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pdf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09-28 09:14

  本文关键词:测绘类技能大赛的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zhangbing32159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技能竞赛的教学正效应——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技能竞赛的教学正效应——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舅型壁曼重塞幽堂渣鎏一、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测量技能竞赛中。各参赛项目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家的精心设计,来源于日常教学,同时又高于日常教学。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让选手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引领学校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各项目考核标准是按照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按工作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若能将竞赛项目内容的学习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对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出合理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就能确保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常州建设高职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将非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内容调整如下(见表I):表1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任务l认识、使用水准仪任务10地形图识读和使用三、大比一,高程任务2高差测量任务Il坐标测量例尺地形控制测量任务3图根水准路线测量任务12碎部测量图测绘任务4四等水准路线测●任务13绘制地形图任务5认识、使用全站仪任务14高程测设任务任务6测回法测角测距四、施工任务15界址点放样任务二、平面任务7全圆方向观测法放样任务16规划道路任务控制测量任务8支导线测量任务17建筑物定位面放样任务9闭合导线测量五、竣工涓●任务18竣工测量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加强了水准仪、全站仪、施工放样、数字测图等生产常用设备与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去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测绘知识与技术,同时将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技能竞赛项目融入其中,更加适应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二、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技能竞赛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因此,要求各院校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一)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通过信息的收集、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项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如在进行四等水准路线测量这一任务教学时,可以先将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尝试入手,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任务驱动法:将相应的知识点融人任务之中,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进行认识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选用此种教学方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三)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工程案例进行生在考核中有其他多名同学对其观察、记录。由于测评者也是技训者,他们的观察是全面而又细致的,学生普遍反映“在测试过程中感觉受到了全方位考核,考虑的问题更多、更细,有些平时不在意的事突然感到很重要,却一时又不知如何处理。测试中情绪波动更大,碰到操作顺利时自信心虽明显提升但仍事事小心;但若出现仪器操作不顺或操作错误,就会脸红、心跳加速,有时紧张得手都不听使唤,连继续下去的信心都没有”。因此,任务测试对教师而言更重要的目的是,在测试中通过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去发现其技训中隐藏的一些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起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必将会使学生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心理稳定性得到增强。园(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万方数据讧苏教育·职业教育取课程与教学11 责任编辑王琳主持人:唐志华《数学》第八章“直线与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唐志华【摘要】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学科。直线与圆的方程属于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它侧重于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形象思维的特征,综合了平面几何、代数等知识,涉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公式、直线与圆的方程等知识。【关键词】直线和圆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本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圆的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本章在内容的选择及呈现方式上与以往的处理有所不同。其一,通过观察和探究一些生活现象或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本章的概念或内容要点;其二,初步涉及一些线段或圆弧(半圆)的图形与方程,使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与方程的关系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下面,笔者对本章的教学内容分节给出在学习准备、探究、教学过程及例题处理等方面具体的教学建议。(一)8.1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2课时)本节的学习是在向量的差、模、数量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两点问的距离由两点的位置确定,也就是由两点的坐标确定。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时,必须用相应坐标作差,再求它们的平方和,最后再求其算术根。结果的根式一般要求化成最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建立坐标系。找到这两点的坐标,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教学中点坐标公式时。可以尝试小组合作讨论法: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坐标系内取两点。查得它们的坐标,再找到联结这两点的线段的中点,再查中点的坐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中点坐标与两个端点坐标的关系。由此加深对中点坐标由两个端点的坐标确定的理解,即:线段中点的坐标是两个端点相应坐标和的一半。(二)8.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课时)教学本节内容时,可先组织同学回忆坡度的概念:坡度=升高量/前进量。以及正切的定义:点P(x,劝是角d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则t,ana--'#/x(a≠k'rr+'a/2,||}∈Z)。接着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确定一条直线的办法。了解除了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外,已知直线过某个点的情况下,如果再知道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能确定直线。至此,就可以很自然地来研究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倾斜程度可以根据它与X轴相交的角来规定: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z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作这条直线的倾斜角(与z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规定为00)。这个规定自然、清楚、易接受,但角的大小运展示,介绍案例情况,由学生去讨论处理的办法和结论,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理解和学习。如在进行高差测量任务学习的时候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二个工程实例的展示,通过如何将已知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人手引入高差测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差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圈【参考文献】[1]姜留涛,翟翊.测绘类技能大赛的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测绘通报2012(11):102-104[2]李胜明.借力技能竞赛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J].职教论坛,2012(5):55-59[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55-59[4]宁津生,翟翊,宋伟东等.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一“首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比赛”经验总结[J].测绘通报,2009(10):1 ̄4(作者单位:江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测绘类技能大赛的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5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