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基于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广州市珠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1 09:14

 

【摘要】 广州市目前是中国一线城市,而珠江自古以来是广州地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城市发展的摇篮。珠江滨水区在城市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广州城市的历史发展都与珠江的开发和利用密不可分。因此,正确认识珠江滨水空间,优化珠江两岸景观,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需求,积极配合珠江沿江地区的更新与开发,对提升珠江吸引力,提升沿江地区土地潜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生态结构,继承及发扬珠江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以珠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意象和空间句法两个理论进行空间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方面,立足于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梳理珠江发展历史和概况、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二方面,探讨滨水景观相关理论、城市意象和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应用方法。第三方面,运用意象理论进行意象分析;运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量化描述;继而结合现状分析、意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的结果,交互式地对滨水区景观空间进行研究。第四方面,基于前三部分的分析,总结前航道景观空间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 广州市; 珠江前航道; 景观空间; 城市意象; 空间句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水息息相关,河流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环境条件,是农耕、运输、工业、军事防御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资源和空间载体。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大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不少城市水系也蒙受了巨大的破坏,出现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环境受污染、滨水地区衰落甚至被废弃等问题。从世纪 50 年代开始,基于对工业发展的反思,环境意识的加强以及受历史保护的人文主义思想因素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城市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复兴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对此展开了多学科的理论研究,纷纷开展了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滨水地区更新的项目[1]。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在历史原址上发展和逐步扩展,城市没有迁移。这可以归因于广州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珠江在广州城市发展、城市景观的组织、城市文化展示等方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系空间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其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州城市珠江滨水空间的建设问题,在中国城市中具有典型性。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9 世纪后半叶,自然主义理念被运用到滨水区的建设和城市设计中,并作为理论支撑来指导滨水公共空间如何表现河道的自然风光,其中美国奥姆斯特城市滨河风景建设思想可以说最有代表性[5]。作为教科书的《景观生态学》是由 R.T.T.forman 和 M.Godron 1986 年出版,重点探讨景观空间的形态结构对人类活动、生物活动的影响、综合论述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可以给滨水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引[6]。霍依尔等主编的《滨水空间更新》对北美滨水区的再开发项目进行了回顾及归纳,分析开发动因及其中的矛盾,并收录了多个开发案例和进行了详细剖析,如曼彻斯特、鹿特丹、巴尔的摩、香港等城市的滨水区的规划和研究[7]。位于威尼斯的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全球水上城市中心”的设立是旨在为全球滨水城市提供交流的平台以展开相关的学术研究活动,该机构基本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该机构出版的《城市滨水区一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域》收录了滨水开发项目的主持者或参加者撰写的文章,介绍了大量的开发和规划案例、理念和经验。日本土木学会编辑的《滨水景观设计》以实例详细研究了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植物设计、施工和景观要素构成等多方面问题[8]。
………


第二章 广州主城区珠江滨水区背景概述和现状分析


2.1 城市滨水空间的衰退和发展
工业革命之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的滨水空间大多仍是一种相对原生态的状态下,一部分滨水空间保持着没有开发痕迹的自然状态,一部分与人们的居住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被少量改造,但仍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古今中外,许多城市逐水而居,城市和水系相互依存,基本上是一个和谐平衡的状态[12]。18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大生产席卷全球,水系和滨水空间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改变,滨水成为了城市中心区,航运、仓储、工业等功能的载体,导致了滨水空间与城市居民生活上的隔离。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和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工厂、仓库、火车站和码头船坞逐渐搬离城市中心地段,城市滨水地区逐渐被废弃,荒芜衰败。另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致使城市滨水地区成为人们不愿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1]。在中国,滨水地区的一系列问题还与国家发展情况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各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区域规划调整等原因引起城市结构变化、城市中心由传统的历史城市中心往其他区域拓展,使得城市郊区或边缘区域的江河水岸迎来发展建设机遇。然而在不少建设中,为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不少规划设计没有足够科学、长远地考虑、没有控制到位或者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和监督,这种状况下往往就出现缺陷,影响滨水地段的利用效率,出现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无法充分发挥滨水地段的空间功能、忽视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
……….


