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11:30

  本文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科技大学》 2013年

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郑丽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旅游景观的地域性问题。陕西是世界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有着我国大量的不同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基于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成的文化旅游景观,折射出了陕西的地方传统和文化精神。在陕西文化旅游景区景观设计中,应通过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来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化;如何在旅游景观设计中,运用符号传承地域文化;如何营建出具有地域性的大众理想景观;是景观设计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研究方法,以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文化旅游景观设计相结合,运用符号化的景观元素来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应用实践的综合方式进行研究,以探寻现代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的规律性,旨在对我国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设计有所裨益。文中所指的地域文化符号化,并不仅仅是对文化旅游景观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而是探索能够传达文化旅游景观地域文化内涵的设计表现手法。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之于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意义,在于它能在深层次的表达文化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使人们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 本文从文化旅游景观与地域文化符号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陕西的地域特征,介绍了陕西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景观的具体情况。以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为例,对景区文化符号的应用等问题进行评析。分析了陕西文化旅游景观的现状,并对陕西地域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提出建议。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形成及应用方法,提出了以下几个步骤:1.挖掘地域文化。2.树立核心文化。3.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4.地域文化符号的设计。5.地域文化符号在景观中的应用。进而通过西安汤峪温泉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实践,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理论进行验证,以期为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钧科;;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王安霞;叶和生;;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2010年17期

3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4 朱明;胡希军;熊辉;;浅析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年10期

5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年01期

6 段斐,邹志荣;大雁塔北广场规划设计赏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卞静;陈新华;;地域文化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2期

8 刘文华;郝丽梅;周德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J];中外建筑;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文华;南昌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符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夏宁;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D];广西大学;2006年

3 张晶;文化旅游步行街景观的营造与表达[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郭希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许忠秋;恩施地区文化景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方;佛教文化旅游景观创新模式探讨[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马中举;辜彬;张毅川;秦绪勇;;新乡市步行街户外广告牌景观评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肖冬英;;“四季花城、绚彩广州”——广州亚运城运动员村景观绿化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6 朱向东;王寅君;;山西陵川龙岩寺中央殿建筑特征源流探析[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7 王海燕;;湘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8 黎智辉;;城市街道景观的营造与体验[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9 张莉丽;;浅析庐城绿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10 牛惠英;胡蕙露;代丽萍;;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植物配置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成宝;李湛东;;聊城市居住区绿化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焦洋;;北宋东京皇城、宫城的“名”与“实”[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李薇;;浅析大连星海广场[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燕京晶;刘仲林;;驯服“莽兽”:“两种文化”的融合对科技发展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褚海峰;;浅析景观设计的标准[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敏;;略论东汉首善文化——以洛阳为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许人;;浅论文化漠视[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大敏;;校园空间中的“串联”与“并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海南;观光果园体验设计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宋娜;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孔源;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徐欢;城市综合性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娟娟;城市公园绿地布点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亚亮;上海市公园绿地景观特征分析及生态效益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发;;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袁正新,吴昊;论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管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3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1期

4 陶伟,岑倩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5 张忍顺;张祥国;蒋姣芳;葛云健;;世界自然遗产事业发展潜势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6 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7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8 景贵和;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J];地理学报;1986年01期

9 景贵和;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J];地理学报;1991年01期

10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2 陈圣浩;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D];湖南大学;2001年

2 陶石;城市商业步行空间外部环境设计[D];重庆大学;2002年

3 尤霞;中国传统图式的符号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陈春华;线性休闲空间与动态景观创造[D];重庆大学;2003年

5 何方;图形传播中的文化介入[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7 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8 赵健;桂北地区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川;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吴静娴;对Landscape的释义及其理解的探讨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培;;市场需要文化型导游[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何芳;江东;秦振芝;秦军;范琪;;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1年01期

3 许二明;;生态园规划设计与地方特色的融合[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

4 李燕;;体验经济时代的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9期

5 白雪;;贝纳利、钱江各具风采秀枣庄[J];摩托车信息;2011年05期

6 黄泰;保继刚;Geoffrey Wall;;基于文化空间解读的城市水上旅游组织策划模式研究——苏州环城河水上旅游案例分析[J];规划师;2008年08期

7 郑艳萍;武夷山五夫镇文化旅游踏勘[J];小城镇建设;2004年12期

8 王锡鑫;潮州文化景观资源的发掘整合构想[J];南方建筑;2005年04期

9 黄传岭;程春旺;;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挖掘[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吴建冰;李作华;;桂林贬官文化旅游的内涵与开发思路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强;;国际旅游岛视野中的海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2 徐虹;王京传;;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协作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协作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一叶;;贵州省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黔东南镇远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镜清;陈凌;;开发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线路的构想[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国英;;关于“福建海洋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国成;;澳门的中国民间节庆与文化旅游[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伟;;关于发展工业遗产文化产业的几点设想[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攀升;;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毛启明;;图书馆开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新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遵义市委宣传部 周俊南;[N];遵义日报;2009年

2 刘东芳 陈方明;[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晓燕;[N];宝鸡日报;2009年

4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记者 彭红兵;[N];中卫日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李伟;[N];潮州日报;2009年

7 九三学社安庆市委会主委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 胡万宝;[N];安庆日报;2010年

8 徐侃 程皖生;[N];安庆日报;2010年

9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 王松柏 衣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3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匡纬;基于非线性思维观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廖嵘;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李丽媛;基于目标系统的景观策划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李仁杰;虚拟地理环境中的旅游景观感知度定量计算[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琴;主题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芳;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蕊;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媛媛;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田婷;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任兰存;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6 蒋珍珍;凉山彝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7 吴红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武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尹颜迪;文化旅游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方微;荆门市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在陕西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09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