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西方文学专题研究论文_南京桥梁文化的资料_《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7 08: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3年

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

丁媛  

【摘要】:中国古代桥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代相传、自成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研究中国古桥梁文化不仅是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能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助益。由于中国古代桥梁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因此本文仅选取了其中几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内容来进行论述,以求达到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的目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从中国古代桥梁称谓入手,对“桥”、“梁”、“徛”、“杠”、“榷”、“矼”、“圯”、“彴”、“桁”等字进行考证,用以分析中国古代早期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并探索出桥梁的发展轨迹。 第二,介绍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研究中的分期问题。笔者在介绍当今学界对桥梁分期看法的同时,独创性地提出按文化类型来确定桥梁的分期。如此不仅解决了学界桥梁建造技术分期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疑惑,而且也有利于整理中国古代桥梁桥梁文化遗产,有助于桥梁文化的开发。 第三,研究与中国古代桥梁相关的宗教信仰问题。笔者从古桥民间故事、古桥建筑艺术和古桥建桥风俗三个方面出发,并对三者进行再分类,选取其中最为典型的宗教信仰行为加以重点论述,以此来呈现中国古代桥梁中的宗教信仰元素。 第四,以明清时期的九江地区为例,着重论述建桥筹资者类别以及筹资方式,以求通过个例反映中国古代建桥筹资群体的概况。中国古桥的建桥筹资群体庞大,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这在各个地区的地方之中一般都会有所记载。而位于赣北地区,境内河流汇集的九江地区桥梁众多,具有地方性桥梁修建的代表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九江府地区为研究对象,分官员群体、地方精英群体、民间其他群体三类建桥筹资者,分别论述他们的筹资目的、行为等问题。 第五,将中国古代桥梁放入世界视野中,先对世界古代桥梁进行简单介绍,再从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桥梁对世界桥梁建筑业的伟大贡献。 最后结语部分是笔者对本文的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当今桥梁质量问题提出若干看法,以及对未来中国古代桥梁文化研究的寄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水兴;古代桥梁与社会文化浅谈[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津麒;;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几个特点[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Z1期

3 明光;;“种蛎固基”洛阳桥修筑趣谈[J];中外建筑;1995年01期

4 潘洪萱;谈谈中国古代桥梁的技术及艺术特色[J];自然杂志;198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义元;古桥与泉州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向东;王寅君;;山西陵川龙岩寺中央殿建筑特征源流探析[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2 朱铁军;;江南古桥及文化的地域性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正斌;;重庆桥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4 朱铁军;叶贵霞;;江南审美意识观照下的古桥建筑形态设计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锦坤;;徽州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美学新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郭晶晶;;掘地为“穴”与构木为“巢”——汉字中的上古居住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毕涛;王艳;;唐宋词中建筑意象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汤少哲;;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韩涛;;司法变奏的历史空间——从晚清大理院办公场所的建筑谈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黄晓平;;古代衙门建筑与司法之价值追求——考察中国传统司法的一个特别视角[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洋;;北宋东京皇城、宫城的“名”与“实”[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张双寅;;浅谈中国古建中斗拱的力学问题[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3 徐华龙;;鱼的灵性[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王恩涌;胡玉霞;陈翔;董向成;;从甘肃渭源霸陵廊桥谈起[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史新格;吴永卫;张玉兰;宋文远;;赵州桥的模态分析[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敏;;略论东汉首善文化——以洛阳为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章国庆;;关于宁海惠德桥的几点想法[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9 王其亨;常清华;;锅底券初探[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 )[C];2010年

10 孔德明;;科技和艺术的理想交汇,生态与人性的双重关怀——由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衍伸的思考[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冯军;《封神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11年

5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大学;2010年

8 张以红;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铁军;江南古桥文化与地域环境关联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刘祎;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跃梓;增大截面法加固双曲拱桥的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孙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居考察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6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孟娴;云南剑川木雕装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林义元;古桥与泉州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瑞基;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工程软件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经明汉;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文献中生僻字释义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唯;袁书琪;李晓;;福州古桥文化资源特征、保护及开发利用初探[J];福建地理;2006年02期

2 李意标 ,黄国荡;南宋泉州桥梁建筑[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5年03期

3 郑金顺;再议洛阳桥种蛎固桥说[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5年02期

4 杨文新;宋代僧徒对福建桥梁建造的贡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郑振飞;福建古代石梁桥的历史地位及其技术成就[J];福州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6 李玉昆;泉州桥文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葛金芳;孟传鲜;;南宋桥梁建材浅析[J];华中建筑;2007年11期

8 陈鹏;宋代泉州桥梁及其建造技术[J];南方文物;1994年04期

9 聂德宁;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商品初探[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3期

10 吴声石;蔡襄与洛阳桥[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孟彤;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马辉;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梁艳;桥梁造型质量评价[D];同济大学;2006年

7 张晓燕;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盛勇;桥梁美学中关于景观设计与评价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2 张俊;清代两湖地区的桥梁与渡口[D];武汉大学;2004年

3 任峙;宋金桥梁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云芳;浙江古代桥梁的类型和艺术风格[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张伟英;张树真;彭飞;;河北古代桥梁装饰雕塑的题材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3期

3 林剑华;;闽中桥梁甲天下[J];文史知识;1996年02期

4 薛平东;;上海地区的古代桥梁[J];上海水务;1993年03期

5 王国奇;光辉灿烂的河南古代桥梁[J];中州今古;1995年06期

6 吴正光;;多姿多彩的山区桥文化[J];理论与当代;2010年08期

7 施小蓓;;宁波地区古代桥梁类型与特点探析[J];南方文物;2007年01期

8 吴正光;;贵州高原的桥文化[J];小城镇建设;2003年02期

9 万千;;水远山长处处桥[J];传承;2009年17期

10 祝天泽;浅谈桥梁[J];初中生世界;2003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洪萱;;中国古代桥梁的概貌、特点以及对现今建桥业的启示[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孔庆普;;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振良;;略论明清时期晋江人对台湾的开发和经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5 卢建一;;明清时期闽台海岛状况初探[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6 沈旸;;扬州会馆录[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7 黄海涛;刘芳;陈雯;;浅析儒家文化的和谐会通之势——以明清时期“三教合一”思想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徐心希;;明清时期福建输入的西班牙银币与粮价波动的关系[A];福建省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五次东南亚历史货币暨海上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云翱;[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撰文 高平;[N];九江日报;2007年

3 邢建国 李秀娟;[N];山西日报;2005年

4 罗哲文;[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李成生;[N];云南日报;2006年

6 汪平;[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黄滨;[N];广西日报;2004年

8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黎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刘固盛;[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新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陈琳;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与新安籍画家群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张桂琴;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媛;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洪生;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2年

3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5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6 王丽杰;论明清时期的河南集镇[D];郑州大学;2004年

7 杜玉玲;明清北京新建会馆与地方管理权力的转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桂兰;上海地区明清进士家庭背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5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4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