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一个典型南海北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观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1 04:00

  本文关键词:一个典型南海北部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观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内孤立波 第二模态 潜标 观测 南海


【摘要】:第二模态内孤立波在海洋中极少被观测到。本文基于潜标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对南海北部陆架区的一个典型第二模态内孤立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流核出现在135m深度处,其最大水平流速为0.66m/s,传播方向为西偏北58°。沿传播方向的内孤立波流速分布在80~170m的深度范围内,而与传播方向相反的逆流出现在海表和海底附近。垂向模态分析表明,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水平流速的垂向结构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能量计算结果显示其动能密度的垂向积分可达14kJ/m~2,而波峰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动能估算值为5.98 MJ/m。尽管该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动能比陆架区第一模态内孤立波小1个量级,但其高达0.045s-1的流速垂向剪切约为典型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2倍,表明其导致的混合可能更强。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分类号】:P731.2
【正文快照】: 1引言海洋内孤立波(internal solitary wave,ISW)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强非线性特征的海洋内波,也被称为非线性内波。由于极窄的波宽,内孤立波的非静力频散效应不可忽略,其与非线性变陡效应间的平衡能够令内孤立波在传播过程中保持波型不变。内孤立波引起的极强突发流和等密度面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慧;蔡旭晖;宋宇;;南海北部海面风场和平均海流场模拟[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汪洋;;南海北部边缘地壳成分及流变学非均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珍;周蒂;庞雄;陈长民;孙龙涛;;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海斌;耿建华;方银霞;;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万玲;姚伯初;曾维军;吴能友;;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韦振权;易海;帅庆伟;钱星;林珍;张莉;;南海北部西沙-双峰海域构造分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吴时国;董冬冬;袁圣强;张功成;;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含油气系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海斌;吴能友;张健;江为为;郝天珧;;南海北部陆缘白垩纪中期大陆边缘体制转变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9 周昌范;张海启;;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前景展望[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10 丘学林;;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深部地壳结构和构造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讯;中石油南海北部矿权区勘探获重要成果[N];海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钟敬忠邋通讯员 廖庆玉;琼粤海事首次南海北部联合巡航[N];中国水运报;2008年

3 徐海 李洁尉;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大气田[N];中国海洋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陈惠玲;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梁钢华;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记者 梁钢华;南海北部可燃冰资源初步探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记者 罗茜 通讯员 徐海;“实验3”号船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再度起航[N];中国海洋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孙楠;南海北部低压“捣乱” 南方多地旱象“露脸”[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徐海 李洁尉;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1年

10 记者 梁钢华;南海北部可燃冰储量达185亿吨油当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军;南海北部多波束海底地貌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张峤;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高金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洋陆过渡带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4 陈蔚芳;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季节变化及其调控过程[D];厦门大学;2008年

5 孙启良;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逸散系统与沉积物变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王霄飞;南海北部陆坡东西段新构造的异同及对BSR分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宫响;南海北部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特征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吴仕虎;南海北部中生代陆缘海盆地沉积演化过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董冬冬;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张善武;基于变系数KdV-type理论模型的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梁英;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D];厦门大学;2005年

2 任佳宇;东海与南海北部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煤系烃源岩的控制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赵卫;南海北部早期破裂阶段沉积记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友开;内孤立波反射与相互作用实验及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特征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于博;南海北部内孤立波能量和水体输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张晓飞;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喻涛;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有机质的来源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王金宝;南海北部浮游生物中的放射虫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9 张R,

本文编号:1277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77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