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辽中凹陷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09 08:25

  本文关键词:辽中凹陷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新构造运动 晚期成藏 新近系 辽中凹陷北部


【摘要】:辽中凹陷是渤海海域一个重要的富烃凹陷,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但是,长期以来,辽东湾坳陷被认为是早断早衰型盆地,晚期新构造运动不活跃,新近系勘探没有获得重要突破。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等资料分析表明,由于辽东凸起的晚期隆升,辽中凹陷北部晚期具有较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晚期断裂发育,且具有伸展和走滑的双重特征。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辽中凹陷北部不仅发育了大规模的浅层圈闭,而且在新近纪成为整个辽东湾坳陷的沉积沉降中心,改善了辽中凹陷北部的新近系储盖组合。同时,晚期断裂活动增强,不仅为辽中凹陷北部浅层圈闭提供了通畅的油气运移通道,也为晚期成藏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使得辽中凹陷北部新近系具备了良好的成藏条件。通过对辽中北洼新构造运动及其成藏条件的新认识,辽中凹陷北部浅层获得了重要的勘探发现。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编号:2011ZX05023)”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P618.13;P736.1
【正文快照】: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编号:2011ZX05023)”部分研究成果。徐长贵,彭靖淞,柳永军,等.辽中凹陷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中国海上油气,2016,28(3):20-30.Xu Changgui,Peng Jingsong,Liu Yongjun,et al.Neotectonic movem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乃梁,杨景春;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报;1981年02期

2 翁臻培;;云南省勐连县区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特征[J];上海地质;1982年02期

3 张荣昌;新构造运动幅度的确定[J];中国地质;1986年08期

4 谢宇平;;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现状[J];世界地质;1987年02期

5 苏生瑞;;新构造运动对关中西部滑坡的控制[J];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6 李龙堂,米文宝;宁夏新构造运动对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7 伊玛木·塔依尔;新疆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初步探讨[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叶定衡;王新政;赵玉敏;;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94年00期

9 周秉根,潘宝林,王心源,张建春;黄山新构造运动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江兴亮;新构造运动对现代地形的影响[J];池州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隆瑞;;中国大陆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幅度和速率[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8)[C];1995年

2 张烽龙;杨湘奎;祁福利;荆卉;;试论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特点[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叶定衡;王新政;赵玉敏;;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6)[C];1995年

4 全旭东;;因格井凹陷新构造运动与砂岩铀成矿条件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傅建利;王书兵;蒋复初;李有利;;晋豫间新构造运动与黄河贯通(摘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6 唐贵智;陶明;;长江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91年

7 易明初;;渭河地堑盆地新构造运动及其基本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8 王铠元;孙克祥;段彦学;;滇西地区新构造运动几个问题的探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9 张玉谦;;西昆仑—阿尔金地区新构造运动概述[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构造地质·地质力学[C];1979年

10 何浩生;何科昭;朱照宇;;云南剑川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云南高原隆起问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琪;杭州湾地区北西向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骐;新构造运动对加吾金矿床赋存状态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黄映聪;西藏门巴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3 何付兵;内蒙古东乌旗中蒙边界地区新构造运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陈利贞;索伦—乌兰浩特地区新构造运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李军敏;长春—四平地区新构造运动[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智勇;新构造运动对贵州西部岩溶石漠化演化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7年

7 吴雪梅;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新构造运动及抬升机制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李达;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人杰;基于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的渤中坳陷东部新构造运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赵帅;基于DEM的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本文编号:1269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69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