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00:08
  国际船舶运输承载了约90%的国际贸易货物量,每年携带的船舶压舱水超过100亿吨,船舶压舱水中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群,可能会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由压舱水导致的海洋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越来越严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财产以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国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国,每天进出我国港口的船舶众多,防止由压舱水导致的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从船舶压舱水造成的危害入手,结合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在船舶压舱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立法、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对完善压舱水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的管理能力,更好的防止海洋外来生物入侵,保护我国的海洋环境。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本文特色
第一章 入境船舶压舱水的危害分析
    一、入境船舶压舱水的主要危害
        (一)生态环境的损害
        (二)经济损失
        (三)威胁人类健康
    二、入境船舶压舱水危害的特点
        (一)频率高范围广
        (二)隐蔽性
        (三)不可逆性
        (四)反复性
第二章 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遵守的船舶压舱水管理相关国际公约
        (一)《国际船舶压舱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
        (二)其他国际立法
    二、我国关于船舶压舱水管理的立法
        (一)宪法
        (二)法律
        (三)法规
        (四)规章
        (五)地方法规
    三、我国船舶压舱水管理的机构概况
    四、我国对压舱水调查研究的概况
    五、南通口岸船舶压舱水管理实践
        (一)南通口岸出入境船舶概况
        (二)南通口岸船舶压舱水排放情况
        (三)南通口岸检疫监管模式
第三章 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法治不健全
        (一)船舶压舱水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
        (二)船舶压舱水相关法律法规在操作性上存在不足
        (三)船舶压舱水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完备
    二、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体制和制度不健全
        (一)对船舶压舱水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协调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相关职能管理权限分散
        (四)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五)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制度缺失
    三、我国对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基础能力不足
        (一)基础研究薄弱
        (二)与国际接轨迟缓
        (三)公众监督机制尚未形成
第四章 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治建设与现实发展不适应
        (一)立法目的存在偏差
        (二)法律法规制修订滞后
        (三)“部门立法”的局限性
        (四)立法技术落后
    二、管理体制和制度与现实发展不适应
        (一)政府部门固有的管理体制难以破除
        (二)政府部门政绩观存在偏差
        (三)狭隘的部门利益思想作祟
    三、基础能力建设与现实发展不适应
        (一)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够
        (二)缺乏“走出去”的意识和机制
        (三)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不足
第五章 完善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相关立法
        (一)制定船舶压舱水管理的专门法规
        (二)明确船舶压舱水管理的立法理念
    二、完善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协调组织和机制
        (二)建立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制度
        (三)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四)建立救济基金制度
        (五)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三、提升我国入境船舶压舱水管理的基础能力
        (一)加强科技支撑
        (二)加强国际合作
        (三)完善公众监督与教育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3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773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