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断层距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19:36
  中国西部地区多为山区,该区域内的公路桥梁在跨越高山深谷时,常采用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形式,为促进该类桥梁的抗震研究性能评估,对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不同断层距地震动及防震挡块对桥梁的影响,论文将以某连续刚构桥为例,系统地研究其地震易损性,对其在不同断层距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1.介绍了国内外易损性分析理论及方法;分析了目前大跨连续刚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不足。2.介绍了使用OPENSees对包括主梁、支座、桥墩等桥梁主要构件的模拟情况;根据桥梁梁体与防震挡块碰撞时的实际情况,从防震挡块失效机制的方面来建立适合桥梁梁体与防震挡块的接触单元碰撞模型;从PEER数据库及汶川自然地震动数据库中,筛选出作为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的输入地震动。3.建立合适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基本步骤,并通过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桥墩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及支座变形破坏的损伤指标。4.确定算例桥在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各桥墩的易损位置;使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算例桥进行响应分析,研究该桥在特定地震动强度的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各墩...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地震易损性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研究分析
        1.2.1 经验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1.2.2 理论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1.2.3 断层距对桥梁地震易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2.4 地震作用下桥梁防震挡块碰撞研究进展
    1.3 现有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研究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连续刚构桥地震损伤模型的建立
    2.1 工程概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主梁的模拟
        2.2.2 桥墩的模拟
        2.2.3 支座的模拟
    2.3 接触单元模型
        2.3.1 线性弹簧模型
        2.3.2 Kelvin-Viogt模型
        2.3.3 Hertz模型
        2.3.4 Hertz-damp模型
    2.4 梁体与防震挡块碰撞模型
    2.5 模态分析
    2.6 地震波的选取
        2.6.1 地震波的筛选
        2.6.2 地震波的截断
        2.6.3 地震波频谱分析
        2.6.4 峰值加速度衰减特性
    2.7 小结
第3章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及损伤指标
    3.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3.1.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原理
        3.1.2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3.2 桥墩弯曲破坏损伤
        3.2.1 桥墩弯曲破坏损伤指标
        3.2.2 桥墩弯曲破坏损伤状态方程
    3.3 桥墩剪切破坏损伤
        3.3.1 桥墩抗剪承载力
        3.3.2 桥墩剪切破坏损伤指标
        3.3.3 桥墩剪切破坏损伤状态方程
    3.4 支座变形破坏损伤
        3.4.1 支座变形破坏损伤指标
        3.4.2 支座变形破坏损伤状态方程
    3.5 小结
第4章 断层距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4.1 桥墩易损部位确定
        4.1.1 纵向桥地震作用下易损部位
        4.1.2 横向桥地震作用下易损部位
    4.2 桥墩弯曲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4.2.1 纵桥向桥墩弯曲破坏
        4.2.2 横桥向桥墩弯曲破坏
        4.2.3 墩底、墩顶截面弯矩
        4.2.4 墩底、墩顶截面弯曲破坏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4.3 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4.3.1 纵桥向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4.3.2 横桥向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4.4 桥梁各危险部位的易损性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防震挡块对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5.1 桥墩弯曲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5.2 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5.3 桥梁各危险部位的易损性分析
    5.4 有无防震挡块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5.4.1 桥墩弯曲破坏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5.4.2 各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37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737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