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广西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评价

发布时间:2023-05-10 23:28
  高速公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大工程,是附着于大地表面的庞大带状构筑物,传统的公路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交通需求,忽视了生态、文化、美学等内涵,然而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愈加迫切的需求,以往单调的公路急需转型为融交通、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风景道。南友高速作为连接东盟国家极其重要的一条路线,建成通车已有13年,对其生态景观的探索研究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文中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实际状况将多种景观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确定运用使用状况评价法(POE)作为基本研究依据;此外还结合了相关三元理论,对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进行AHP-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其中运用“熵”原理构建评价体系熵权模型,以提升其科学性与客观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有以下:1、对相关研究动态及进展进行探讨,总结高速公路景观的研究逐步数据化、公众化、感知化的趋势。使用后评价属心理物理学派景观评价的范畴,通过对多种景观评价方法论述、对比及推理可知,使用后评价法运用于公路景观评价中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2、提出公路景观感知三元为:景观感、环境感、安全感,以使用者角度构建评价体系的三大准则层指标为景观效应、生态环境质量...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公路生态景观评价理论及方法
    2.1 公路景观
        2.1.1 基本概念
        2.1.2 公路景观特性
        2.1.3 公路美学
    2.2 风景道
    2.3 景观评价
        2.3.1 评价方法概述
        2.3.2 使用后评价(POE)概述
        2.3.3 POE运用于高速公路景观评价的展望
    2.4 熵值法
        2.4.1 关于“熵”
        2.4.2 熵值法实践
        2.4.3 熵值法优缺点
    2.5 论文研究方法
        2.5.1 研究方法
        2.5.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熵值法的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使用状况评价
    3.1 南友高速公路概况
        3.1.1 基本工程概况
        3.1.2 环境概况
        3.1.3 基础建设及交通使用量概况
    3.2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1 科学性与实际性原则
        3.2.2 系统性与导向性原则
        3.2.3 动态性与完整性原则
        3.2.4 生态性与群体性原则
        3.2.5 社会性与人本原则
        3.2.6 可行性与可测性原则
    3.3 评价模型体系构建及指标因子分析
        3.3.1 景观效应评价
        3.3.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3.3 安全性设计评价
    3.4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
        3.4.1 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评价体系熵权模型
        3.4.2 评价指标熵权及分析
    3.5 调查及评价结果分析
        3.5.1 问卷检验及调查群体情况
        3.5.2 用路者指标因子评分及分析
        3.5.3 不同性质使用者评价差异性分析
        3.5.4 多角色感观评价
        3.5.5 使用者细部设施满意度及意见
    3.6 基于熵权的加权分值及综合评判结果
        3.6.1 评价体系加权分及综合分计算方法
        3.6.2 评判结果
第四章 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特征及建议
    4.1 南友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特征与风景道潜质
        4.1.1 景观特点
        4.1.2 风景道潜质
    4.2 存在问题
    4.3 优化建议
        4.3.1 丰富景观色彩空间,增添趣味
        4.3.2 加强利用景观载体,传承文化
        4.3.3 轻量化路侧绿植,展露自然
        4.3.4 运用好造景手法,充分借景
        4.3.5 注入新型设计理念,激发活力
        4.3.6 明确公路造景主题,统一风格
    4.4 建设期许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1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81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