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STM32的微型四轴飞行器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0 16:10

  本文关键词:基于STM32的微型四轴飞行器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四轴飞行器是一种新型无人飞行器,其结构简单,有着卓越的飞行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及很强的实用价值。四轴飞行器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自动控制理论、空气动力学、微电子、数字信号处理及传感器技术等,为多学科知识综合研究提供了平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四轴飞行器飞行原理以及对飞行控制系统作了详细设计。 依据四轴飞行器独特的特性,本文采用了最新ARM Cortex M3架构的STM32系列微处理器平台,全球首款集成加速度计与陀螺仪的MPU-6050作为飞行姿态测量传感器,以2.4G全球开放频段为无线数据传输控制方式。借鉴卡尔曼滤波器原理设计权值姿态融合算法,将当前姿态与目标姿态作比较,利用PID控制器线性调整系统PWM输出占空比,,控制电机转速以调整飞行姿态。 最后对设计的四轴飞行器样机进行实验与调试。结果显示,姿态融合算法能够有效得到稳定的飞行姿态,PID控制器可线性输出PWM占空比,飞行器能够完成基本飞行动作。
【关键词】:四轴飞行器 惯性测量 姿态融合 均值滤波 卡尔曼滤波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V279;V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附表清单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12-13
  • 1.2 四轴飞行器研究现状13-17
  • 1.3 飞行控制系统简介17-18
  • 1.4 应用领域及研究内容18-19
  • 1.4.1 应用领域18
  • 1.4.2 课题研究内容18-19
  • 1.5 关键技术以及工作要点19-20
  • 1.6 论文组织结构20-22
  • 第二章 四轴飞行器原理22-36
  • 2.1 飞行器整体结构22-26
  • 2.1.1 引言22
  • 2.1.2 结构设计22-23
  • 2.1.3 运动分析23-26
  • 2.1.4 运动过程注意问题26
  • 2.2 飞行姿态与升力关系26-29
  • 2.2.1 飞行器绕 Y 轴旋转α角度与升力之间的关系27-28
  • 2.2.2 飞行器绕 X 轴旋转β角度与升力之间的关系28
  • 2.2.3 飞行器绕 Z 轴旋转γ角度与升力之间的关系28-29
  • 2.2.4 飞行器飞行速度与螺旋桨升力之间的关系29
  • 2.3 飞行姿态测量29-34
  • 2.3.1 加速度传感器30-31
  • 2.3.2 角速度传感器31
  • 2.3.3 加速度与角速度值融合31-34
  • 2.4 无线遥控设置34-35
  • 2.4.1 遥控器34
  • 2.4.2 编码解码34-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36-54
  • 3.1 PID 控制器36-37
  • 3.1.1 概述36
  • 3.1.2 数字 PID 控制器36-37
  • 3.1.3 分段比例控制设计37
  • 3.2 硬件设计37-45
  • 3.2.1 总体设计37-38
  • 3.2.2 微处理器38-40
  • 3.2.3 姿态传感器模块40-42
  • 3.2.4 无线通讯模块42-43
  • 3.2.5 电机驱动模块43-44
  • 3.2.6 电源模块设计44-45
  • 3.3 软件设计45-53
  • 3.3.1 总体设计45-47
  • 3.3.2 系统初始化47-49
  • 3.3.3 数据输入49-50
  • 3.3.4 姿态融合50-51
  • 3.3.5 PID 控制器设计51-52
  • 3.3.6 控制算法实现52-53
  • 3.4 其他设计53
  • 3.4.1 电机及螺旋桨53
  • 3.4.2 坐标轴确定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结果分析及改进54-60
  • 4.1 实验结果54
  • 4.2 控制系统分析54-56
  • 4.2.1 姿态融合算法分析54-55
  • 4.2.2 PID 控制器分析55-56
  • 4.2.3 遥控编码解码分析56
  • 4.3 功耗分析56-57
  • 4.4 控制系统改进57-58
  • 4.4.1 三维电子罗盘57
  • 4.4.2 姿态解算改进57
  • 4.4.3 改进分析57-58
  • 4.5 与目前飞行器比较58
  • 4.6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结论60-62
  • 5.1 总结60-61
  • 5.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 A 飞行控制系统原理图66-67
  • 附录 B 程序代码结构图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志龙,阮秋琦;一种二维均值滤波快速算法及其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钟珞;刘剑;;基于混合高斯和均值滤波法的运动检测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年05期

3 刘高生;马小三;王培珍;;基于量子力学的均值滤波[J];仪器仪表用户;2010年05期

4 李健,陈子辰,郑纪琴;曲面测量模糊加权均值滤波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6期

5 梁义涛;汶德胜;王宏;冉晓强;;点目标检测中旋转均值滤波的改进算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5期

6 赵建珍;董增寿;;改进的自适应均值滤波算法及应用[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刘书;王慈;;基于自适应非局部均值滤波的图像去块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8 郑晓菊;张建;李华龙;许胜强;;基于先验规则均值滤波的温室大棚气体监测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2014年06期

9 李敏;;图像的多图加权求和去噪[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3期

10 吴建华,李迟生,周卫星;中值滤波与均值滤波的去噪性能比较[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樊;韩艳丽;;一种基于极值的自适应均值滤波算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2 邹道文;汪胜前;;自适应小波收缩算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刘倩;陈茂银;周东华;;基于单幅图像的快速去雾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董吉文;郭炳庆;张勇;范平;;用于信号边缘保持的混合型滤波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松;基于CUDA的三维非局部均值滤波并行算法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赵丽;基于统计模型与非局部均值滤波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振兴;基于STM32的微型四轴飞行器研究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STM32的微型四轴飞行器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55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