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18:19
【摘要】:近年来,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在电子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以非晶硅为主体的晶体管器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显示技术的需求,而IGZO-TFT(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IGZO的导电输运通道主要是由相邻金属原子之间球对称分布的s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的,所以即使是非晶状态,也能使IGZO-TFT薄膜晶体管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而且,IGZO薄膜的非晶特性意味着能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晶体管,以上特性非常有利于实现透明的柔性显示器。本论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IGZ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散射谱(EDS)分析薄膜结构情况,并以IGZO薄膜为有源层材料制备了薄膜晶体管。文中讨论了薄膜的工艺优化和器件的结构调整对提高薄膜晶体管的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对薄膜工艺的改进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带有二氧化硅覆盖层的硅片上生长IGZO薄膜,首先研究了退火气氛对IGZO-TFT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空气中退火的TFT器件性能最佳。其次,在对退火温度的讨论中,发现450oC下退火的晶体管展现出了良好的开关特性和稳定的饱和电流,迁移率高达到了4.23 cm2V-1s-1。此外,研究表明有源层更薄的TFT器件整体性能比较好,因为随着有源层厚度的降低,内部的电子散射现象降低,沟道等效电阻减小。另外随着沟道宽长比W/L的增大,TFT性能是逐渐提升的。实验还比较了用不同金属材料(Au、Cu、Al)作为源漏电极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u和Al作电极较容易被氧化,使其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TFT性能弱于Au电极的TFT器件性能。对使用不同绝缘层的IGZO-TFT的结果表明,SiNx明显优于SiO2,这归功于SiNx能使电介质层与沟道层之间陷阱浓度降低。本文还研究了退火对TFT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退火可以使TFT器件的迁移率从1.48 cm2 V-1s-1上升到15.8 cm2 V-1s-1。XPS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退火能降低薄膜内部的氧空位缺陷浓度,从而明显提高TFT器件的迁移率和降低其阈值电压。最后,我们还检测了退火器件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测试结果显示退火之后的器件性能都非常稳定。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transist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play technology, traditional transistor devices based on amorphous silicon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existing display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IGZO-TFT (Indium Gallium Zinc Oxygen Thin Film Transistor) has solved this problem well. Because the conductive transport channels of IGZO are mainly formed by the overlap of spherically symmetrical s-orbits between adjacent metal atoms, even in the amorphous state, IGZO-TFT thin film transistors can maintain good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amorphous characteristics of IGZO thin films mean that transistors can be fabricated at lower temperatures, and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re non-crystalline. In this paper, IGZ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 films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EDS). Thin film transistors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IGZO thin films as active layer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In this paper, the improvement of thin film technology is explored. IGZO thin films are grown on silicon wafers with silicon dioxide coating.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atmosphe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GZO-TFT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FT devices annealed in air is the best. In the discussion of temp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istors annealed at 450oC exhibit good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le saturation current, and the mobility is as high as 4.23 cm2V-1s-1. In addi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FT devices with thinner active layer is better, becau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active layer, the internal electron scattering phenomenon decreases and the channel equivalent electricity decreases. In addition, the TFT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hannel width ratio W/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al materials (Au, Cu, Al) as source and drain electrod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FT devices are also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 and Al as electrode are easier to be oxidized,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resistance, which leads to the weaker TFT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Au electrode. The results of IGZO-TFT with different insulating layers show that SiNx is superior to SiO2,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SiNx can reduce the trap concentration between dielectric layer and channel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ealing can reduce the oxygen vacancy defect concentration in the film, thu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FT devices and lowering its threshold voltage.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膜晶体管专业图书介绍[J];液晶与显示;2008年04期

2 ;新型双栅薄膜晶体管研究取得进步[J];传感器世界;2011年10期

3 ;实验性的薄膜晶体管[J];电子计算机动态;1961年12期

4 吴茂林;;采用多晶硅的高压薄膜晶体管[J];电子技术;1989年11期

5 何晓阳;薄膜晶体管制作工艺的发展概况[J];半导体技术;1997年02期

6 王伟,石家纬,郭树旭,刘明大,全宝富;并五苯薄膜晶体管及其应用[J];半导体光电;2004年04期

7 林明通;余峰;张志林;;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最新研究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8 杨小天;马仙梅;朱慧超;高文涛;金虎;齐晓薇;高博;董秀茹;付国柱;荆海;王超;常遇春;杜国同;曹健林;;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制备与研究(英文)[J];电子器件;2008年01期

9 王雄;才玺坤;原子健;朱夏明;邱东江;吴惠桢;;氧化锌锡薄膜晶体管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10 ;宁波材料所在新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领域取得新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桂芳;邱勇;;并五苯薄膜晶体管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张群;;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A];2013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喜章;染谷隆夫;胡征;陈懿;;n-和p-型有机半导体涂层对五并苯薄膜晶体管性能促进效应[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焦兵兵;王东兴;刘跃;赵洪;;有机半导体酞菁铜双极薄膜晶体管制备与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邱龙臻;;基于有机半导体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薄膜晶体管[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岳兰;张群;;高迁移率Al-In-Zn-O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曾祥斌;孙小卫;李俊峰;齐国钧;;电场增强金属诱导侧向晶化制备多晶硅薄膜和薄膜晶体管[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于爱芳;郜展;李宏宇;唐皓颖;江鹏;;湿化学法修饰的ZnO纳米结构薄膜晶体管的构造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李荣金;李洪祥;胡文平;朱道本;;一种并五苯类似物的微米晶及各向异性电荷传输[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10 蔡俊;陈伟;;基于PIC24FJ128DA210的TFT-LCD控制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吉通;通海高科将公开发行新股[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郑金武;国内最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建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3 罗清岳;非晶硅与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姜虹;秋逸盛:大尺寸面板难题已破[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5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中国计算机报测试实验室 康健;Philips150x看过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中国计算机报测试实验室 康健;“瘦”的魅力[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记者 刘霞;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的薄膜晶体管问世[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蕾;非晶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模型研究及参数提取[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勇跃;氧化物电子材料及其在薄膜晶体管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姚绮君;基于氧化物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管[D];清华大学;2009年

4 袁龙炎;氧化铪/氮氧化铪栅介质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研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窦威;低电压氧化物基纸张双电层薄膜晶体管[D];湖南大学;2013年

6 李俊;有机小分子及微晶硅薄膜晶体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孙佳;无机双电层栅介质及其低电压氧化物微纳晶体管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8 黄晓明;非晶铟镓锌氧基薄膜晶体管的输运及界面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陆爱霞;低压双电层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何红宇;基于指数陷阱态密度的薄膜晶体管的解析模型[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汝杰;TiZnSnO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权;SnO薄膜及其双极性晶体管的性能调控[D];宁波大学;2015年

3 李洪磊;掺钨氧化铟锌薄膜晶体管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徐博;多元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冲;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罗文彬;锌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海燕;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8 王聪;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金礼;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修德军;纳米硅薄膜晶体管制作及特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24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c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