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_昆明呈贡新区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与土层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2 21:14

  本文关键词: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2年

昆明呈贡新区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与土层效应研究

赵洞明  

【摘要】:众多震害实例表明,同一地点在相近更大震级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动变化并不显著,而在同一震级地震作用下场区范围内不同场点之间的地震动特点则可能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场地条件,尤其是场地土层的特性对地震动参数有极大的影响。云南省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而昆明盆地就处于重要的地震带上,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昆明呈贡新区将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区中心区域的场地土层为研究对象,建立真实的土层模型,对整个区域内的土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动响应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对该区域研究结果进行了工程地质分析。 依据昆明呈贡新区各场点工程地质勘查的土层参数建立真实场地模型,根据一种精确模拟SH波在地表层状介质中传播的递推算法来模拟该场区内各场点的地震动响应特性;确定了四条控制线,将各场点的地震动响应特性与这四条控制线确定的地层剖面属性结合进行二维剖面内的土层地震动响应特性定性分析;最后根据各场点及四条控制线的分布状况,利用kriging差值法得出场区地层表面上的振幅响应谱比分布特性,定性分析场区地面的地震动响应特性。此外,本文还针对土层地震动响应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剪切波速进行了相关讨论,研究了其统计特性以及与土层埋深的经验关系,归纳出场区内等效剪切波速的分布特征,并据此进行了场地类别的划分。 研究结果表明,在粘性土层较厚或地层中存在软土且覆盖层厚度深的区域,其地层一般由冲洪积或湖积形成的第四系土组成,土层对地震横波的放大效应显著增大,其等效剪切波速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场区的中部及北部地区。除此类区域外,场区整体的土层表现出较好工程属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昆明盆地特别是呈贡新区的工程抗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皆伟,王汝恒;土动力本构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余嘉顺,曹俊兴,鲍新毅,黄跃;表面低速层对勘探地震横波波形影响的模拟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袁晓铭,廖振鹏;圆弧形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级数解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年02期

4 薄景山,李秀领,刘红帅;土层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5 周竹生;刘喜亮;熊孝雨;;弹性介质中瑞雷面波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6 荆振杰;杜义;谢富仁;;昆明周边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J];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7 廖振鹏,,杨光;稳态SH波动的有限元模拟[J];地震学报;1994年01期

8 金星;康兰池;欧益萍;;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for small to moderate earthquakes in Fujian region, China[J];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年03期

9 余嘉顺,贺振华;SH波在表面多层介质中传播的精确模拟[J];地震研究;2003年01期

10 姜朝松,周瑞琦,胡耀雄;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J];地震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陈清军;;场地地震反应的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陈庆;项宗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现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5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刘静;廖孝江;;基于相位差谱与幅值谱的人造地震动的反应谱拟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7 钱培风;日本南兵库地震工程震害的真正教训是什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8 王晨;徐安农;蒋心学;;求解扩散方程的一类显示交替分组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安国;姚大全;沈小七;郑海刚;郑颖平;李光;;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节理的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意义[J];安徽地质;2011年01期

10 张凯;汪青松;黄素荷;;爆破振动测试在矿区的应用[J];安徽地质;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赵楠;马凯;陈彬磊;李婷;;超限倾斜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陈秀东;;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延伸服务功能的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汉云;张燎军;;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带横缝高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祁勇峰;崔建华;谢晓玲;;复杂结构进水塔抗震与稳定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杨正权;刘小生;赵剑明;赵军强;陈宁;刘启旺;;深厚覆盖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7 袁穗波;陈彰德;;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管理与保护[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爱霞;刘汉忠;秦晓东;席凤霞;;激光法与筛分法测试粗泥沙颗粒误差分析[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9 舒健骅;张亚红;尹俊杰;宋庆新;丛日晨;余文;;北京城市公园维护管理费用标准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10 张玉胜;汪文秉;;FDTD结合Mur二阶吸收边界条件分析三维散射问题时的稳定性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培雷;考虑隔墙影响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灾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折勇;直角域中圆形夹杂与裂纹反平面动力的相互作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付强;1000MW核电站离心式上充泵水力设计与结构可靠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庞世红;夹层玻璃等效厚度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6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庆堂;高压天然气管网动态模拟与壅塞流动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潮;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与桁拱轴力弯矩相关曲线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9 郜新军;地震及列车竖向荷载作用下大跨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陈榕;土工格栅加筋特性及其加筋结构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钊;桩—锚杆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鹏;基于模糊物元的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大宝;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会杰;基于变形控制的复合地基变刚度概念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翟永亮;地铁车站基坑桩撑支护体系m法设计参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夏富友;基于结构检算的公路混凝土旧桥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欢;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公路和桥涵工程检测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9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余文华;CFRP增强高强混凝土柱延性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聿贤;孙平善;章在墉;田启文;;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0年00期

