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城市景物与户外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实践表达

发布时间:2014-12-30 15:22

 

【摘要】 城市的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直接表现,其不仅体现出城市管理者的整体思想,展现出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与城市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具有重要关系,其是保证一个城市能够正常运行、良好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健全的城市景观不仅能够为居民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与声誉,营造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吸引到个多的资金与人才。如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改变城市景观建设的体制,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景观建设的运用管理水平,这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纷纷进行城市景观建设改革的尝试,将城市景观建设与公共艺术结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这其中,包括大连、广州、西安在内的一些大中城市通过尝试,获得了一定的可借鉴经验,同时其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针对城市景观快速发展,而城市景观理论研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的问题,本研究分析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之间关系,通过一些典型的城市景观分析,提出优秀的城市景观建设方式,以城市景观的建设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不同城市建设具有特点的城市景观的意义同样重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概念,明确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关系,以济南泉城广场和泰山天外村景观公共艺为案例,具体研究其中的城市景观以及公共艺术的特点,最后提出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与思考。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存在城市景观创新性不足,与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联系不密切,景观创作中对于公共性以及艺术性关注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从坚持景观创作思想以原则,关注城市景观创作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以及艺术性的联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观创作以及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城市景观系统; 城市文化; 公共艺术; 户外艺术; 
 

第 1 章  绪论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在发展现代文化的同时尊重传统,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传统建筑的保护以及现代建筑的兴建,创作独特的城市景观,这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对于城市景观的追求也导致现代城市的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研究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之间关系,提出优秀的城市景观建设方式,以城市景观的建设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不同城市建设具有特点的城市景观的意义同样重大,因此本研究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以往以往文献发现,目前对于城市景观的研究中,以综合性研究实践为主,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之间的联系分析不足,对于改进城市景观的建议过于笼统,不能够指导城市景观的有效发展。因此,本研究分析城市景观与城市以及与公共艺术之间的联系,其中以塘沽范围的公共艺术建设情况为具体案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研究表新出具体性与针对性,能够弥补相关领域研究的不足,表现出的理论价值。 同时,通过建设城市景观满足居民对于公共艺术新的需求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能够为城市景观的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以指导现代景观艺术的具体实践行为。
..........

第二章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理论概述

2.1 城市景观概述
城市景观承载地方历史、当地风俗和市民共同文化记忆的艺术表达。当前,城市景观创作与理念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仍显稚嫩,并存在缺乏内在意蕴、照搬照抄等不良创作风气。针对这一现象,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认为,这是因为创作者忽略对地方文脉的考察和深度认知,忽略独特的场域精神的思考,艺术创作不是设计符号的简单堆砌。“缺乏文脉意蕴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品是没有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创造的一种形而上的表现方式而已。”城市的本质不在于外部视觉美化以及城市景观和环境的外表修饰,而是包含有城市民众历史和艺术表达的共同群体化记忆。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城市景观的低俗化和庸俗化,应当时刻警惕城市景观的简单市场化表达。汪大伟的观点认为,城市景观应关注当代艺术创作和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在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形成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加速探索知识转化为社会化服务的体制与机制创新。

2.2  公共艺术概述
毫无疑问,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公共艺术的根本属性是公共性,作为社会文化发展产物的城市公共艺术,只有在城市文化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凸显公共性,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性形成的前提是对当地民众参与公众事务权利的肯定,公众参与的深浅程度表明了公共艺术的公众基础性,为公共艺术提供了人的这一根本因素,这个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共事物的发展进程,最终为公众服务的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由此得到进一步证明。总之,城市公共艺术的精神品质和品味是一个城市艺术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公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反映。城市公共艺术在我们国家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建筑师、环境空间设计师、园艺师、公共艺术家责无旁贷的职责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公共艺术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  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 ..................................... 15

第四章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实地分析研究 .......................... 21

4.1  实地分析之一  ——  济南泉城广场 ........................... 21

4.2  实地分析之二  ——  泰山天外村 ............................ 23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 ..............................26

5.1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 ................................ 26

5.2  城市景观后续发展的原则与思想 ............................................ 27

5.3  发展公共艺术的城市景观的方式方法 .........................32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

5.1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这一层面来说,文化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但是文化的融合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将所有文化以及艺术思想进行简单的拼凑就能够形成新的文化。而在当我我国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大量的盲目拼凑文化以及艺术创作方式, 表现出不伦不类的景观的问题。如在城市雕塑中,融合中国传统雕塑方式,同时借鉴西方雕塑理念,形成一批裸替的历史人物以及宗教人物的现象,引起受众的反感。最后,城市景观以及公共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不足。公共艺术的概念是在西方兴起的,但是不应该因此就完全借鉴西方的公共艺术方式。我国目前的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创作中,存在对于西方文化以及艺术方式关注过多,对于传统文化关注不足的问题。这样不仅仅没有实现向世界艺术靠拢,
反而丢失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

5.2 城市景观后续发展的原则与思想
在这个空间的旁边,是一个类似于前厅的小房间,这个小房间就被比喻为意识。相连两个空间的门口,有一个守卫,他负责考察每一个大房间的精神体,他不赞成个体,不允许进入小前厅。进入的被称之为意识,挡在前厅外面留在大房子里的就是潜意识。而关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弗洛伊德认为拥挤于大房间的潜意识如果不能够通过审查进入意识,那么这些潜意识就是被压抑的,而经过审查,进入前厅从而作用于人的行为的,通过意识的注意,才能成为支配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意识。这样的说法将人的思维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解释了人类活动中被压抑在大空间中潜意识的存在,并有助于分析城市景观对于人类意识及潜意识的不同层次所能够产生的作用,从而指导我们的设计。
............

第 6 章 结语  构建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在满足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同时,要更深入的研究公众的现实心理需求。首先要认清设计方向,创造充满弹性的民众公共活动空间。其次,保证无障碍设计,提高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作品的适用范围。现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已近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倾向,对残疾人的关爱以及所形成的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同时为弱势群体进行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已体现出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国家提出城镇化战略过程中,我们要配合民众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城市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的发展问题,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城市的当地文脉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传承关系处理好,切实有效的保护好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传统的历史街区格局和地段,并在设计上将其融合进我们的作品之中,让这些历史的元素在新时代的城市中展现新的生命力,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适应当代景观文化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趣味的地域文化。
............


参考文献:
[1] 黄巨祥.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D]. 青岛理工大学 2014
[2] 赵耀.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4
[3] 李平.  空置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室内设计艺术[D]. 青岛理工大学 2013
[4] 张渝欣.  以四方机厂为例—青岛老建筑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3
[5] 吴涛.  以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为例青岛殖民时期建筑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3
[6] 刘雁.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2
[7] 高颖.  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广场中的应用[D]. 青岛理工大学 2012
[8] 张瀚文.  城市公园的生态性分析[D]. 青岛理工大学 2012
[9] 孔舒婷.  地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D]. 青岛理工大学 2013
[10] 杨诚.  文化铸就建筑灵魂[D]. 青岛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10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094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浅谈城市商业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