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0 12:07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春理工大学》 2009年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王芳  

【摘要】: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凸显出其在整个产业结构当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1998年我国信息产业部的成立后,电子信息产业已经从传统的产业中独立出来,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并且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原有基础薄弱、起步晚,总体水平还较为落后。所以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大力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年增长速度在25%左右,大大快于吉林省全省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其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吉林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着电子信息产品竞争力不强、电子信息企业产业规模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水平整体偏低的局面。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运用多指标综合排序与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算法,建立电子信息产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提出加快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以及提高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使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0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意义7-8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8-1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10-19
  • 2.1 电子信息产业的内涵10-16
  • 2.2 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16-17
  • 2.3 经济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17-19
  • 第三章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9-27
  • 3.1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19-21
  • 3.2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省际比较21-23
  • 3.3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27
  • 第四章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27-35
  • 4.1 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概述27-29
  • 4.2 产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9-32
  • 4.3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的评价32-35
  • 第五章 提高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的对策35-39
  • 5.1 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电子信息产品的竞争力35
  • 5.2 引导企业选准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5-36
  • 5.3 加快实施多元化的投资和融资机制36-37
  • 5.4 建立电子信息人才的引进和教育培训的机制37
  • 5.5 加强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37-39
  •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小波;;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5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平芳,刘弘,姜国麟;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5期

    2 陈宏,,银路,向波;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接经济效益性质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张金水;吕亮雯;黄志宇;;广东高技术产业效益分析[J];广东科技;2006年10期

    4 冯若钊;电信业务投资效益分析方法和模型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4年12期

    5 吴新娣;;对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6 孙文平;刘志迎;;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综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金华;一种宽口径产业效益的研究路径和测定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8 李荣;崔执树;;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安徽经济增长的效益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7期

    9 虞晓芬,傅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4年11期

    10 朱新玲,黎鹏;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吴玮丽;;农商经济解析——以安徽太和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唐丽;刘友全;;观赏植物南天竹园林景观效果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王斌;赵帮宏;郑桂茹;;灰色关联分析在小麦成本收益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5 王淑新;王学定;何元庆;杨水涛;;马铃薯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以定西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朱建勇;;县域农村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重庆永川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孙良斌;;新疆棉花现货与期货市场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8 沈立早;;基于SCP范式的我国农业产业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9 贾友成;;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民族品牌保护与国家经济安全――以天府可乐集团诉百事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案为例[J];中华商标;2011年11期

    10 孔小红;合肥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举措[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亚丽;郭丽婷;;基于SCP范式的我国旅游产业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宋辉;;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叶晓梅;;科技研发项目优选评价系统的建立[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4 吴正佳;杜义贤;;基于熵权的施工机械选型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邓华;;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张佳;;地铁系统可持续发展博弈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陈燕华;;我国保险市场差异化经营分析[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邵景波;张明立;;基于品牌效用的多品牌企业顾客资产测量模型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邵丹;王向东;;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策略[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10 李峰;;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陈雪松;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宋晓梅;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世军;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波;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化飞;基于产业链条的中国TD-SCDMA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扈丹平;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周松;博兴水库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莎莎;我国船舶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卜凡;对外开放中战略贸易行动贸易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于会娟;SCP范式下的青岛市海水种苗产业组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肖凌峰;论我国产业损害预警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代碧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评估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2 李杰;章家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进口状况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7期

    3 刘干;胡晓超;叶银龙;;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新经济增长点选择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江;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银路;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2 祁亚辉;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其演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3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4 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卓建国;安徽经济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3期

    6 赵韩;面向知识经济 发展安徽信息产业[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尤芳湖 ,李晓力;山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4年06期

    8 徐峰;安徽信息产业跑赢经济大盘[J];软件世界;2004年01期

    9 张作民;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2年05期

    10 银路;;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与计算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学;;打造电子信息强国依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引[J];数码世界;2004年10期

    2 黄光绍;何颖;;解读无核产业第四回 产业依赖症[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16期

    3 邬锦雯;;我国开发信息产业的近期动向综述[J];技术与市场;1993年02期

    4 ;有关专家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1998年06期

    5 牛晓云;;南天明年上市[J];每周电脑报;1998年51期

    6 石波;;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1998年10期

    7 李生校;关于发展绍兴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陈晓东;;“WTO”框架下的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探析[J];福建理论学习;2001年05期

    9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调整东北产业结构[J];软件世界;2003年11期

    10 杨志蓉,谢章澍,朱斌;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吴坚;丁建良;;辐射固化材料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A];加入WTO后中国辐射固化行业的发展——全国辐射固化研讨会2002论文集[C];2002年

    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现现状与主要思路[A];促进信息通信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4 张永康;;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但需注重提升销售利润率[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维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6 胡金荣;;当前SMT行业的形势与任务[A];2007中国高端SMT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金卫;;我省信息产业发展应当突出“高、新、强、大、特”五大特色——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8 ;前言[A];2011中国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关于召开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炉窑节能减排与新技术、新材料研讨会的通知[A];电子信息产业工业炉窑节能减排与新技术、新材料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7年

    10 ;前言[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珊 林若飞 实习生 黄清源;[N];深圳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贾丽;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尚待出台 加强核心技术 竞争力是重点[N];证券日报;2009年

    3 记者 徐飞鹏;[N];北京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张增安;[N];东营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宋跃 王祥明;[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娄勤俭;[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明贵栋;[N];中国工业报;2008年

    8 张德良;[N];证券日报;2004年

    9 娄勤俭;[N];中国电子报;2009年

    10 宾月景 市经委副调研员 唐岗 市政府办公室四秘科科长 胡炜 市经委主任助理 李俊雄 市经委中小企业科科长;[N];北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卫东;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智勇;紫胶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张冬冬;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牛旭东;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6 王凌芳;企业信息资源利用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丰建荣;煤和矸石井下破碎分选理论及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8 周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的分析与评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王翠春;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金志国;啤酒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系统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曹陆松;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姚承业;电子信息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杨志蓉;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5 朱文飞;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玉发;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张修成;京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商直接投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尉维;三星电子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静;南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孙慧玲;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