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云南大红山铁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1:12

  本文关键词:云南大红山铁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康滇地轴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元古宙铁铜矿床集中分布区,产有大量赋存于元古宙变质火山沉积岩中的Fe-Cu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近年来被认为是IOCG型矿床,但由于研究基础薄弱,典型剖析不多,其机理及配套的成矿事件仍未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因此,本论文选取该区南部有较大找矿潜力的代表性矿床-大红山铁铜矿床为对象,系统开展构造与铁、铜成矿关系的研究,理清构造体系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贡献,为矿区的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康滇地轴的IOCG型矿床研究提供典例支撑。本论文主要依托“云南新平大红山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研究”项目,开展了多次深入坑道及地表进行采样及坑道编录工作,并完成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研工作和室内研究。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和本项目在矿区野外、井下调研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以及构造成矿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从区域及矿区的褶皱、断层、火山机构、地层接触关系、侵入岩体等方面进行构造与成矿的关系分析,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矿区东西向基底断裂F1和F2控制了火山岩的分布和产出,主要表现为含矿火山岩沿F1断裂呈线性点状分布;火山岩及火山机构控制了Fe-Cu对床/体的产出及分布,体现在铁矿床/体产于下元古界红山组的变钠质熔岩中,铜矿主要赋存于下元古界曼岗河组变钠质凝灰岩和黑云母片岩中。铁铜矿化可能主要发生于古元古代,其中较早的曼岗河期,海相拉斑玄武岩间歇性喷发、喷溢,形成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岩系,并叠加了后期地幔热流形成喷流热水沉积体系,最终形成了火山灰质含铁铜矿带—泥质与炭质含铁铜矿带—碳酸盐夹炭质与泥质含铁铜矿带—碳酸盐菱铁矿带;而较晚的红山期,通过海底火山喷溢—气液交代—变质改造等作用形成了富铁矿带。不同阶段火山-沉积作用均沿东西向基底构造呈点状线性分布,严格受其控制。2.矿区的构造体系可以划分为四期:第一期的东西向构造体系,形成于南北方向的挤压环境,形成时间为龙川期,且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第二期的早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体系,形成于东西向的挤压应力下的派生的局部张应力环境,形成时间为晋宁期。第三期的北西向及晚期东西向构造体系,主要受作用于哀牢山构造带和红河深大断裂的影响,形成时间为燕山期。第四期的晚南北向构造体系,表现为对北西向的构造体系产生左行扭性的改变,主要形成于新构造运动时期。3.识别出主要的构造期次与成矿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期与成矿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期东西向构造是矿区的基底构造,起着控矿、控岩、导矿(如F1、F2断层)、容矿(如底巴都背斜、大红山向斜)的作用,第二期的北东向构造对矿体有明显的加富作用(280、340中段北东向断层附近矿体富化较好),属于配矿、导矿构造。第三期的北西向构造主要为破矿构造,对矿体的完整性、连续性产生影响。4.受构造控制的接触带与成矿关系密切。如在红山组火山岩与曼岗河顶部大理岩接触带附近为Ⅱ 1矿体富化最强部位,并且大红山铁矿深部辉绿岩体与红山组火山岩接触带或构造接触带周边,近年来陆续找到了多个小矿体,多含铜富铁(TFe50%),热液充填成矿特征显著。5.晚期沿F1、F2断裂侵入的辉绿辉长岩具有破坏矿体的连续性和配矿加富矿体的作用。F1、F2的多期活动,导致辉绿辉长岩的侵入,对原有的矿体进行交叉分割,破坏其连续性,但同时由于辉绿辉长岩及岩浆的热液作用使矿区变钠质围岩、早期的辉绿辉长岩发生钠化并析出铁质,对矿床产生富化作用。如Ⅳ号矿体的形成。6.受构造控制的火山活动中心控制了整个矿带(Ⅰ、Ⅱ、Ⅲ、Ⅳ、Ⅴ、Ⅵ、Ⅶ号矿带)的形成与分布,或接近喷发中心、或距喷发中心稍远地火山锥上、或分布在火山口与火山口之间的凹部地带。整个火山喷发中心向外矿体依次变薄,并由铁矿变化为铁铜矿。7.从280m、340m、370m中段TFe和MFe品位等值线变化图和坑道编录图可知:Fe主要分布方向为北东、北西,其次是东西方向;Fe受断层控制明显,北东向断层对矿体起加富作用,北西向断层起贫化和破坏矿体的作用;Fe整体品位较高,辉绿辉长岩接触带附近MFe占TFe比例较高,辉绿辉长岩对矿体有一定的富化作用。Fe矿体受地层控制,分布于红山组地层中。
【关键词】:云南 大红山 IOCG 构造体系 构造期次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3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3-14
  • 1.2 构造与成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 大红山矿区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18
  • 1.5 本文主要工作量18-20
  • 第二章 区域地质20-33
  • 2.1 区域地层21-24
  • 2.2 区域构造24-26
  • 2.3 区域岩浆岩26-28
  • 2.3.1 红山期27-28
  • 2.3.2 龙川期28
  • 2.3.3 晋宁期28
  • 2.3.4 加里东期28
  • 2.3.5 燕山期28
  • 2.4 区域变质作用28-29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9-31
  • 2.5.1 磁性特征29-30
  • 2.5.2 放射性特征30
  • 2.5.3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30-31
  • 2.6 区域矿产31-33
  • 第三章 矿区地质33-53
  • 3.1 地层33-36
  • 3.2 构造36
  • 3.2.1 褶皱36
  • 3.2.2 断层36
  • 3.3 岩浆岩36-40
  • 3.3.1 变质火山~沉积岩36-38
  • 3.3.2 侵入岩38-40
  • 3.4 矿体地质特征40-53
  • 3.4.1 矿带特征40-46
  • 3.4.2 矿石及脉石结构构造46-49
  • 3.4.3 围岩蚀变49-51
  • 3.4.4 成矿阶段划分51-53
  • 第四章 大红山矿区构造体系53-65
  • 4.1 基底构造形式53
  • 4.2 盖层构造形式53-54
  • 4.3 东西向构造形式54-57
  • 4.4 北西向构造形式57-59
  • 4.5 南北向构造体系59
  • 4.6 北东向构造体系59-60
  • 4.7 火山机构60-64
  • 4.8 构造期次划分64-65
  • 第五章 大红山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分析65-101
  • 5.1 康滇地轴对成矿的影响66-69
  • 5.2 大红山矿区构造体系与成矿69-73
  • 5.2.1 东西向构造体系与成矿69-71
  • 5.2.2 北西向构造体系与成矿71
  • 5.2.3 南北向构造体系与成矿71-72
  • 5.2.4 北东向构造体系与成矿72
  • 5.2.5 构造在时间上与成矿的关系72-73
  • 5.3 断裂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Fe的富集规律73-96
  • 5.3.1 断裂构造的地球化学特征73-77
  • 5.3.2 Fe的富集规律77-96
  • 5.4 火山构造对矿体的影响96-98
  • 5.4.1 火山机构对成矿的影响96-98
  • 5.4.2 次火山岩体与成矿的作用98
  • 5.5 地层接触带与成矿的作用98
  • 5.6 辉绿辉长岩及与成矿的关系98-101
  • 第六章 结论101-103
  • 致谢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9
  • 附录109-110
  • 附图110-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有才;徐万寿;曹永芬;;大红山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发展现状[J];现代矿业;2013年11期

