干道和次干道考虑交通安全,将人车分离,且需要考虑机非分离。支路允许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行人可以采取人性横道方式过街,该道路一般采取两幅路或者一幅路布置形式。
  景观性道路也称为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道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侧重沿线绿化景观,展现城市风貌,突出城市特色,要求绿化率高于40%,总宽度较宽,部分主干道或者次干道应该体现该特征。
  商业性道路,一般道路两侧的商业都比较发达,或者拥有许多大型购物场所和娱乐场所,因此,对道路的通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商业性道路应该为行人提供足够的步行空间,为了保证购物环境、行人安全以及交通畅达,不能设置过多的机动车道。交通性道路基本都是双向四车道,需要设置港湾式车站和公交站,还需设置行人过街横道,保证人车之间足够的距离,自行车应该与人群隔离。交通性道路一般采取两幅路或者一幅路布置形式。
  4.3 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原则
  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原则如下:第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第二,注重交通畅通和安全,尽量将行人、非机动化车辆以及机动化车辆分离出来,提高行车速度,保证三者的安全,尽可能降低三者间的相互干扰;第三,沿路布设管线,避免人防工程、管线和各种建筑物相互干扰;第四,需要考虑沿街建筑物的特征,保证道路设计和沿路建筑物相协调;第五,保证小汽车行驶的前提下,提供公交优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港湾式车站或者公交站;第六,在设置中央分隔带时,需要充分满足自行车过马路最小安全等待宽度,对于主干道和次干道,需要考虑路口进口道左转拓宽需求。有的主干道需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求;有的支路需要考虑路边停车和机非混行的需要;第七,提高道路绿化率,优化绿化带布局,使其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
  5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5.1 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是为车行提供交通服务为主,在设计人行天桥、护栏、路灯和候车廊等设施时,应该保证简洁、齐全,突出设施的使用功能,标线和交通工具标志的选位必须有一定提前量,保证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前面路况以及管理要求。
  5.2 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街道人车混杂,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所以,在规划设计生活性街道时,要谨慎,注意细节,在标志标线时,需要利用现有路面情况,有效组织交通。街道停车需求比较多,所以需要合理组织停车和交通。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生活性街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路边和路中设置各种设施,限制车速、控制车流,为居民创造充足的活动空间。
  第一,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成锯齿形或者蛇形,迫使进入车辆减速,由于路线比较曲折,外来车辆不愿意进入,从而有效地控制车流。对于居民而言,曲线形道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景观性。第二,在道路中间或者边缘种植树木,营造一种进入困难的氛围,从而减少不必要车辆进入,种植树木,有助于改善环境,提高道路的景观性。第三,在道路交叉口,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部分路面降低或者抬高,车辆行驶时产生振动,起着警示作用。第四,保证交通畅通的前提下,适当缩小车行道宽度,营造一种不宜通过的视觉效果。第五,在路面上铺设各种颜色、各种类型的材料,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混乱的印象,这样能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使其减慢车速,也提高了生活性道路的趣味性。第六,在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在道路交叉口设置斜路障,限制车辆前行和转弯。第七,在道路交叉后或者居住区入口设置交通标志,向驾驶员传递禁转和限速等交通信息。在住宅区支路系统中,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构建灵活有效的道路网络,丰富多样的横断面形式,为居民提供一个畅通、舒适的交通空间,赋予居住区道路更高的意义,使其成为人们交流、娱乐的场所。
  5.3 应用实例
  北京市在部分立交桥和较大路口处设置了“左转弯待转区”,随后又设置了“左转弯待转区二次信号灯”,采取这项措施后,有效地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缓解了交通拥挤局面。实际上,不管是交通标志、交通设施、交通信号灯或是交通标线,设计都体现出人性化特征,以交通线为例进行分析,截止到2002年底,北京市的交通标线高达11542 km,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22倍,北京市五环以内6 m以上的道路交叉口有6000多处,8 m以上的交通标线实施率高达96.5%,路口渠化率达到96.4%。近几年,北京市在公交车站和过街天桥相对应的铺路位置设置了人行横道,保证行人过街设施的畅通性和连续性,在地铁路中间较宽地带,设置了安全区域,便于行人二次过马路,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在二环和三环主路中间立着“请勿疲劳驾驶、请系好安全带”等卡通形象的交通标志。通过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向驾驶员传达交通安全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体现了对人生命的珍惜。另外,将高强级反光膜应用在交通标志上,比如:新型闪光雨线在城市道路中心线、桥区禁止变更车道地区以及弯道等得到了广泛应用,LED太阳能发光灯、减速标线和彩色道路等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体现城市道路交通人性化特征提供了良好条件。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交通道路要求更严格,对城市交通的便捷功能、观赏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便捷、安全、舒适和实用,在设计和规划城市道路时,需要考虑人性化设计。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多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以城市道路设施建设为重点,道路排水组织,打标设备,做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交通参与者安全便捷出行设置交通标志,信号灯和其他设施的管理。打造对交通高程度的无障碍设计,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关爱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杨立柱,乔瑞,李召,等.从交通的角度浅谈旧路改造中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筑,2014,11(18):316-317.
  [2]陈良.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筑,2014,10(6):260-261.
  [3]刘鑫.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4,12(20):19-20.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0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9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