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04:08

  本文关键词: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1年第09期总第159期

福  建  建  筑

Fuian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No09·2011

·159Vol

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吴东 吴体焕

()福建省集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1

摘 要:雨水生态化利用,是科学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现代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可实现水

资源涵养与保护、生态节水、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城市内涝、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及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而健康活力的城市景观就是确保景观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雨水生态化利用是一项新型、多目标、综

其技术应用对于现代城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合性技术,

关键词:景观 雨水生态化利用 水循环

()中图分类号:TU991.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35201109-0091-02

EcoloicalUtilizationofrainwaterinthecitofLandscaedesin        gypg 

WuDonTihuan  Wu g

(,)FuianProvinceJiTaiArchitecturalDesinCo.Ltduzhou50011      F 3jg

:,AbstractEco-utilizationuseofrainwateristheremiseofscientificallocationofurbanresourcesimrovinlivinenvironment            pggp  

,andurbansustainabledeveloment.Eco-utilizationofurbanrainwater,throuhitsobliationsuchasconservationandoals            pggg

,,,rotectionofwaterresourcesecoloicalwater-savincontrolofsoilerosionandurbanwaterloreducintheloadofurban             pgggg 

sewerandtreatmentsstem,reducinwaterollutionandimrovinurbanecoloicalenvironmentcanbeachieved.Ahealthand             ygppgg  

,,eolevitalurbanlandscaeistoensuretheharmoniousdevelomentoflandscaetheandthenaturalenvironment.Conseuent              -pppppq

,,leco-utilizationofrainwaterisanew,multi-obectivecomrehensivetechnolowhosealicationhasbroadandfar-reac           -yjpgypp hinsinificance.gg 

:KewordsLandscaeco-utilizationofrainwateratercirculation E   W py引 言

与空气、阳光一样,水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

城市必不可少的物质。水也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古今中外,

“壅防百川,堕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水。古代先民为了生存,

,高堙庳”抵制洪水侵袭。当今时代,不管在丰水地区还是缺水

地区,水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与物质

水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和可开发的水资源大繁荣的背景下,

越来越少的矛盾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共识是:雨水利用将成为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雨水资源是容易被人类忽视的淡水水源,作为大自然惠泽人类的甘露,雨水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与最经济的资源,其

又易于收集利用,对调节、补充城市水资源及改善城水质良好,

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当今面临如此严峻的水资源危机的我们所应当倍加珍惜的宝贵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雨水生态化利用理论和技术,其中有雨水渗透技术、雨水贮留技术、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回用及处理技术等相关

1]

。技术理论[

2 城市景观雨水生态化利用的生态效应

2.1 改善城市水环境

2.1.1 城市洪水的管理

造成城市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历史经验证明,单纯倚靠工程措施是没有办法有效地减小洪灾的危害,反而可堤高水涨,水涨堤高”的恶性循环中。城市的防洪应当能陷入“

树立生态防洪的观念,除了从自身流域角度采取举措外,还应主动避让泄洪通道、避免城市建设活动成当从城市内部出发,

为城市水灾的主要诱因。

2.1.2 城市河流的管理

城市河流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艺术载体,积聚着城市的风韵和灵气。城市河流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开发利用初期,城市河流主要由河道和水体组成,主要起防洪、排运输、渔业等作用;污染控制与水质恢复期,城市河流由河水、

水域和河滨空间组成,起防洪、排水、水质调节、运输、渔业道、

等作用;综合规划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期,城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环境、安全及生态多样性功能,保护城市生物和景观的多样性,成为城市历史文化及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载体。2.1.3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管理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扩大,使得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加大,地表径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相应增强。地表径流常将街道、建筑物上的大量堆积物和污染物冲刷带走,形成水体新的非点源污染。因此,加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管理对改善城市水体水质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概念

1.1 雨水生态化利用

通常所说的雨水利用为狭义的雨水直接利用,其根本实质为雨水的资源化。本文所指的生态化利用是针对当前城市的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强调在雨水利用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和消除作用。雨水生态化利用是从雨水的生态循环出发,变雨水排放为雨水的再利用,减缓城市雨水洪涝及地

控制雨水径流、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改善城市的下水位的下降、

作者简介:吴东,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景观与风1985年出生,

景点园林设计。

收稿日期:2011-06-20

2011年09期总第159期吴东等·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92· 

2.2 补充城市用水

雨水作为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收集和利用方便,处理简不消耗或消耗少量能源,且对调节、补充城市水资源及改善单,

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雨水生态化处理对补充城市用水意义重大。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资源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当中,如园林绿化灌溉,城市景观用水补充等,也可用于消防、冲厕、洗车等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深度处理后

2]

。如工业循环冷却等[的雨水还可以用作低质工业用水,

2.3 促进城市节能

在城市建设中采用低能耗的生态化雨水利用方法,缓解了

减少空调的使用量,也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城市的热岛效应,

不仅美化了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促进染,

城市更加节能、环保。

大大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3.3.4 加大土壤蓄水量

城市绿地是非硬化地面,是雨水下渗的主要途径。截流下来的城市雨水引流注入城市绿地,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绿

是雨水生态化利用的最佳方式。城市绿地本地土壤的蓄水量,

身就是最好的渗透设施,不仅渗透能力强,还能依靠绿地内植物的根系净化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等杂质。

(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方法主要有:提高城市绿地中植被1)