2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大红山铁矿)[J];云南科技管理;2010年03期

3 陈亚斋;;合理利用资源 发挥大红山的铁矿资源优势[J];矿业快报;2006年02期

4 李才琴;王旭峰;张天武;;预应力锚索加固大红山铁矿箕斗竖井边坡[J];云南地质;2012年04期

5 李登江;;预应力锚索在大红山铁矿采矿工业场地2~#滑坡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年05期

6 余南中;张岚;;大红山铁矿400万t/a项目建设的经济评价[J];有色金属设计;2008年03期

7 周富诚;韩先智;;创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山[J];云南科技管理;2013年05期

8 郭军;;陀螺仪定向在昆钢大红山铁矿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9年S1期

9 黄光洪;大红山铁矿胶带斜井突然涌水治理措施[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2期

10 白生顺;;大红山地区铜成矿浅析[J];甘肃科技;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南中;;大红山矿区扩产设计中的风险和对策[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徐炜;蔺朝晖;李金恩;;大红山铁矿顶板岩层冒落特性研究与实践[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3 彭成善;沈立义;;大红山铁矿50万t/a选矿自磨、半自磨试验及相关问题的探讨[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雪明;;大红山400万t/a采矿工程采矿新模式的探讨[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军;;陀螺仪定向在昆钢大红山铁矿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迎国;雷晴宇;;磁场筛选机在大红山铁矿400万t/a选厂工业试验[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志强 李智春;大红山的惊叹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喻波 杨晓虎;大红山:精神和灵魂的“结合体”[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跃;大红山铁矿在玉溪崛起[N];玉溪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毅 李犁 杨建华 成淇平;大红山:昆钢新“粮仓”[N];云南日报;2007年

5 晓一;昆钢大红山矿实现4个“中国之最”[N];中华建筑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跃;昆钢大红山铁矿创造五个全国之最[N];玉溪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杜少凌 杨新红;昆钢大红山铁矿采选工程进展顺利[N];云南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白鹤林;巴里坤县大红山金矿建设初具规模[N];哈密日报(汉);2012年

9 蒋贵友 辛宣;县企携手创辉煌[N];云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跃;“两矿”提速为新平插上腾飞的翅膀[N];玉溪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军伟;云南大红山铁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金航;云南大红山铁精矿输送管道SCADA系统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云南大红山铁矿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8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