2 王志良;韩清宇;;粘弹塑性土层地震反应的波动分析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01期

3 胡聿贤,张敏政;缺乏强震观测资料地区地震动参数的估算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1期

4 符圣聪,江静贝;Iwan模型用于场址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3期

5 田启文,廖振鹏,孙平善;根据烈度资料估算我国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6年01期

6 杜修力,熊建国;波动问题的级数解边界元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8年01期

7 袁晓铭,孙锐,孙静,孟上九,石兆吉;常规土类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4期

8 王绍博,丁海平;土动力参数对土层动力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9 郭恩栋,冯启民,薄景山,洪峰;覆盖土层场地地震断裂实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10 温瑞智,周正华,孙平善,杨柏坡,李山有;断层场地地震动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汉龙;;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H.M.Chung;薄层中的振幅响应:正弦近似与Ricker近似[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5期

2 Kandiah Arulanandan;Jeffrey Canclini;Annalingam Anandarajah;王治琨;;用离心机模拟地震运动[J];国外地震工程;1980年03期

3 工藤一嘉;入仓孝次郎;许晏平;;地震运动的地表地质效应联合工作组[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12期

4 冰清;地震很可能不能预报[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4期

5 阎明;安镇文;;1988年11月在里斯本召开的地震预报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选译(之一)[J];国际地震动态;1989年09期

6 杨艳;卢黎霞;龚志祥;王玲歌;崔宝雷;;谱分解技术在断层识别上的应用[J];复杂油气藏;2009年01期

7 黄中玉;多分量地震勘探的机遇和挑战[J];石油物探;2001年02期

8 郭建,马国庆,宗遐龄,赵群,黄中玉;基于微机电系统的数字检波器及其应用[J];石油物探;2005年04期

9 P.Wessel ,E.S.Husebye ,武传真;奥斯陆地堑的重力高和地震运动[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8年Z1期

10 黄东群,徐有恒;一端弹性支撑的串列双柱和并列双柱在气流中自由端的振幅响应[J];力学季刊;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贵元;;地震运动周期规律及其物理基础[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尹志恒;李向阳;魏建新;狄帮让;邓元军;;HTI介质物理模型的振幅响应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廷薯;黄佩玉;;华北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的探讨[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4 刘财;杨宝俊;杨友发;张伯军;张海江;;利用薄层振幅响应与层厚的抛物型关系反演层厚[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刘季;何立民;;高层剪力墙建筑在水平与竖向地震动联合作用下的反应[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6 李国强;;在概率意义下弹性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型叠加原理[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7 许绳铭;;闽浙大陆裂谷的地球物理特征[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陈国兴;宰金珉;;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TMD减震作用影响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蒋明先;刘运生;;远东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其动力学机制[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张鸿儒;陈英俊;;桩-土-结构系统的随机地震响应[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智勇;柔性立管涡激振动时域响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黄建亮;轴向运动体系的非线性振动研究[D];中山大学;2004年

3 贾婧;土地利用综合防灾规划及其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徐炳伟;大型复杂结构-桩-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陈小飞;磁悬浮飞轮系统振动分析与抑制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洞明;昆明呈贡新区地震地面运动的模拟与土层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胥强;曲线连续梁桥地震碰撞分析与减碰方法[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3 崔鹏举;多点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动力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马晓昕;大跨度结合梁斜拉桥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科夫;基于弹性波理论的框架地震效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谢鹏;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滕晓飞;多维地震下平立面不规则金属耗能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福海;青川县汶川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调查与监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朝福;高墩T形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田雪娟;地铁车站抗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8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