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路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8 19:33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各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预防性养护提上日程。微表处养护技术作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污染小、可快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磨损、老化、光滑、松散等病害、并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防病害能力。微表处养护技术由于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卓越、可修复路面车辙、抗渗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等优良性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我国公路养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目前公路工程常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短切纤维BFCS-17-225.8-6-O和水泥混凝土玄武岩短切纤维BFCS-15-175.8-6-W在微表处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BFCS-17-225.8-6-O亲油型玄武岩纤维开纤分散成絮状纤维对于提高微表处的抗磨耗性能、抗轮辙变形性能、抗水损害性能、抗高温车辙性能有着显著效果。尤其是掺加量为矿料质量的0.3%时,在最佳油石比下,亲油型玄武岩短切纤维BFCS-17-225.8-6-O开纤分散加入混合料的抗磨耗性能要比不开纤分散的亲油型束状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加入混合料更抗磨,抗水损害效果更好,抗车辙宽度变形率降低1%2%...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2章 纤维微表处原材料选取
    2.1 纤维种类选取
        2.1.1 纤维的性能比选试验
        2.1.2 玄武岩纤维
        2.1.3 玄武岩纤维送检报告
        2.1.4 玄武岩纤维吸油率试验
        2.1.5 玄武岩纤维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试验
    2.2 改性乳化沥青
    2.3 集料
    2.4 填料
    2.5 水
    2.6 本章总结
第3章 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
    3.1 纤维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3.1.1 级配设计
        3.1.2 油石比设计
    3.2 拌和试验
    3.3 粘聚力试验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4.1 抗磨耗性能研究
        4.1.1 评价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
        4.1.2 抗磨耗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4.2 抗水损害性能研究
        4.2.1 评价抗水损害性能试验方法
        4.2.2 水损害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4.3 抗轮辙变形性能研究
        4.3.1 评价抗轮辙性能试验方法
        4.3.2 轮辙变形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4.4 层间剪切性能研究
        4.4.1 评价层间剪切性能试验方法
        4.4.2 层间剪切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4.5 抗高温车辙性能研究
        4.5.1 评价抗高温车辙性能试验方法
        4.5.2 高温车辙性能评价结果分析
    4.6 抗渗水性能研究
        4.6.1 评价抗渗水性能试验方法
        4.6.2 渗水性能试验评价结果分析
    4.7 构造深度性能研究
        4.7.1 评价构造深度性能方法
        4.7.2 构造深度评价结果分析
    4.8 摩擦系数性能研究
        4.8.1 评价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4.8.2 摩擦系数评价结果分析
    4.9 混合料微观结构研究
        4.9.1 评价混合料微观结构试验方法
        4.9.2 混合料微观结构评价结果分析
    4.10 本章总结
第5章 试验路段路用性能研究
    5.1 设计要求
    5.2 工程概况
    5.3 施工部署
    5.4 施工方案
        5.4.1 .配合比
        5.4.2 .施工工序
        5.4.3 .注意事项
    5.5 纤维微表处摊铺施工工艺及检测
        5.5.1 施工工艺流程
        5.5.2 施工质量检验
    5.6 不同路段处纤维分散状态
    5.7 本章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5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855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