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西昆仓造山带丘克苏花岗岩与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构造意义及其成因研究(2)

发布时间:2014-09-03 09:41

1990至2000年间,由于国家资金投入较少,因此该区域工作开展的较少,工作区块及研究手段并无大的调整,基本可以看做是对八十年代工作的补充。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开展研宄工作,比如丁道桂、潘桂棠、李继亮、肖序常、贾群子、姜耀辉、张传林等。
.............................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大地构造概况
2.1.1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西昆企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东起东昆企,西接帕米尔高原,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古亚洲构造域”接壤、转换的重要地带。青藏高原西北缘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地体(块)、多缝合带”的构造格局,自北而南存在着五条缝合带、划分出四个构造单元(Pan, 1996),它们分别是: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西昆企地体,麻扎-康西瓦缝合带,甜水海地体,红山湖-乔尔天山缝合带,喀_昆企地体,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科希斯坦地体,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图1-1)。狭义的西昆企造山带即西昆企地体(即某些学者称“南昆企”),在北部以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和塔里木地体南缘(即某些学者称“北昆仓”)相拼接,在南部以麻扎-康西瓦缝合带与甜水海地体相拼接。
2.1.2奥依塔克-库地-其曼于特缝合带
该缝合带首先为(潘裕生,1994)所提出。位于奥依塔克-库地-其曼于特一线,总体呈NW-SE走向,向南呈弧形凸出,分割了塔里木南缘(也称北昆仓地体)和西昆企地体(也称南昆仓地体)。缝合带由一系列断续分布的断裂带和蛇绿岩套组成,宽度大体上在几十米至几百米之间,挤压破碎、两侧朝性剪切变形都极为强烈(李永安等,1995;王元龙等,1997)。断裂面在库地至其曼于特可见大多倾向南西、倾角约为40-70°,(王元龙等,1997;韩芳林,2003)。在不同位置可见有沿断裂带就位的侵入岩体,例如库地附近的128岩体(袁超,2003;Liu et al., 2013)和其曼于特细粒辉长岩(韩芳林,2002)。
蛇绿岩套是缝合带的重要组成岩石单元,也是识别构造缝合带的重要依据,对于大洋的产生和俯冲消减、消失的构造反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中目前己经发现的蛇绿岩套主要为三个:即奥依塔克蛇绿岩套、库地蛇绿岩套和其曼于特蛇绿岩套。
库地蛇绿岩套是三个蛇绿岩中发现最早、资料较多和研宄程度最高的蛇绿岩套,位于新藏公路沿线133-156公里之间,主要呈构造透镜体夹于两侧的前震旦纪变质地层中(李荣社等,2007),前人认为主要岩石组合包括下部变质橄榄岩、超镁铁质堆晶岩、层状辉长岩以及上部强烈片理化的基性火山岩、杂色火山碎屑岩和顶部的复理石盖层组成(王元龙等,1997;潘裕生,2000);而后来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超基性岩和其他岩组之间为断裂构造接触,库地蛇绿岩的组成部分可能并不包括上部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顶部的复理石建造(方爱民等,2000;张传林等,2004)。有研宄表明库地蛇绿岩是一个仰冲型的蛇绿岩(Wangetal. 2002; Yuan et al. 2005),在剖面上表现为一套自北东向南西的推覆构造系统(图2-1,将图3-lb移至此),因此它所代表的闭合洋盆位置可能还要位于当前位置的北西方向(李永安,1995)。丁道桂等(1996)对纯橄岩、辉橄岩和辉长岩的组合作了 Sm-Nd同位素等时线测年,给出651±53 Ma的年龄;肖序常等(2003, 2005)对下部的石英辉长岩进行了 SHRIMP-II浩石U-Pb定年,得到了510±4Ma的年龄,并认为这可以代表后期蛇绿岩分异的时代。张传林等(2004)对侵入于纯橄岩的伟晶辉长岩脉进行错石U-Pb定年,得到525±2.9 Ma的年龄。因此,库地蛇绿岩的形成的时代至少应早于525Ma,也就是至少早于中寒武世。而周辉等(1998)在库地蛇绿岩中也发现了早古生代Cb-S的放射虫,表明库地蛇绿岩确实能够代表早古生代洋盆。
.............................

2.2区域地层、岩装岩
2.2.1地层
本文研究区域所涉及的主要是西昆企分区,包括西昆企地体(南昆企)和塔里木北缘(北昆企)部分。区域上分布最广泛的是前寒武系和古生界,在此主要介绍前寒武系与古生界的地层资料,中新生世地层因与本次研究关系不大,故不再做介绍。本区的前寒武系地层主要为绿片岩至角闪岩相的中-古元古界变质岩;古生界以海相地层地层为主、有零星的陆相地层分布。现将区域的前寒武系、古生界地层简介如下,未注明引用的资料均来源于潘裕生(2000)《嗜喇昆企山-昆企山地区地质演化》和李荣社等(2008)《昆企山及邻区地质》两本重要的区域地质专著。
(一)前寒武系:
缝合带两侧的塔里木地体南缘(即北昆合)和西昆企地体(南昆企)中都广泛分布有前寒武系地层(图2-1),厚度很大,但均无相关古生物化石证据。
缝合带北侧的北昆众地体中含有早元古甚至太古代的基底,与塔里木地块的基底类似,因此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赞成其为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本文也称其为塔里木南缘,其基底主要由一套混合岩与片麻岩组成,岩石类型包括混合岩、混合岩化绿片岩、角闪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结晶片岩、板岩和大理岩等。前人从北昆仓片麻状花岗岩中获得了 2.2Ga的年龄(许荣华等,1994;潘裕生,2000),Zhang et al. (2007)对其进行 SHRIMP U-Pb 定年,认为期形成于2.3~2.4Ga,并在约1.9Ga发生了变质。缝合带南侧的西昆企地体同样具有古老的基底,在其正片麻岩中也获得过2.1~2.8Ga左右的错石U-Pb和Sm-Nd模式年龄(胡霭琴等,2001;孙海田,2003)。缝合带两侧的塔里木地体南缘和西昆企地体均具有相似的、古元古甚至新太古界古老结晶基底,暗示了西昆企地体极有可能曾经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由其裂解而来。
潘裕生(2000)将西昆企地区的中元古界分为下部的赛图拉群和上部的桑株塔格群。其中赛图拉群主要位于赛图拉以北,视厚度大于5650米,多为区域上的花岗岩类所侵入。其下部为灰质烁岩(“碌屑灰岩”),夹有绿泥石石英片岩;中部为大理岩及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互层;上部为大理岩。王玉珍等(1987)发现该套变质地层被1.57Ga的花岗岩(“托赫塔克鲁姆岩体”)侵入,表明其变质时代的下限至少为中元古代早期。桑株塔格群位于赛图拉群北侧,潘将其分为三个亚群,其中下、中亚群是连续剖面,下部主要岩石类型有:角闪岩

本文编号: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8417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