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西昆仓造山带丘克苏花岗岩与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构造意义及其成因研究(3)

发布时间:2014-09-03 09:41
、片岩,夹有千枚岩、大理岩、石英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等,厚1500~3000m;中部亚群主要为片岩、石英岩及大理岩和变质砂岩互层,厚2500~3000rn。上部亚群则被潘(2000)划分到新元古界。
..................................

2.2.2岩浆岩
西昆仓造山带区内岩衆活动十分强烈,在区域上大量出露,从新元古代到新生代各个时代均有分布。侵入岩以中酸性花岗质岩基为主,出露面积约占全区1/5,整体上沿缝合带走向呈NW-SE向带状分布(姜耀辉等,1999c)。西昆公造山带中出露的侵入岩整体上分为两个带,即北带和南带:其中北带以出露古生代(以早古生代为主,图1-1,2-1)为主,南带则以早中生代侵入岩为主;北带主要分布于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南侧、西昆仓地体的北部,而南带主要分布于麻扎-康西瓦缝合带北侧、西昆企地体的南部(图1-1)。区域上的火山岩以晚古生代为主,分布于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沿线。这两条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带可能代表了西昆企经历的两个不同的造山旋回;前人对区内己知的岩楽岩可靠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廖世勇,2010; Jia et al., 2013; Jiang et al.,2012; Liu et al. 2013),第一造山旋回的岩奖作用开始于早寒武世,结束于早泥盆世;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岩装沉寂期;第二造山旋回的岩菜作用可能开始于早石炭世,结束于中三叠世。
本次研究主要着眼于第一个构造旋回的岩装作用,即早古生代,故将区域上较为可靠的早古生代-早泥盆世同位素测年资料整理如下(修改自廖世勇,2010):



................................

第三章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18-
第四章样品和分析方法 -24-
4.1样品采集   -24-
4.2分析方法   -24-
4.2.1SHRIMP 锆石 U-Pb 定年     -24-
4.2.2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24-
4.2.3锆石原位Hf同位素    -25-
第五章分析结果     -27-
5.1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     -27-
5.2全岩地球化学  -31-
5.2.1 寄主岩   -31-
5.2.1 包体                   -32-
5.3锆石原位Hf同位素 -39-
.........................

第六章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6.1寄主花岗岩成因
丘克苏花岗岩属于高钾韩碱性系列岩石,并且具有相似于纯地壳部分溶融体的Mg# (除了 SiCb最高的样品(X10-8-1)和最低的样品(X10-4-1))(图5-4),表明它们可能由地壳岩石的部分溶融形成,且没有明显的幔源岩衆的加入。这些花岗岩为弱过锅质(ASI=1.01-1.06),而非强过招质,表明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成岩都发生了部分溶融,二者皆作为物源对岩衆成分有所贡献;丘克苏花岗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认识(图5-6 a)。丘克苏花岗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西昆企地体的前寒武变质火成岩,也不同于变质沉积岩(图5-6a),这意味着前寒武变质火成岩基底或者变质沉积岩基底单独培融都无法形成这样的花岗质岩楽。相反,变质火成岩与变质沉积岩的混合源区的部分馆融可以形成这样的高钾韩碱性长英质岩装(图5-6 a)。这些花岗岩随着Si02含量的变化具有变化非常大的Sr-Nd-0同位素组成(图5-4),暗示了相对于部分溶融作用,岩楽的结晶分异作用的影响可能是不重要的。它们的化学成分变化可能更主要归因于源区成分和部分馆融程度的不同。

本文编号: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8417_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