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利用台阵技术探测中地幔散射体

发布时间:2017-05-17 11:17

  本文关键词:利用台阵技术探测中地幔散射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洋板片在地球深部的俯冲形态非常复杂,而小尺度的板片因缺乏高频数据其分布还约束较少。本文分析了中国东北地震台网(NECESS Array)记录的西太平洋俯冲带(从东印度尼西亚到汤加地区)的4个深源地震在P波初至之后20-50秒之间到达的地震尾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两种台阵数据分析方法——四次方根速度谱分析和波束功率分析技术约束P波后波至的慢度与方位角。我们的分析显示,这些尾波的慢度值比P波稍低,方位角也稍偏于大圆路径方向。结合一维人工合成理论地震图的计算结果,我们认为P波初至后的尾波是震源下方的散射体导致的S转换成P(SdP)震相。我们发现的总共五个散射体分布在研究区域下方700-1110 km深度范围内。对于这些分布在中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地震散射体,最可能是的解释是古老的俯冲海洋地壳。我们的观测显示海洋地壳至少部分地从俯冲的海洋岩石圈剥离出来并且大规模地聚集在俯冲带下方的中地慢,尤其在西太平洋俯冲带。
【关键词】:海洋地壳 体波 俯冲过程 台阵资料 地幔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课题背景9-11
  • 1.2 台阵技术11-12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12-13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提要13-14
  • 第2章 原理与方法14-24
  • 2.1 地震转换波测深原理14-15
  • 2.2 数据处理方法15-21
  • 2.2.1 集束分析16-18
  • 2.2.2 速度谱分析18-19
  • 2.2.3 N次根倾斜叠加19-20
  • 2.2.4 波束功率分析20-21
  • 2.3 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21-24
  • 2.3.1 正交归一化方法21-23
  • 2.3.2 理论地震图软件Qseis23-24
  • 第3章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24-36
  • 3.1 研究过程24-34
  • 3.2 结果分析34-36
  • 3.2.1 东印度尼西亚区域35
  • 3.2.2 所罗门区域35
  • 3.2.3 汤加区域35-36
  • 第4章 讨论36-42
  • 4.1 S波到P波转换还是P波的反射?36-38
  • 4.2 低速体还是间断面?38
  • 4.3 低速体的地震属性38
  • 4.4 分离的海洋地壳还是整体的板块?38-40
  • 4.5 俯冲海洋地壳的在地慢中的迁移过程40-4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2-44
  • 5.1 结论42
  • 5.2 闪光点与不足42-43
  • 5.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43-44
  • 参考文献44-52
  • 作者简介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延路;汪荣江;周蕙兰;;对计算水平分层介质响应正交归一化法的改进(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臧绍先,宁杰远;西太平洋俯冲带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延娜;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南大陆东部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利用台阵技术探测中地幔散射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3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