2.2 广州珠江的历史背景和近年发展
广州位于南海沿岸,珠江水系穿流,水道纵横。以珠江为主要水道,还有湖泊、濠涌、渠道等大量天然与人工水系。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在历史原址上发展和逐步扩展,历史上的中心城区至今还是城市的中心,没有迁移[2]。这可以归因于广州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良好的自然环境。在秦汉时期,南越国建都番禺,利用天然的自然山水地貌建设城防、宫殿衙署、园林、开辟水道运河,后来南越被汉武帝平定后,珠江和外海被作为军事上的天然防御屏障[15]。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不断,城市建设缓慢,但是在当时玄学的影响下,文人雅士寄情于自然山水,山水诗画的产生又促进了山水园林的萌芽。官吏开展了城市的水系治理,引山泉、建水塘、修水渠,当时水上交通已经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15]。隋唐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影响,政府对广州的对外贸易的港口码头进行了大力建设,同时河道整治疏通成效显著,广州成为了当时全国第二大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宋元时期,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日渐成熟,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广州设立了市舶司(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并不断修整归城市河道以适应贸易的发展,城市的南北走向的六脉渠和它们并流汇入的两条东、西濠涌,一起最后注入珠江,城市内部的商业街市顺沿着城市水道水渠,构成了商业街市脉络,市区内整体商业气氛强烈。明清之后,广州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山、水、城结合的城市空间结构,“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等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城市景观系统、交通系统的规划意识和生态意识明显[17]。明清时期广州开始扩张,珠江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上水文变化等原因珠江开始缩窄。从民国到建国初期,政府对濠涌渠道、公园绿地、港口码头、内港、提岸、河道湖泊等的全面整治,此时珠江现代的空间形态已经基本成形[15]。
………


第三章 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在珠江滨水区........ 22
3.1 城市意象理论和方法 ....... 22
3.2 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 ..... 24
3.3 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的差异和关联 ........... 29
第四章 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意象研究 .... 31
4.1 珠江滨水景观空间的意象调研 ....... 31
4.2 调查问卷结果及公众认知分析 ....... 32
4.3 认知草图结果及公众记忆模式 ....... 42
4.4 前航道滨水空间的意象构成要素 ..... 44
4.5 前航道滨水空间的总体意象 ......... 46
第五章 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空间句法研究......... 50
5.1 数据采集与分析流程 ....... 50
5.2 前航道滨水区的整合度 ..... 50
5.3 前航道景观空间分布与整合度 ....... 52
5.4 前航道景观空间的集聚度与整合度 ........... 54
5.5 前航道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分析 ....... 55
5.6 空间句法与城市意象对照分析 ....... 56
5.7 本章小结 ......... 58


第六章 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优势和不足


6.1 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优势
(1)初步构建起前航道滨水景观轴。城市传统中轴线和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生态轴形成良好的结构关系,且各自担负不同的城市功能,且风格各异,具有时代特色。新旧中轴线的结合起景观、商务、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等多种功能,并与,为广州主城区塑造了有竞争力的城市空间系统。新城市轴线成为了以开敞空间为主的城市景观核心区段,形成了现代化城市风貌与珠江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特色。旧中轴线基本保留了历史面貌。
(2)城市滨江区三大片区的基调基本形成,功能明确,景观空间现状基本切合三大片区的功能定位。城市传统区段(白鹅潭至海印桥),继承城市传统历史文脉,旧城区的历史遗址保存较完整;城市建成区段(海印桥至猎德涌),景观空间以城市休闲、商业休憩为。城市发展区(黄埔猎德涌至琶洲段),景观空间能较好地配合了商务展览,兼具生态、休闲功能等。

 

基于城市意象与空间句法之广州市珠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研究


……….

 


结 论


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依然漫长,城市滨水空间的完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未来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硬质场地”或“园林绿化”,滨水景观空间会承担着更多样的功能,其会成为内容多样化、功能多元化、建设技术现代化、文化内涵丰富化的城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滨水景观空间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使用者的资源权利,是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前沿地,其开发建设模式必然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流经广州主城区的珠江前航道在广州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景观功能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本文结合了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意象理论和空间句法理论对滨水景观空间进行探讨。本文的研究基础有三大部分:对广州珠江的构成、形态、格局、地位、历史、发展情况等方面梳理;对前航道景观空间的实地调研所得的资料;对城市意象理论和空间句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掌握。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9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