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源区黑潮季节变异及其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11:02
   应用POM2K模式对中国海黑潮区气候态平均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正交曲线网格,模式区域为太平洋海盆,特别的在中国海区域进行加密并较好的拟合了岸线;垂向分为21层,并在海表9层以上采用对数网格分布;采用COADS气候态月平均的风应力,并将模式的温度结果和MODIS月平均的SST数据进行同化,然后将模式模拟出的流量、海表高度异常同实测数据和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均显示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接着本文探讨了北赤道流分岔位置季节性的变化对源区黑潮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冬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北,源区黑潮流量较大,而春夏季节北赤道流分岔位置较靠南,黑潮流量较小。在此基础上,针对源区黑潮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数值实验。实验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动力因子对源区黑潮季节性变化的影响:(1)风应力;(2)非线性;(3)黑潮的斜压敏感性,然后通过与控制实验的对比,讨论了不同的动力因素对吕宋海峡净流量和吕宋海峡上层环流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翟丽,方国洪,王凯;南海风生正压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4年04期

2 赵伟;侯一筠;乐肯堂;李明悝;齐鹏;;吕宋海峡水交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7年06期

3 魏泽勋,方国洪,何宜军,崔秉昊,方越;南海海面高度和输运流函数:全球变网格模式结果[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2期

4 刘秦玉,刘倬腾,郑世培,徐启春,李薇;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及动力机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5 仇德忠,杨天鸿,郭忠信;夏季南海北部一支向西流动的海流[J];热带海洋;1984年04期

6 赵保仁,方国洪;东海主要水道的流量估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2期

7 史峰岩,朱首贤,朱建荣,丁平兴;杭州湾、长江口余流及其物质输运作用的模拟研究 Ⅰ.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5期

8 苏纪兰;南海环流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6期

9 李立,伍伯瑜;黑潮的南海流套?——南海东北部环流结构探讨[J];台湾海峡;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esponse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to Eddies in the Luzon Strait[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0年03期

2 詹华平,潘玉球,许建平;1998年4~7月南海环流结构及其演变特点的初步分析[J];东海海洋;1999年04期

3 许建平;南海东北部冬季表面环流的卫星红外遥感观测研究[J];东海海洋;2001年04期

4 何映晖;蔡树群;王盛安;;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J];海洋学研究;2009年03期

5 陈建芳;李宏亮;金海燕;陈法锦;M G WIESNER;郑连福;;南海若干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探讨[J];海洋学研究;2010年01期

6 王桂华,李荣凤,闫长香;Advances in Studying Oceanic Circulation from Hydrographic Data with Applic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6期

7 董丹鹏;周伟东;杨阳;杜岩;;On Outflow Passa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年01期

8 向荣;陈木宏;张兰兰;陆钧;陈忠;古森昌;;南海北部秋季活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詹金刚;王勇;程永寿;;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7期

10 李荣凤,王文质,黄企洲;南海夏季海流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涛;多传感器卫星数据黑潮变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军;水交换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娜;东中国海热通量及热收支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郝锵;中国近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翟红昌;基于HPLC技术的南海北部浮游植物色素与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洋;南海次表层、中层水团结构及其运动学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吕海滨;南海东北部内波的X波段雷达监测方法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9 林军;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昞睿;无结构网格二维河口海洋数值模式的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杰;吕宋海峡东侧海区中尺度涡旋的统计特征及对黑潮平均流的影响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雪竹;南海中层水、中层环流及其与西北太平洋中层水交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方美红;基于MODIS的南海北部水体叶绿素-a时空特征遥感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卢昕晖;台风过后东海混浊水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沈淇;S坐标下西北太平洋海流、海温数值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姗姗;长江口杭州湾海洋动力要素对风场响应的FVCOM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连漪;南海季风与海气界面通量的季节循环及其相互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杨春辉;南海中层水的年际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韩林生;南海西北陆坡区不同尺度运动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王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气振子耦合模型的定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纪兰,王卫;南海域台湾暖流源地问题[J];东海海洋;1990年03期

2 吕彩霞;;东海J断面上黑潮表层流速变化的初步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3年01期

3 方越,方国洪,于克俊;ADI BAROTROPIC OCEAN MODEL FOR SIMULATON OF KUROSHIO INTRUSION INTO CHINA SOUTHEASTERN WATERS[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1996年04期

4 管秉贤;;南海暖流——广东外海一支冬季逆风流动的海流[J];海洋与湖沼;1978年02期

5 管秉贤;东海黑潮变异研究的若干结果[J];海洋与湖沼;1979年04期

6 管秉贤;南海北部冬季水温垂直结构的重要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1年04期

7 赵士清;长江口潮流的一种数值模式[J];海洋与湖沼;1985年01期

8 管秉贤;南海北部冬季逆风海流的一些时空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5年06期

9 曹德明;方国洪;;杭州湾潮汐潮流的数值计算[J];海洋与湖沼;1986年02期

10 李身铎,胡辉;杭州湾流场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桂华;南海中尺度涡的运动规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宝勤;王丹;陈标;马福诚;;渤海、黄海、东海冬季环流的数值模拟[J];海洋测绘;2007年05期

2 李薇,李立,刘秦玉;吕宋海峡及南海北部海域的水团分析[J];台湾海峡;1998年02期

3 王钟桾;;东海对马暖流水来源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进展;1993年02期

4 赵伟;侯一筠;乐肯堂;李明悝;齐鹏;;吕宋海峡水交换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7年06期

5 吴吉春;薛禹群;谢春红;张志辉;;改进特征有限元法求解高度非线性的海水入侵问题[J];计算物理;1996年02期

6 刘宝明;温珍河;姚伯初;戴春山;;南海西南部地区油气运移的数值模拟[J];南海地质研究;1998年00期

7 刘秦玉,杨海军,李薇,刘倬腾;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2期

8 曾晓辉;沈晓鹏;刘洋;吴应湘;;考虑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张力腿平台动力响应[J];海洋工程;2006年02期

9 黄君宝;赵鑫;李志永;;南海北部湾台风浪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水运工程;2008年01期

10 范学平;曾远;;COHERENS模型的三维潮流及物质输运数值模拟[J];人民长江;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强;南海北部以及吕宋海峡次级中尺度动力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王斌;吕宋海峡及南海深层环流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及机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南峰;台湾西南部海域流—涡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赵伟;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季节性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刘泽;中国近海锋面时空特征研究及现场观测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王庆业;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动力结构分析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7 刘洋;南海次表层、中层水团结构及其运动学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9 贾英来;吕宋海峡黑潮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10 苏健;跨陆架锋水交换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伍;源区黑潮季节变异及其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郭良波;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郝杨;不同环境条件下二甲苯海上泄漏后行为与归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建锋;辽东湾冬季流冰漂移预报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刘永玲;海浪与风暴潮相互作用对风暴潮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程海清;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流动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姚晓萍;基于HAMSOM模式的夏威夷海域M_2内潮能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周庆;海洋平台管线法兰冰振失效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龚艳君;威海湾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与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曹伟国;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94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94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