覆盖量,即美化景观,又能减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

()城市绿地的竖向设计合理调整,尽量利用绿地排除留时间;2

(雨水,减少使用雨水管道;建造渗透管、渗透井、渗透沟渠、3)

渗透池等辅助渗透设施加大土壤的渗透量。

3.3.5 建设漏水型景观水体

常常考虑到水源、管理等因素,将水城市景观水体的设计,

池池底、池壁等固化,做成密闭的不透水水池。这种水体切断了水体与外界环境的自然交换和渗透,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11]

。在有可靠的雨水和其他水源补充的条件下,和生态功能[

应提倡建设漏水型景观水体。在进行景观建设时,水池的池底应保持或部分保持其渗水功能。池底为自然基底的集雨面,并将收集的雨水通过自然渗透与周围土壤及地下水自由交换水

使雨水得以回灌地下水,完善景观水体的各项生态功能。分,

3 城市景观营造中雨水生态化利用的方法

雨水作为一种清洁的水资源,是城市淡水资源的主要来

源。城市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必能大大减轻城市供水的压

缓解城市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力,

3.1 雨水的初期弃流

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不雨水径流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

连续性。由于雨水回收再利用需要满足相应的水质要求,雨水质量直接决定了雨水回收利用的难易程度。通常认为中期和后期雨水的水质较好,初期雨水的水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变化较大,水质较差。因此,为了降低雨水回收再利用的难响,度,节省成本,多数雨水回用工程都采用初期雨水弃流,并将收

就地截流,回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集标准范围外的初期雨水,

资源,减少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3.2 雨水蓄积利用

雨水蓄积利用就是通过修建各种集水设施,生态、经济、合理地收集地表径流,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相应的水质要求后储存起来,既能合理调节雨季和非雨季的水量平衡,又可将不连续、不稳定的雨水资源转化为稳定持续供应的水资源。储存起来的雨水可以替代高品质的自来水资源用于

4]

。城市景观用水,主要用于绿地浇灌、景观水体补充等[

涵养地下水3.3 雨水渗透利用,

雨水渗透利用是指通过地表渗透或辅助设施使雨水下渗

8]

。雨水渗至浅层土壤以及地下水层,使雨水得以利用的方式[

透利用有很多方式,根据入渗量和入渗能力的不同,主要分为雨水的自然入渗和利用辅助设施渗透两种。

3.3.1 建造下凹式景观绿地

而下凹式绿地比上凸式和平城市绿地是最好的渗透设施,

加大雨水的利用量,,获得最佳地式绿地更能够促进雨水下渗,

的城市生态效益。下凹式景观绿地结构为:绿地的高程低于周边路面及建筑物地面高程,雨水口设置在绿地内,且雨水口高程介于绿地和路面高程之间。下雨时,雨水径流会先汇入到下凹式

]9

。绿地内,雨水经过蓄留渗透后,多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排走[

3.3.2 扩大透水性铺装面积

城市景观用地的铺装,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不透水铺装材料,尽可能保持绿地和可渗透性土壤的基

根据景观用地的性质,选择相适宜的透水性铺装。础上,

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几种透水性铺装形式有,嵌草砖铺

]10

。地、植草砖铺地、植草板铺地、透水砖铺地、透水沥青路面等[

3.3.3 辅助渗透设施的使用

就会形成地当降雨强度和降雨量超过土壤的渗透能力时,

表径流。为了提高雨水渗透量,有效的补充涵养地下水源,抑制暴雨径流,可以采用人工修建辅助渗透设施的方法进行雨水径流的渗透。辅助渗透设施包括渗透管、渗透沟渠、渗透井、渗透洼塘及渗透地面等。这些辅助渗透设施的设计和应用,将会

4 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蒸蒸日上。城市

建设决策者们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渐转换到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体现城市风韵与灵气的城市景观建设上。为缓解我国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和解决城市内涝现象严重的问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规划,实现投入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同时鼓励采用高效率的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同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够改善、美化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补给地下水、调蓄雨洪等,而且能够提升景观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系统中雨水利用工程技术的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推动雨水生态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因此,雨水生态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城市景观发展不可或缺的景观形态。

参考文献

[]]赵彦伟,杨志峰.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探讨[中国水土保1J.

():SWCC,200573-5.

[]车伍,张炜,李俊奇,等.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2[]():中国给水排水.J.2007,2361-5.[]]刘鹏,赵听.国家体育场初期雨水弃流方式的比较与选择[3J.

,():给水排水.200430782-84.

[]——滞留池和蓄水池在美国园林设计中的宗净.城市的蓄水囊—4]():利用[中国园林,J.2005351-55.[],/5FaktIRCSAEuroe.10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ain    -p:MwaterCatchmentSstems[M].Mannheim(Germanarraf  yy)g,2001.3-297.Varlag[]张克峰,姜海英,王永磊.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水利用技6]():术[净水技术,J.2006,25158-60.[]唐小简.城市生态水景设计研究[南京林业大学,7D].2005.[][]城市园林绿地中雨水利用的景观化探讨D.北京林8王大乐.业大学,2007.

[]](:周纪明.建造下凹式城市绿地的建议[北京水利,9J.1999,5)47.

[]王甲男.邯郸市街旁游园绿地的节水设计探讨[河北农业10D].大学,2008.[]]王沛永,张媛.城市绿地中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中11J.

():国园林,2006,275-81.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出国留学、行业论文、表格模板、农林牧渔、教学研究、IT计算机、计划方案、旅游景点以及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吴东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78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