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11 18:28

  本文关键词: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 中尺度涡 长驻涡列 驻波模态 罗斯贝标准模态


【摘要】: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d),海洋中水平直径在10~500km、持续时间由数天至数月之间的水平旋转水体通称为中尺度涡。南海中尺度涡最早发现于1956年,60a来的观测与研究表明,南海是中尺度涡多发、频发海区。南海中尺度涡研究大致经历了早期发现、将中尺度涡当作单体运动现象研究、统计分析和当作群体运动现象研究等阶段,本文概要评述南海中尺度涡研究发展史和近年最新研究进展。经过60a的观测与研究,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包括三维结构和运动学,已大致清楚。南海中尺度涡全年皆可发生,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1 000m的深海盆,其中吕宋海峡以西和海盆西边界最为集中,气旋式冷涡和反气旋式暖涡发生概率大致相同。南海中尺度涡海面半径大多分布在50~150km,半径随水深减小,平均水平尺度比太平洋的涡旋要小。涡旋个数逐月变化,但季节规律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约20%,但与ENSO无明显对应关系;年平均个数的统计结果不一,最少11个·a~(-1),最多49个·a~(-1)。南海中尺度涡旋转流场从表层一直延伸到海底,流矢量表层(100m)最大(可达40cm·s~(-1)),随水深减小,2 000m仍可达3.5~5.0cm·s~(-1),但相对涡旋中心不对称,涡轴线向西倾斜。南海中尺度涡以2.0~9.0cm·s~(-1)的速度向西传播,低速区分布在深海盆东边界和西南部分海域。海面涡度平均值在5.4×10~(-6)~20×10~(-6) s~(-1)区间,高于太平洋平均值。近期研究把南海中尺度涡视为群体运动现象,先后提出长寿涡列、驻波模态和罗斯贝标准模等新概念。关于南海中尺度涡的发生机制,前人多认为黑潮和南海局地为起源。最新观点认为以罗斯贝波和中尺度涡为表现形式的太平洋中尺度扰动直接进入南海,并与海盆固有振荡模态发生共振,从而构成太平洋起源。而南海中尺度涡耗散过程、中尺度涡与其他海洋过程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地球与海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气旋对琼东上升流动力过程和物质输送的影响机制研究(41476009);台湾海峡与吕宋海峡水体交换及相互作用研究(U1405233)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项目——粤西陆架环流的调控机制研究(YQ2015088) 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项目——热带气旋对上升流动力过程的影响机制(GDOU2016050240)
【分类号】:P731.2
【正文快照】: 南海(South China Sea,SCS)是西太平洋最大边缘海。南海是一个近封闭海盆,其南、北、西三面被陆地包围,东面被大致南北走向、由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链与北太平洋隔开。吕宋海峡位于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南北宽约400km,是南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水交换主要通道,同时为自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初,蔡文理,李立,徐德伟;南海东北部海域中尺度涡的季节和年际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3年03期

2 王桂华,苏纪兰,齐义泉;南海中尺度涡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3 林宏阳;胡建宇;郑全安;;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特征的统计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1期

4 尚晓东;徐驰;陈桂英;练树民;;海洋中尺度涡的机械能及其源汇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5 徐驰;陈桂英;尚晓东;黄瑞新;;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3年02期

6 顾玉荷;小知识——中尺度涡[J];海洋科学;1979年03期

7 程旭华;齐义泉;;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全球中尺度涡的分布和传播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8 李熙泰;张钟哲;王喜风;;马里亚纳海沟东西两侧海域中尺度涡的海面高度计观测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姬光荣,陈霞,霍玉臻,贾同军;一种海洋遥感图像中尺度涡的自动检测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2年02期

10 林鹏飞;王凡;陈永利;唐晓晖;;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变化规律Ⅰ.统计特征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4年

2 金宝刚;张韧;王桂华;;吕宋海峡以东中尺度涡变化规律研究[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正光;中尺度涡[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王世红;反向动能级串的全球分布特征,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在涡平衡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何忠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及其邻近海域中尺度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桂华;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高劲松;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及北部湾环流结构与生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王大奎;南海中尺度涡涡动动能和涡致热量输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垞永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统计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刘丽娜;基于高度计数据与数值模式的中尺度涡探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赵越;中尺度涡环境下声传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崔凤娟;南海中尺度涡的识别及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程建婷;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探测及其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6 林鹏飞;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毕经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太平洋中尺度涡克里金提取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郑聪聪;北太平洋中尺度涡现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9 刘聪;中尺度涡对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的影响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倪钦彪;吕宋海峡附近中尺度涡的统计特征和复合三维结构[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9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79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