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还原氛围下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矿物饱和指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4 16:14

  本文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其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还原氛围下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矿物饱和指数的研究

周佳  王驹  苏锐  宗自华  

【摘要】:本文应用地球化学软件包EQ3/6的EQ3NR程序计算了北山地区三号孔440米的地下水中所含天然铀的存在形式.计算结果显示,本文计算的氧化还原条件下,U在水溶液中主要以U(Ⅳ)和U(Ⅵ)的价态存在U(OH)_4(aq)、UO_2(OH)_4~(2-)和UO_2(CO_3)_3~(4-)是地下水中U的主要存在形式,部分含铀矿物处于饱和状态;Eh值和pH值同是影响U存在形式及价态的重要因素,这两个水质参数在常见的范围内变化时,引起了溶液中U等元素的存在形式及价态的较大变化。

【作者单位】:
【分类号】:TL942
【正文快照】:

1,l胃理解处置库环境下的氧化还原条件是处置库概念设计发展的一项极具挑战意义的重要内容,地下水中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队工作中研究核素迁移的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例如:核素碍Te以及钢系元素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固体沉淀相,但是这些核素的氧化条件下的高价态则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驹;陈伟明;苏锐;郭永海;金远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其若干关键科学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林;吴丽萍;;从水溶液中能制取碳酸铜(II)吗[J];化学教学;2005年12期

2 蒋展鹏,王海燕,杨宏伟;电助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4期

3 王禹,李发生,谷庆宝,韩梅,李晓敏,李政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异丙草胺光解体系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华南平;络合铁-多酚类液相脱硫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J];化肥设计;2005年02期

5 伍成根 ,张露菁;银钎剂的改性处理[J];焊接;2002年10期

6 方芳,吴志勇;蒸气压和温度关系的参数拟合[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郑怀礼,李方,王文元;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6期

8 郑怀礼,龙腾锐,祝艳;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1期

9 胡治国,袁荞龙,王得宁;水性聚氨酯甲阶酚醛水分散液微观形态及杂化膜的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3年02期

10 王学江,张全兴,赵建夫,夏四清,陈玲;氨基修饰聚苯乙烯树脂对酚酸物质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立;曾志;程建平;王秀娟;王永江;;建议开展核试验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预选工作[A];全国核与辐射设施退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曲荣君;新型螯合树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赵萍;电解氧化法氰化合成a-氨基腈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朱艳;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金叶玲;凹凸棒石粘土的性能及其在聚氨酯革中的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赵明举;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烧研究及其酸性气体的脱除[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7 黄小华;温度—水—应力下开挖扰动区裂隙花岗岩体流变过程研究及细胞自动机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8 李培勇;非饱和土的理论探讨及膨润土加砂混合物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钱丽鑫;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纳米薄膜材料制备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邹金龙;热障涂层界面氧化的热力学理论分析[D];湘潭大学;2004年

3 朱元强;甲醛及甲酰基自由基与小分子间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段家铁;含氧原子氢键受体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道敏;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含CN~-废水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吴育全;氧化铬绿性状特征及生产工艺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张鹏宇;催化活性炭脱硫脱硝除汞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先勇;纳米碳酸钙合成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锡恩;纳米复合氧化物的溶液自蔓延高温合成、表征及其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徐晓辉;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晶体长大速率模型[D];中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式;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的讨论[J];辐射防护通讯;2005年01期

2 王驹,徐国庆,郑华铃,范显华,王承祖,范智文;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进展:1985~2004[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3 陈伟明,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4 王驹;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战略规划探讨[J];铀矿地质;2004年04期

5 王驹,刘月妙;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与岩石力学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易发成;王哲;;膨润土对铀的吸附研究[J];非金属矿;2010年01期

2 唐敬友;陈晓谋;潘社奇;牟涛;贺端威;;立方烧绿石Gd_2Zr_2O_7的高温高压合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3 张玉军;张维庆;;裂隙开度的压力溶解对双重孔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4 夏良树;谭凯旋;王晓;郑伟娜;;铀在榕树叶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3期

5 伍浩松;;美国正式终止尤卡山处置库计划[J];国外核新闻;2010年03期

6 陈式;;放射性废物安全技术体系思路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10年01期

7 伍浩松;;英国向海外客户返还高放废物[J];国外核新闻;2010年02期

8 伍浩松;;美国成立“蓝带”委员会 专门负责制订高放废物的长期管理战略[J];国外核新闻;2010年02期

9 闫淑敏;;法电对乏燃料的管理[J];国外核新闻;2010年02期

10 张玉军;张维庆;;温度梯度水分扩散对双重孔隙岩体中THM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2 金远新;王驹;陈伟明;赵宏刚;钟霞;李云锋;;甘肃北山矿产资源分布特征[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仲田;郭喜良;沈福;杨卫兵;李洪辉;;膨润土的热老化和辐照老化初步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驹;苏锐;陈伟明;郭永海;刘月妙;金远新;赵宏刚;;论特定场区地下实验室[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晓东;刘平辉;王长轩;车申;;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场址预选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宏刚;王驹;刘月妙;苏锐;;HLW竖直处置热分析[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波;刘德军;姚军;陈曦;姜涛;贯鸿志;宋志鑫;包良进;张言;周舵;龙浩骑;范显华;;腐殖酸对Tc价态影响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寻;杨泽平;李金轩;;裂隙介质中多途径核素迁移模型及其应用[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敬礼;刘月妙;周宏伟;;砂-膨润土混合物热传导特性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苏锐;王驹;赵宏刚;郭永海;陈伟明;金远新;;浅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紫薇;[N];中国电力报;2010年

2 李琦;[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晓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记者 滕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林柏松;[N];机电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向东 实习记者 宋超;[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何洪泽 席来旺;[N];人民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郑兴 马芳 金燕博 关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王丰丰;[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任黎明;[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森;厌氧条件下纳米铁还原水中六价铀的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王小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9年

3 李寻;基于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溶质运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毛光周;铀对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9年

5 胡赟;钠冷快堆嬗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王贵宾;岩体节理三维模拟及渗透张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张东;铀在地下水中化学形态及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8 吴继宗;快速化学分析中掩蔽剂的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章英杰;Pu在特定地质环境下的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张瑞珠;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固化放射性废物[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鲁鲁;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学艳;核废料处置库周边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数值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周根茂;离子交换提铀离子交换提铀工艺用水闭路循环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杨子谦;U(Ⅵ)和Th(Ⅳ)在金川膨润土上的吸附[D];兰州大学;2010年

5 张晓航;α衰变对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的辐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吉胜;石英砂掺量对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抗剪强度的控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朱欢;核素在包气带中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安林;浊点萃取—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孔雀石绿等有毒有害物质[D];南华大学;2010年

9 尹陈艳;ADS中散裂靶辐射剂量计算[D];南华大学;2010年

10 高敬;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和组合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其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2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