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南海西南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地震海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1:03

  本文关键词:南海西南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地震海洋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 上升流 地震海洋学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一套从反射地震数据提取反射强度、反射体倾角和反射体波动振幅等属性参数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南海西南海域.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南海西南海域在夏季主要的海洋学现象为西南季风诱发的冷流.它首先在越南东部海域自南向北流动,然后在约12°N附近开始向东弥散.海表面表现为温度低异常和海面高度低异常;水体内部则表现为以温度低异常为特征的底层冷水上涌.同时,由于地震海洋学数据具有高横向分辨率和全海洋深度成像的优点,从计算结果中还可以识别出3个视宽度为~20 km的上升流区;其上涌的视幅度约为50~150 m,且在不同的深度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的结果可以为南海西南海域夏季上升流的精细化、定量化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数据支持;这套方法在其他海域的扩展应用也有望成为研究海水垂向分布横向变化的有力工具.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重点项目(91128205)资助
【分类号】:P738
【正文快照】: 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2.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1.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杨胜雄;刘伯然;陈江欣;耿明会;;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内孤立波的结构特征[J];科学通报;2015年10期

2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3 ;Estimation of seawater movement based on reflectors from a seismic profile[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2年05期

4 宋海斌;;南海深海物理过程与地质过程的关系探讨[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3期

5 宋海斌;Luis Pinheiro;王东晓;董崇志;宋洋;拜阳;;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辉;宋海斌;;南海西南海域夏季上升流的地震海洋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2 陈江欣;拜阳;关永贤;杨胜雄;宋海斌;刘伯然;;海底边界层异常(地震海洋学)反射地震特征的地球物理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3 拜阳;宋海斌;董崇志;刘伯然;陈江欣;耿明会;;地震海洋学方法在海洋混合参数提取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南海内波和地中海涡旋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7期

4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杨胜雄;刘伯然;陈江欣;耿明会;;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内孤立波的结构特征[J];科学通报;2015年10期

5 毛科峰;陈希;李振锋;丁亚梅;;海水温盐垂直结构的声反射回波模型及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11期

6 拜阳;宋海斌;关永贤;陈江欣;刘伯然;;利用反射地震和多波束资料研究南海西北部麻坑的结构特征与成因[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7期

7 JI LiLi;LIN Mian;HAO TianYao;;The effect of inhomogeneous water on seismic imaging in deepwater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35期

8 姬莉莉;林缅;郝天珧;;水体非均匀性对南海深水区地震成像的影响[J];科学通报;2013年30期

9 董崇志;宋海斌;王东晓;黄兴辉;拜阳;;海水物性对地震反射系数的相对贡献[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10 陈江欣;宋海斌;拜阳;Luis Pinheiro;黄兴辉;刘伯然;;地中海涡旋的垂向结构与物理性质[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江欣;宋海斌;拜阳;Luis Pinheiro;黄兴辉;刘伯然;;地中海涡旋的垂向结构与物理性质[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2 黄兴辉;宋海斌;拜阳;刘伯然;陈江欣;;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估算南海中尺度涡的地转流速[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3 黄兴辉;宋海斌;Luis M.Pinheiro;拜阳;;利用反射地震数据和XBT数据联合反演海水的温盐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4 宋洋;宋海斌;陈林;董崇志;黄兴辉;;利用地震数据反演海水温盐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5 丁巍伟;李家彪;韩喜球;黎明碧;ERWIN Suess;;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2期

6 董崇志;宋海斌;拜阳;黄兴辉;宋洋;;地震海洋学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1期

7 宋海斌;拜阳;董崇志;宋洋;;南海东北部内波特征——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应用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8 宋海斌;Luis Pinheiro;王东晓;董崇志;宋洋;拜阳;;海洋中尺度涡与内波的地震图像[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9 陈林;宋海斌;许鹤华;刘洪;;张裂大陆边缘形成演化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10 董崇志;宋海斌;郝天珧;陈林;宋洋;;南海东北部海洋内波的反射地震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舞鹰,马克美;粤东沿岸上升流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1期

2 吴林兴,林洪瑛;粤东陆架边缘水域夏季上升流初析[J];热带海洋;1990年04期

3 陈水土;以各形态磷存量研究上升流水体老化变性指标[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4期

4 吴日升,李立;南海上升流研究概述[J];台湾海峡;2003年02期

5 赵保仁,李徽翡,杨玉玲;长江口海区上升流现象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6 经志友;齐义泉;华祖林;;闽浙沿岸上升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裴绍峰;沈志良;;长江口上升流区营养盐的分布及其通量的初步估算[J];海洋科学;2008年09期

8 谢玲玲;张书文;赵辉;;琼东上升流研究概述[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4期

9 胡敦欣,吕良洪,熊庆成,丁宗信,孙寿昌;关于浙江沿岸上升流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0年03期

10 郑重;上升流与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学新动向之八[J];自然杂志;198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甜甜;康建成;李卫江;安琰;吴涛;孟菲;徐明星;;东海上升流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柴扉;薛惠洁;侍茂崇;;海南岛东部上升流研究[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3 巢纪平;亢妍妍;;非线性惯性模式下边缘海环境对沿岸上升流影响的数值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3热带海洋气象[C];2013年

4 曾一非;北泽大辅;藤野正隆;;台风作用下东京湾沿岸上升流的计算模拟[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林志华;柴雪良;肖国强;张炯明;方军;吴洪喜;;利用上升流系统培育双壳类贝苗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新刚;黄东海上升流机制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陈兆云;沿岸上升流研究—观测、动力分析和模型[D];厦门大学;2013年

3 Rita Tisiana Dwi Kuswardani;印尼海浪潮流耦合数值模式的发展及其上升流模拟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杜秀宁;俄勒冈上升流区浮游植物及其与桡足类产卵率和太平洋磷虾摄食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涛;夏季长江口外海区域上升流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胡明娜;舟山及邻近海域沿岸上升流的遥感观测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蔡尚湛;粤东及闽南沿海海域夏季上升流特征及其短期变动分析[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曹公平;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演变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王新星;南海中西部上升流长时间序列变动及影响因子分析[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6 裴绍峰;长江口上升流区营养盐动力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王甜甜;台湾东北海域上升流系统冬夏季温盐、营养盐三维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冷金英;气力人工上升流环境效应监测与评估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闫旭;开式环境下差热式人工上升流速度场及温度场基础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李徽翡;夏季东中国海环流及长江口上升流模拟[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本文编号:129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29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