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省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26 11:09

 

【摘要】 所谓社会发展不仅指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应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与此对应,投资项目评价除了进行财务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以外也逐步引入了社会影响评价。目前社会影响评价已成为项目可行性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其非营利性的特点决定了评价项目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成果是评价的重点内容。由于目前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并不十分完善,论文力求在理论层次上有较深入探索,并尝试在实际中进行运用,来评价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影响。论文分析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特点,并结合其他项目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此类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定义、内涵、特点,评价的内容等。本文认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从灾害学以及社会学、发展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治理项目实施对减少人员伤亡,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对当地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相关研究进行较多的水利、交通项目和其他一些相关项目的研究资料,从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三个方面,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每方面又包括若干二级指标。运用建立的指标体系,结合云南省新平县实际情况,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等方法对云南省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通过研究本文希望能为今后同类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些分析思路和借鉴。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依据

1.1.1选题背景

1.1.1.1宏观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大量工程项目建设运行,这些建设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地区间和各层级间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贫困差距不断扩大。于是人们不再单纯的关注经济的发展而是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只进行财务及经济可行性评估显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影响评价从项目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方面进行,判断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并针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已被应用于一些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实践中,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社会影响评价预测项目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社会问题,促进项目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1.1.1.2微观背景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再加之近年来全球地震活动频繁,人为的无序开发导致重、特大地质灾害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统计,我国除上海外,其他各省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截至2010年底,全国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共有2.8万处,1996年至2010年间,因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平均每年达1090人,因灾年均经济损失约120亿元-150亿元。

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高度重视,针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目前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已经完成全国700个县市地灾调查与区划,并初步建立了群专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也都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之前的中央相关财政经费投入每年约数千万元,到2010年时已增加至每年约14亿元。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建设目的在于提前预测地质灾害和减少灾害发生,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云南省新平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群测群防与专业预警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对于系统工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其社会功能发挥的怎样,都需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根据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和新平县监测预警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文试着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评价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目的:

(1)本文通过确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作出客观合理的分析评价,同时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达到项目目标。

(2)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类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以合理评价此类项目的社会影响。

1.2.2研究意义

以往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往往主要关注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经验表明,单纯进行经济评价不能体现项目对社会产生的所有方面的影响,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实际效果缺乏正确的评价与认识,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的实际效果与产生的影响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以避免因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促进地方发展。本文试在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过程中,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此后这类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第2章 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

 

目前国内外社会影响评价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而且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关于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名称与定义还存在分歧。在美国采用社会影响评价;英国则一般称之为社会分析;世界银行则采用社会评价;而在我国则多被称为社会影响评价或社会评价。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发展过程

上世纪 60年代以前的项目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评价项目的财务状况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现有的建设项目评价理论不能解决由项目建设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等。之后便出现了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此种分析主要评价项目经济收益和受益分配是否公平两方面,这时的社会影响评价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社会影响评价方法,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影响评价,因此被称为狭义的社会影响评价。随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评价逐渐引起重视并被单独提出来,这种评价方法就逐渐演变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项目的实施对人民生产生活、公共安全、卫生医疗、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目前独立的社会影响评价体系,被称为广义的社会影响评价。

1969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条例(NEPA),要求用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EIA)来分析评价政策、项目及规划方案在环境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首先应用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评价中。此时的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此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83年美国水资源委员会提出水资源项目社会分析应着重考虑:收入分配、生活质量、人口移民、就业、卫生、社会政治稳定、土地利用、地区生态环境、项目当地人民的态度和要求以及项目对工农业、商业的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由于英国等欧洲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在水资源开发项目中对项目在社会、政治及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称为社会分析,同时这种社会分析还强调公众的参与,认为公众的积极有效参与是实现项目成功的根本途径。

1984年时,世界银行就要求在援助项目立项和执行过程中都要先进行社会性分析与评估。1998年世界银行制定了《社会评价指南》,用于指导建设项目开展社会影响评价工作。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我国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发展过程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引进项目评价,项目评价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经济效益方面,对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提出,我国的发展战略由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影响评价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第一阶段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1989年,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估课题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工作的正式展开。1993年和1997年,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建设部相继出版《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和《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成为我国系统进行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第二阶段发展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这一时期借鉴国际上先进理论经验,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论述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的书籍,如王五英主编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1993);由吴恒安的《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后评价理论与方法》(1998)等。随后水利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也相继出台了各自领域的社会影响评价指南。2002 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是我国项目评价工作的指南。

第三阶段继续发展阶段(从21世纪初期以后)。我国政府及专家学者已逐渐认识到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并不断在许多大型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估过程中得以应用。

 

第3章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 ................. 11

3.1社会影响评价的相关概念........ 12

3.1.1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内涵................... 12

3.1.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内涵......... 13

第4章 云南省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 29

4.1基本情况................ 29

4.1.1新平县概况............ 29

 

第4章 云南省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

 

4.1基本情况

4.1.1新平县概况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行政区划面积 4223km2,其中山区面积 4139.6km2,坝区面积 83.4km2,全县有 27 万人,辖 6 镇 6 乡,自然村 1364 个。新平县内居住着彝、傣、哈尼等16种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傣族占总人口的70%,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新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区景点有: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恩河瀑布群、茶马古道、陇西世族庄园等。

新平县境内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全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56%,森林覆盖率达 61%。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县内建有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十里河电站等 9 个水电工程设施。除此,新平县矿产资源种类也很丰富,已发现矿种 37 种,占云南省探明矿种的25%,其中铁矿石、铜矿石储量较大。

目前,新平县内有大红山铁矿、大红山铜矿开采工程、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工程项目。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约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约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经济结构呈二、三、一格局。

 

结论与展望

一、论文研究总结

本论文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类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进行了较为专门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为此类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结论一: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的定义、评价内容进行了界定。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从灾害学以及社会学角度出发,笔耕文化传播,分析治理项目实施对减少人员伤亡,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以及对当地生产、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项目实施中考虑这些影响。

结论二: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体系。通过借鉴交通运输项目,水利工程项目,泥石流防治工程等项目建立了针对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应包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其中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共包括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等8项二级指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共包括城市形象的影响等共7项二级指标;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包括群众对项目的认可度、与国家政策的符合度等共计3项二级指标。同时本文还分别总结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结论三:针对新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进行了社会影响评价分析,可以看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作为特殊的公共投资项目,对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其建设实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刘艳辉.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
[2] 陈玉宝.  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单项分析指标问题分析[J]. 科技视界2012(04)
[3] 刘军伟,李华燊.  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2(01)
[4] 孙福东,魏凤荣.  应用Excel巧解模糊综合评价法[J]. 统计与决策2011(23)
[5] 陈丽,路金喜,张泽聪,孙海洲.  基于熵-AHP灰色关联法的水利水电工程社会评价[J]. 水电能源科学2011(07)
[6] 马小丁.  利益群体分析方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分析工具(下)[J]. 中国投资2011(06)
[7] 李强,史玲玲.  “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学术界2011(05)
[8] 李熙云,彭新德.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社会影响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01)
[9] 孔令强.  基于AHP及模糊理论的水库移民社会经济评价[J]. 人民长江2006(08)
[10] 徐淑雨,贾元华.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公路项目社会效益评价[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01)



本文编号:10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